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来的激素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哪儿来的激素0

全球股市均有调整,但A股的暴跌还是成了国际笑柄。英国《金融时报》的《难解中国股市》里就有这么一段:“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市场,常常像吃了激素一样忽高忽低。”的确,如果不以激素来帮助理解,很难搞懂一周内先后出现的6.74%的暴跌和4.79%的飞涨。

6.74%暴跌的“激素”是中国中冶IPO的消息。根据招股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35亿A股,募集资金168亿元。相对中国建筑的426亿元,这算不上超级大抽血,但两次募股相隔一个月,市场已经从最初的踊跃炒新到闻新色变。自6月底IPO重启,沪深两市IPO公司超过20家,募集资金超过700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沪深两市IPO募资总额的七成。中冶之后,大盘股的融资如箭在弦,据公开信息披露,中船重工拟融资60亿元,中国北车拟融资130亿元,中国核建拟融资180亿元。市场已经不堪重负,但大盘蓝筹股上市节奏非但没有暂缓的迹象,反而在加速。

如果说所有这些融资加起来不过是2007年IPO融资额3700亿元的零头,不足为虑,新股发行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却令投资者不得不用脚投票了。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中冶每股净资产仅为0.30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4.1%,如此垃圾的股票,居然希望以每股4.8元的价格发行,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IPO可谓达到了新股发行史上的极致。当然,低于面值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远非中国中冶一家,中国中铁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0.65元,中国铁建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0.62元,中国建筑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0.71元,南车股份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0.62元。

中冶的突破在于,它令投资者看到了上市门槛的底线,即没有底线。国字头的企业,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股民就得无条件买单。4.80元的发行价和0.30元净资产的反差意味着,现有股东手里的1元资产,抵得上公众的16元;一家净资产仅在40亿元左右的企业,一经上市摇身一变就成为资产超过200亿元的公司;出资额不到20%的大股东,将获得近80%的股份,而出资额超过80%的社会公众股东却仅占20%的股份。这样的不公平还不是因为中冶有何种独有的优势资源,据其招股说明书,募集资金无非是用于收购海外矿产。试想,一个拥有168亿元资金储备的人群,何不拿着这笔现金直接去阿根廷、阿富汗买矿,坐享百分之百的资产,而要将钱交给中冶这个代理,把80%的资金拱手相送。中冶之豪夺,完全是证券市场痼疾的一个表象,表面上发行价的制定已经市场化,但谁能发行,发行多少却是上游垄断,投资者只有照单全收的份。如果不想被豪夺,只有用脚投票一种自由。

但用脚投票也是代价惨重的。9月3日市场的大涨同样与IPO有关,市场传言证监会将暂停新股发行,只不过事后证明是以讹传讹。一个IPO暂停的小道消息能引起市场如此大的反应,技术上说明市场已经极度超跌,蕴含着反弹的能量。从基本面上判断,市场也的确以下跌找寻到价值中枢,到了涨易跌难的程度。以2009年中期业绩计算,6.74%的暴跌后,两市加权平均市盈率降到了21.8倍,沪深300成分股市盈率为19.73倍,上证50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为17.53倍。这一市盈率水平实际上已经低于美国股市目前18倍的市盈率。如果美国股市的市盈率水平是可持续的,A股也就难有更多的下跌空间。

事实也证明,我国企业的盈利水平正以远超过海外企业的速度扩张。按中期业绩推算,2009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润增幅可达20%。《财富》杂志今年7月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我国有43家企业上榜,而一年前的榜单上是35家中国企业。9月5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更佐证了我国大企业的扩张态势,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首度超过美国企业500强。当然,是经济危机使美国企业利润大踏步退后,才成就了我们的赶超,2009年美国企业500强净利润仅为989亿美元,较上年大幅缩水84.67%,创下该榜单问世55年以来的最糟糕纪录。

既要寻求一个公平公正的待遇,又希望搭上经济迅猛增长的顺风车,A股投资者进退维谷的心态下,市场不免大幅度波动。尤其市场接近了价值中枢,陷入平衡市之后,一个哪怕再小的消息,只要来自管理层,都会激起投资者的激烈反应。其实,《难解中国股市》的作者汤姆·米切尔先生深得A股精髓,他写道,这个市场“有时还受到家长管教的影响——这个月过于宽松,而下个月又过于严厉”。 激素哪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