

锦 瑟
作者:朱伟(文 / 朱伟)
在李商隐之前,杜甫的《曲江对雨》就用到了锦瑟:“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这首诗前半写晚春愁暮:雨云覆壁,江色晚寂,林花零落,水荇袅风。著是浸透,燕支是胭脂,本是一种可染红之草。后半写空荡空虚:龙武新军是羽林军,他们护卫着皇上车辇停在深宫,偏延别殿都焚香空待,香烟萦绕不散。金钱会指玄宗开元元年,曾在承天门宴请王公百官,楼下洒满金钱,令五品以下官员争拾。盛会不再,佳人锦瑟,显然是对当年赐宴盛景的一种追忆。
琴瑟本来谐和,《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本都是好逑君子亲爱淑女的工具。为什么后来尊琴避瑟?从东汉到三国,傅毅、蔡邕、嵇康都有《琴赋》,瑟却遍寻不见。原因是瑟弦多,琴弦少,弦多乱人心绪;且瑟以小弦为大声,大弦为小声,贵贱易位。在《史记·孝武本纪》中,李延年告诉汉武帝,素女当年给泰帝伏羲弹的瑟有五十根弦,因繁弦拨动,悲恸不已,伏羲听到悲伤难耐,才将其破而为二十五弦。“锦瑟无端五十弦”借用了这个典故,端是由头;“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华是花,是浮华。瑟以伤声之调,后来用以比喻秋风,《陌上桑》:“杳冥冥,羌昼晦,东风飘摇神灵雨。风瑟瑟,木搜搜,怀念公子徒以忧。”搜也是扰乱,搜搜是风吹过的迅捷之声。
后人体会此诗,常引宋朝哲宗、徽宗时代黄朝英的《缃素杂记》中,苏东坡“此出古今乐志,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有适、怨、清、和”的说法,认为从“庄生晓梦迷蝴蝶”到“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四句,分别代表瑟所表现的适、怨、清、和四种境界。在我看,这只是字面的理解。深入看,《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其实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只有在忘记自己的前提下,才超然为蝶,自以为得意,等到觉醒,还是回到自己。第二层,梦醒朦胧,不知是庄周梦化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这就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大觉后方知大梦,梦才有觉,觉才有梦。庄子所说“栩栩然为蝶”与“蘧蘧然乃周”,栩是栎树,蘧是石竹,栎栎然、蘧蘧然都是在微风中枝叶摇动的欣畅悠然自得貌。
望帝事最早记载,则在扬雄的《蜀王本纪》中。残存的《蜀王本纪》,能在清人严可均搜集的《全汉文》中读到。扬雄记,蜀王杜宇当年在汶山下建邑为郫,成为望帝。杜宇活到百余岁时,荆楚有龟令,死后尸体随江水飘到郫复活,望帝聘他为相。当时蜀国的玉山闹水灾,望帝不能治,龟令就劈玉山治水,民众得以安生。龟令治水时,望帝与其妻私通,因此愧己德薄,就将蜀国托付给龟令,退隐而去。“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这是扬雄原始的记载。子规即杜鹃,文人们由此称望帝魂化杜鹃,南朝宋鲍照的《拟行路难》中就说:“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幻化非常理,中心怆恻不能言。”髡是古时剃发之刑,囚徒称髡囚。怆恻一词出自西晋潘岳的《寡妇赋》:“时暧暧而向昏兮,日杳杳而西匿。雀群飞而赴楹兮,鸡登栖而敛翼。归空馆而自怜兮,抚衾裯以叹息。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夕阳西下,鸟雀归巢,回到空屋,哀思不绝,只能抚空床叹息。瞀是眼花目眩,怆恻是悲痛。之后又有更哀怨的杜鹃啼血,说杜鹃昼夜啼鸣,哀声不绝,要啼至出血才止。
“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是青色,是寒,月光苍色无涯,珠又是阴精,乃寒调。珠泪一词,在南朝梁张率的拟乐府《长相思》中已经用到:“长相思,久离别。美人之远如雨绝。独延伫,心中结。望云去去远,望鸟飞飞灭。空望终若斯,珠泪不能雪。”这是一首我特别喜欢的乐府,其中的“雨绝”指雨下于地,无还云之期;伫是久立期盼,斯是此,雪是拭。云越飘越远,鸟越飞越灭,空望终如此,珠泪不能拭,意境极凄美。“蓝田日暖玉生烟”,暖阳温润绸缪,是暖调。蓝田县在陕西,相传骊山南阜有玉山出好玉,古人美玉称“球”,次美称“蓝”。玉生烟的意境来自“玉烛”,《尔雅》释天说,“四时和称之玉烛”,人君德美如玉,就可致和气之祥。李商隐之前,李贺在他的《溪晚凉》中用到过“玉烟”,但那是一种清冷美丽的调子:“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玉烟清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李商隐此句却显然是说人生的虚脱升华,他在奠他恩师令狐楚的祭文结尾说,“故山巍巍,玉谿在中。送公而归,一世蒿蓬”,自称“弟子玉谿李商隐”。谿同溪,后人一般都认为,玉谿乃王屋山中一个地名,其实谿的内含是虚,蒿蓬是野草,身如草芥,心似蒿蓬。
有了这些铺垫,读完最后两句,才能有人生幻化无常,五味杂陈的嗟叹。可待可得只在追忆之中,“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已”用得特有味道。惘然是恍惚怅然,已是错位,错失。按编年,此诗排在末尾,被认为是李商隐临终对一生的回顾——人生本都在错位中,惘然也就是一种蕴蕴回味之美。■ 杜鹃李商隐锦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