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盘儿鸽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劳乐)

那是一部以龙套出名的大片,片中的龙套鸽子们派头也大。听花絮说,在广场场景里,那群盘旋飞舞的白鸽子把两个故作闲庭信步的人类演员“冲撞”得够呛。自《泰坦尼克号》之后,难得碰上一部片尾演职员表几乎与正片分量一样的电影。光灿灿的名单中,“特别感谢”行列里见到了那位大导演的名字,于是忽然有些醒悟那群鸽子的来头。在我心目中,它们是早就被尊称为“吴家班”的。

然而,后来在某采访中听那位大导演亲口否认了他与这群鸽子的关系。回过头仔细想想,倒觉得这群鸽子的台风确实更接近“北派”。玩鸽子分南北两大派,南派重竞技,北派重花式。南派以广东为代表,讲究让鸽子从点到点冲刺,以迅捷者为上。《赤壁》中最贵的镜头给了那只在两军阵地之间穿梭的鸽子。“吴家班”来自广东,这种场景自然是它们的拿手好戏。而那群在广场上“砸演员”的鸽子,细看起来倒和擅长“撞盘儿”的北京鸽子有几分神似。老北京玩鸽子叫“起盘儿”,常以“一盘儿鸽子”论。所谓“撞盘儿”,就是放起自家的鸽子和别人家的鸽子以某种“战斗阵型”对撞,伺机“裹”下几只带回。据说这种有组织的攻击性是北京鸽子所独有,南方鸽子无不在这种霸道面前甘拜下风。

北京鸽子起盘儿还讲究“三起三落”。倘若那个广场场景预期的是“鸽风荡漾”的效果,按说该是北派鸽子所长,没把握好分寸也许是训练的问题。让鸽子飞出理想的样子并不容易。魔术中使用的鸽子理论上应该是最服帖的,但也难保不出问题。曾有魔术师在晚宴上应急表演魔术,结果临时抓来的鸽子演员飞出后昏了头,直直冲进一锅鸡汤里。

魔术表演可以说是技术上的色彩对比需要,而在电影中,或许是白鸽才更像所谓的“和平鸽”。虽然很难考证,但从鸽子的谱系看,诺亚那只鸽子毛色纯白的可能性并不大。鸽子正式成为“和平”的象征应该是源于毕加索那幅画。然而,与一张女性面庞相依的鸽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其实很有些暧昧。在西方文化里,鸽子最早的象征含义都与维纳斯相关,根据配角人物的不同而在“贞洁”与“奸淫”之间变换。在中国文化中,恋窝的鸽子有时被诗意化为近似鸳鸯的“忠贞”象征。不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考证或许更客观些:“鸽性淫而易合,故名。”

当作为菜肴而在“举案齐眉”这样的情感戏中登场时,鸽子作为龙套的演技可谓升华到了极致。“吴家班”已经名声远扬,北派鸽子自然任重道远,但只扮“白云压境”还是有些屈才。北京鸽子的另一大特色在于鸽铃。鸽铃以大小造型不同而声音各异,因此北派鸽子完全可以组成一支乐队,再逢哪个歌剧大制作时也到现场去飞三个起落。更何况,有的演出场地从名称上看就是为鸽子而准备的。■ 那盘儿鸽子

上一篇: 春光大闸蟹
下一篇: 以抑郁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