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文 / 朱伟)

履是鞋,而且是单底鞋,复底称舄,增加了什么呢?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解释说,是在单底的履下增加了木底,以便不怕泥水,也就是木屐。履的解释,《说文解字》说,它是脚的依靠,有鞋才能走路。东汉刘熙的《释名》把这意思深入,说它的作用是约束脚,约束的目的是为追求礼。根据这个解释,履与舄混杂,就乱性了。这是《史记·滑稽列传》,大夫淳于髡与齐威王对话中的说法。淳于髡帮齐威王退了楚兵,齐威王请他喝酒,问他喝多少会醉。他说:“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齐威王说,你饮一斗就醉,怎能饮一石呢?他说,在大王面前,恐惧俯伏,一斗就醉了。朋友久不相逢,突然相见,可喝五六斗。乡里聚会,男女杂坐,行酒投壶,高兴时喝八斗也只会醉两次。而日暮酒阑,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一直狂饮到堂上烛灭,主人送客独留髡,等解开绸制短衣,暗香撩人,就能饮一石了。

鞋字出现后,履字更多变成一种行迹,比如大家都要不断填写的履历。鞋字在汉朝已经出现,结带子的才称鞋。刘熙的《释名》解释说,鞋是解,穿时系口如履,解开口才得舒解。鞋明显是履的发展,却不能承载履所能承载的内涵——履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十卦,排在小畜后。畜是养,是蓄谋;小畜是小养,小蓄。小畜的反卦是比,比是并列,相亲,比较。因为有比较,才各有所畜,彼此相争,所以不能为大。小畜是各自为之,各要分别,所以需要礼来约束,制约。履再发展为泰,礼为用之后,阴阳沟通,泰然安乐。但盛极必衰,通泰发展至极,必然否塞,就又成为否卦,新一轮沟通重新开始。

履字引申出践字,践是踩,是走,实践是一种实现,履与践的关系,被解释为“践以礼制”。曹植《洛神赋》的名句“践远游之文履,曳舞绡之轻裾”,洒脱至极,其中的文是“五色成文而不乱”,礼的另一种表达。小畜比对后,各自蓬勃,履是各安其位,使各无觊觎之心,所以履卦一开头就要强调“履虎尾,不咥人”。咥这个字,是张口到极致,所以《诗经·卫风·氓》中,也以它比喻开口大笑,用到老虎身上,就是回头咬人了。

履卦的“履虎尾,不咥人”,虎尾是危机,但只要遵循“兑下乾上”这个卦象,就能化解危害,踩到虎尾,虎也不回头咬人。为什么呢?乾为天,兑为泽,是天在上,泽在下,泽是水汇聚处。兑是阴柔,是润泽;乾是阳刚,是雄健;履是之间的中介。《象传》解释这中介的作用是,柔履刚,是以喜悦应接乾,构成滋润的作用——兑在承接中,以愉悦柔化天之赋予,这柔化过程就是礼之本意。天之赋予是天命,柔化为天佑生命各行其道,就消解了危机,当然踩到虎尾,虎也不会回头。这是特别浅显的人生哲学,可是历代许多大儒却非要在其中读出非常内容,比如宋朝朱熹就将“柔履刚”读成了“以阴蹑阳”,解决危机的方法,就变成谨慎不踩到虎尾了。

《诗经·周南·樛木》中出现了“福履”这个词。南有樛木,樛木是弯曲的树,这种树上藤蔓缠绕。这是一首互为祈福的诗,分三段,每段第二句分别描写葛藟如何萦绕,葛、藟都是蔓生植物,藟就是藤。诗的结尾分别是,快乐君子,福履绥之、将之、成之。绥是妥,福履就是福随命至,《周易》履卦中的素履也就是福履——履卦说,素履之往,无灾。这素履有三个含义:其一是朴素,自己的本质,就是自己的鞋,穿自己鞋走自己路,只要走下去,必然福至。第二是不被玷污,不被外物所迁,不为外物所动。被外物塑造、污染,就走向别人的路,与别人发生冲突,踩到虎尾,虎就要回头咬人了。第三是安素在下,也就是安于卑下,不趋利,自得其乐,持身如是,不被影响,不被牵制。走自己的路肯定是按自己的理想独行,这就是“独行愿也”。履卦说:“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坦坦是平坦,平易;幽是不明,隐;沉静为隐,浮躁为明;贞是正。这是说,心中安静,不以利欲而乱,就能恬正,恬就是养,就是安。恬正带来安裕——安静才轻松宽裕,恬淡这个词就是在这意思上的发展,淡就是宽。古人又认为,宽裕才能持中,从容才能自如,中正才能不偏,履正才能禳邪。这就是素履无灾的原理。

所谓“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是说心中躁动,柔就不能承载刚。志欲刚,体却弱,中心动摇。眇是偏盲,一只眼瞎,跛是一条腿瘸。视而不正,行而不中,履于危境,老虎当然要回头咬人。《象传》对此解释,危机是位置不当,履出了问题。转危为安,只需“愬愬”,愬是心中有朔,朔气严寒,愬愬为心中恐惧,这就是如履薄冰的意象。如履薄冰这个成语,我们现在在《诗经·小雅·小旻》结尾读到,这是一首周大夫讽刺昏庸的幽王不知亡国已近的诗。结尾说,庸人只知一种危险,却不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履冰的意象是履霜意象的发展,《周易》坤卦中告诫过:“履霜,坚冰至。”意思是,阴气初凝是霜,后面紧接着就是坚冰,踏霜而知寒冬至,事事警惕事态发展的后果,就能“愬愬,终吉”。■ 履齐威王履卦

上一篇: 全民“库存”
下一篇: 敲开奥运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