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乳酸正名

作者:袁越

(文 / 袁越)

大部分体育老师和运动手册都会建议你在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停下来,而是继续慢跑5~10分钟。健身房里的高档跑步机在执行完一段程序后甚至不会马上停止,而是逐渐放慢速度,强制你继续慢跑一段时间。多数人对此没有异议,这似乎是个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如果硬要刨根问底,体育老师和健身教练们会说,恢复性慢跑是为了更快地排出体内的乳酸,减缓肌肉酸疼,防止受伤。

这个说法对不对呢?这就必须先从ATP说起。

众所周知,葡萄糖不能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必须先在线粒体内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任何细胞都可以直接使用ATP,它很像是现实世界里的货币,谁都可以拿来用。正常情况下,肌肉细胞供氧充分,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ATP。这就好比你上班工作挣工资,名正言顺,皆大欢喜。

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葡萄糖无法被充分氧化,只能采取无氧代谢的方式,才能继续生产ATP。同样的葡萄糖,无氧代谢产生的ATP数量较少,终产物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是乳酸。这就好比你家里有急事,便把值钱的东西拿去典当。典当肯定会吃亏,谁叫你急需用钱呢?所以无氧代谢肯定是不好的,这难道不对吗?乳酸的名字里有个“酸”字,而你剧烈运动后肌肉也会感到酸疼,如果这时测量血液中的乳酸含量,肯定比安静时高出好多。于是,乳酸就是造成你肌肉酸痛的罪魁祸首,这也很好理解吧?

以上就是体育界流行了几十年的说法,直到今天都还有很多信徒。但新的研究表明,这个解释从因到果都错了。乳酸是个好东西,肌肉酸痛也和乳酸无关。

首先要澄清一个观点,上文中的乳酸(Lactic Acid)用错了,无氧代谢产生的终产物准确地说应该是乳酸盐(Lactate),没有酸性。这两种化学物质在体液中可以互相转化,很难区分,以至于体能教练们在测量运动员血液乳酸盐水平时都用乳酸代替。由于受到错误理论的误导,体育界曾经一度流行监测运动员的乳酸含量,并把这个指标当做检验训练量是否达到极限的标志。可是新的研究表明,运动员肌肉的酸碱度和乳酸没有直接关系,真正起作用的其实是ATP的酸性代谢产物。高强度运动时ATP的代谢速度肯定升高,于是肌肉便会感到酸疼了。

这种代谢产物就好比是发票,无论你花的钱来自工资还是典当款,发票是不会变的。

那么,乳酸究竟是否会对肌肉造成伤害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乔治·布鲁克斯(George Brooks)教授是最早研究这个问题的科学家之一。他把同位素标记过的乳酸注射进小鼠的肌肉细胞中,发现它很快就被分解了,其速度比任何一种能量分子都快。此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乳酸其实是一种正常的能量分子,肌肉细胞内的线粒体可以随时吸收乳酸,把它变为ATP。多余的乳酸还可以经由肝脏重新转变为葡萄糖,再次进入血液循环。

“肌肉中的乳酸最多只需一个小时就会被排空。”布鲁克斯教授说,“而人在运动完后的肌肉酸疼往往会持续好几天,这显然说明乳酸不是肌肉酸疼的原因。”

运动生理界曾经对这个理论嗤之以鼻,因为它看上去太不符合常识了。但是近年来一系列新的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科学界这才转变态度,为乳酸正了名。

再拿典当业做个例子。我们曾经非常瞧不起典当业,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毒瘤,必须取缔。但是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谁也没法保证不遇到紧急情况。典当业恰恰是正常社会自发进化出来的一项应急机制,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那么,剧烈运动后是否还要继续慢跑一段时间呢?这个问题并不那么容易回答。目前能够肯定的是,剧烈运动时血液会大量流向四肢,这就增加了心脏的负担。肌肉的收缩可以帮助血液重新流回心脏,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如果此时突然完全停止活动,肌肉不再收缩,就等于把血液循环的重担全都压到了心脏上,容易造成内脏和大脑供血不足,产生眩晕的感觉,严重时还会突发心脏病。

关于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就是飞机坐久了必须站起来活动活动,目的就是让肌肉的收缩帮助血液循环,助心脏一臂之力。

除此之外呢?运动生理学界认为,没有任何理由需要继续慢跑。事实上,美国康涅狄格医学院的保罗·汤普森(Paul Thompson)教授认为,除非是专业运动员进行超大运动量的运动,否则不需要进行这种恢复性慢跑。“其实一般人在运动完后大都不会立刻躺倒,而是去洗澡换衣服,或者乘车回家,这样的运动量就已经足够了。”■ 乳酸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