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梁霄羽)

杨 君0

前几天接到一个电话,非常职业的声音有礼貌地问:“你好,我是某某银行信用卡部的,请问你认识杨君吗?”好久没有接到银行向我打听杨君下落的电话了。

认识杨君是在10年前的一家公司,那家公司当年是学生创业的典范,一帮清华、北大不喜欢上课的学生创立了一个网站,很容易就拿到了一笔风险投资,于是又招来了更多不想上课的学生。杨君当时读的是北大中文系,也在公司兼职。后来网站没能拿到第二批风险投资倒掉了,大家各奔东西,我和漆君、徐君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在社会上东一头西一头地做些小项目。后来有一天杨君来公司,说他做了一本书,卖得很好,还说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着做图书出版。他的这句话成为我们正经职业生涯的开始。

然而我们做的第一本书就赔了大钱,也让我们第一次品尝到商场的冷酷与绝望。不过还好,几个人同心协力最后终于还清了欠款。这其中杨君功不可没,他算是总编辑,负责选题策划和稿件组织,2003年的年度畅销书就是他的手笔。那时候他兢兢业业,让人信赖。后来漆君离开了公司,公司图书业务也一直不太理想,2004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杨君突然把我和徐君叫到了一起,说有事和我俩谈,精彩的故事就从此开始了。

杨君看着我们说他的太太得了重病,急需28万元治疗费用。这个消息把我和徐君吓了一跳,当时我们都没有积蓄,公司账上也没有钱,短暂沉默后徐君说他来想办法,他立刻给他的同学打了一圈电话,还真凑到了28万元交给了杨君,甚至都没有让杨君写个收条,也没有让他给出一个还款日期。

后来公司业务时好时坏,但杨君始终不提还钱,徐君渐渐起了疑心,同时他的同学也开始催徐君还钱,徐君非常着急。2004年底杨君拿着公司仅有的20万元支票说是去换成现金,然后大家分一些过年,但过了好多天也没换回来,在我的催逼下,杨君又拿回来了那张支票。几天后他的第一个债主就出现了。

这个人是我们的一个经销商,以前一直合作得很好。杨君有一天找到她说最近有一本畅销书想给她全国独家发行,让她预付20万元定金,她很相信杨君的能力,就很痛快地给了他20万。但过了几个月也没见到书,于是她开始催要那笔钱,杨君于是从公司拿了20万元准备还她,但又被我催要了回来。经销商夫妇来到公司,不让杨君回家,从他们的争吵中我和徐君才知道,杨君的女儿要出生了,而他选择的医院是北京最贵的妇产医院——和睦家,生一次孩子要10万元。他太太也根本没得什么重病,他找徐君借28万元是为了给太太买辆车。我和徐君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生活还得继续,杨君一方面向经销商和徐君保证还钱并写下还钱的时间表,一方面想尽办法挣钱,从那时起,他的行踪也开始让人捉摸不透起来,经常上着班就不见人影了,后来才知道他又背着我成立了一家图书公司,给一些出版社做稿子。他开始疯狂地买彩票,经常进到他办公室看他桌上堆着一大堆已经开过奖的彩票。他还办了很多张信用卡,运用他的聪明才智玩信用卡接龙借钱,他找同学、以前的同事和所有认识他的人借钱,但奇怪的是他借的钱也没有用来还徐君或经销商。

2006年的一个周一的早晨我来到公司,打开保险柜后发现里面的2万元现金不见了,我立刻给杨君打电话。他一开始不承认,我后来说那只有报警了。半小时后他拿着2万元来到公司还给了我,我问他,你到底怎么了?他面无表情,只说没办法,活不下去了。那一天我心乱如麻,我非常欣赏他的才华,然而他却对我如此报答。我立刻让会计开始查账,果然又查出他挪用了公司的7万元,后来终于在我要报警的威胁下他慢慢还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再合作了,他离开了公司,而他的债主也越来越多,大家都是因为他善良的外表和美丽的借口借给了他钱,但他却从不还钱。不仅如此,他还在东四环买了上百万元的房产,并且开始炒股,没有人知道他要做什么。债主们建立起“向杨君讨债团”,运用各种方法向他要钱,讨债公司、打官司、报警,我还曾被叫到警察局去录口供。但杨君那时已经把所有他名下的财产都过户到太太名下,他们两口子还离了婚,应该是假离婚。他们的孩子放在岳父母家,两口子失踪了。也有债主找到杨君的岳父母家,但在门口听到孩子的笑声终于忍住没有敲门。在2007年一天,他的岳父母和孩子也不见了,一家人就这样人间蒸发了,带走的还有数十人的几百万元。

到现在大家也猜不透杨君的动机和去向,有人说他炒股赔了钱,有人说他骗了一大笔钱移民了。我总觉得杨君的突然转变是在他结婚之后,杨君为了满足太太的欲望而开始转变,再加上后来女儿的出生让他有了更强的动力。但公司的现状不可能让他马上成为富人,于是他以超常的心理素质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致富路。■ 徐君杨君

下一篇: 天下(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