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977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第四个五年计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1975年1月,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小组会上 )

由于“文革”的影响,第四届人大1975年才得以召开,只召开了一次会议。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75年1月13日至1月17日在北京举行,2885位代表出席。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不再设国家主席,选举朱德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这次会议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发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号召。

“文革”后期是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实施期间,“四五”时期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战略后方,建立具有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各自为战、大力协同的经济协作区,初步建立中国比较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

“四五”计划实施受到“文革”的干扰破坏。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针对因“文革”动乱和过分强调战争威胁造成的问题,抓紧时间进行经济结构调整。1973年7月,国家计委明确改变了以备战和建设“三线”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计划,提出在建设战略后方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生产潜力,把农业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大规模的“三线”建设随之进入了收尾阶段。

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国民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很快因所谓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全面整顿被迫中断。

按照修正草案规定的1975年指标要求来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并且建成了一大批工业骨干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没有出现“大跃进”时期的倒退现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年计划第四届第四个1975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