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山版“东亚共同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晓晖)

鸠山版“东亚共同体”010月10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出席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10月10日,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此次会议上,鸠山首相提出了他的“东亚共同体构想”。

日本国内对鸠山首相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众说纷纭。支持者认为,这个构想将开启日本亚洲外交的新局面,反对者则认为鸠山首相只不过勾画了一个“空中楼阁”。在日本环境省某研究所工作的近藤(根据本人要求使用化名)向本刊记者表示:“与欧洲相比,在亚洲共同体道路上有更多困难。比如没有EU初期一样的核心国家,EU初期的6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程度、国民所得水平和文化都比亚洲更接近。只有东盟可以作为一方核心,但比较小,所以现在鸠山说的是未来之梦一样的构想。”

但事实上,东盟加上日中韩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欧盟,仅次于美国。2008年,中日贸易额超过2000亿元,中韩贸易额接近2000亿元。东亚经济区不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区。东亚区域合作自上世纪90年代已经起步,但是此次鸠山首相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却与日本以往的区域合作政策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在对待美国的态度上。

鸠山首相在他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中,特别强调了中日韩三国合作的主导作用,对盟友美国却只字未提。外相冈田克更是明确表示过:“美国不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东亚共同体’。”民主党又一次在外交实践中“履行”了“脱美入亚”的承诺。对此,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表示,任何涉及安全、经济、商业的重要机制都不应该将美国抛置在外,“美国是一个活跃分子,我们会参与其中”。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归泳涛副教授长期研究中美日三边外交,他向本刊分析:“民主党提东亚共同体,把美国排除在外,主要是为显示与过去自民党的区别。但东亚共同体尚处在理念阶段,没有发展到实质性的政策和制度。正因为如此,提出把美国排除在外,不会带来什么直接影响。另一方面,鸠山政权确实更注重与亚洲的关系,基本排除了历史问题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中日、中韩关系都有利。一个更深层背景是,中美关系近年来有重大发展,两国在很多问题上都加强了合作,这使得倚重美国、对抗中国的战略失去了结构性基础。只要中美关系稳定,联美制华的主张就难成气候。”

鸠山首相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在“东亚”的主体范围上仍然与中国一贯主张的“10+3”有所冲突。鸠山的“东亚”已经超越了地理意义上的东亚地区,主张未来的共同体要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形成“10+6”的大地区共同体。

归泳涛指出:“日本把澳、印、新纳入东亚共同体,主要是担心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影响过大,有牵制中国的考虑。这三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方面与日本接近,而与中国有明显差别,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各对双边关系中的合作与矛盾错综复杂,很难形成日、澳、印、新联手对付中国的情况。因此,中国无须对此太过敏感。”在东盟成员国中有一半支持“10+3”的有限共同体,包括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泰国。印尼政府则在今日同冈田克的会谈中表示坚持“10+6”的东亚范围。

在合作模式上,鸠山首相在未来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中选择了欧盟作为目标。归泳涛认为:“欧洲模式不适宜东亚,中国之所以选择以东盟为核心的东亚合作模式,是因为其更现实,更能促进合作。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例较大,相互间经贸关系密切,这是积极因素。但同时,三国国内都存在民族主义情绪,三国仍然倾向于用传统的民族国家、权力政治的视角看待国际关系,而且都有明显的大国志向。日本民主党的理念虽然有助于克服上述负面因素,但非一朝一夕之功。加上三国之间还存在着领土争端等传统安全问题,难以通过多边机制解决。因此,要形成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甚至南亚、大洋洲的东亚共同体,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是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

在此次三国领导人会议的推动下区域合作有所进展,首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在北京召开,代表日本参加会议的是经济团体联合会。“作为日本最大的经济组织的经团联,曾经一直支持自民党,每年给自民党的政治捐款在25亿日元左右,但给民主党的仅是6000万日元。不知道以后经团联里会有什么变化。”曾经为经团联成员、现在日本钢铁公司工作的今永告诉本刊。作为长期在野党的民主党,在外交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与自民党的支持团体的“合作”也是鸠山首相将面临的一大难题。 东亚东亚共同体共同体民主党时政外交鸠山东亚研究东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