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行诗的厨房宿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厘·别)
要说20世纪的女诗人,E.V.米莱算是影响深远的一个。她对春天的独特感受让她以18岁的姿态永驻人间,却也是个极度依赖酒精的酗酒狂。
60年前,米莱的老公死于心脏病,据说是因为照料她而积劳成疾;次年,等大家发现的时候,米莱已经死在了自家农场的楼梯上。没人知道她究竟是怎么死的,周遭的兴趣好像也不在此:米莱的私生活马上被放到了镁光灯之下,首当其冲的便是她的厨房。
米莱曾是个保持多产的诗人,但在她生命末年,诗作数量却一落千丈地锐减,一位记者将其中原因归结于女诗人的家居问题。据说,她家厨房杂乱无章,竟然还有一口烧煳的锅。但出于媒体的善意,最后公布于众的照片却是一个完全先进且生活气息浓厚的厨房空间,墙面是时尚的天蓝色,厨柜装潢用的是全新的印有鲑鱼图案的瑙加海德革(Naugahyde)。那位记者代表广大读者说:“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在那样一个连干净盘子都无立脚之处的地方,能够产生对仗工整、美妙浪漫的十四行诗!”
毫无疑问,米莱是一位独立的女性,她是普利策奖得主,一生成就非凡,任何一个普通男子都难以企及。但事实看来,她似乎必须有一部分价值关系到厨房,因为世人觉得这样更合乎常理。也挺有趣,生前也没问一下人家的意思,走后竟这样给人家圆满了。
同样是厨房,不禁引发了我对一位友人的联想。该女为自费留学澳大利亚的归国硕士,专业为汉唐文学比较,回国做了两件事儿,一是花一年半时间找到一份月薪4000元的主任工作,二是买房装修。新屋装修完毕后,她逢人便说:“我装厨房花了12万元。”
12万元的厨房,对普通白领来讲,是豪华数目了。推算一下,估计是全智能总控台,500年都不生锈的水池,以及四维模拟风景四季变幻的墙壁……都说人有生不逢时之惑,其实世间万物不也一样?倘若这样一个装备精良的厨房穿越时空,去到米莱的时代,搞不好就会大大露脸,被誉为灵感的来源,说不定还会有专人研讨“厨房与十四行诗的深度关联”。
女友在澳大利亚待了4年,家里对她投资不下300万元。回国后最大的变化是烹饪兴趣空前高涨,英语水平虽然依旧不尽如人意,但对各类英文菜名出口成章。时常有热心人对这笔教育投资的ROI表示十分堪忧;但我看也未必,至少她认为自己是真正明白了女人、厨房、价值的辩证关系呢,扯远一点,也许还有家庭幸福什么的。■ 十四行诗宿命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