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个中国姑娘安娜
作者:何潇(文 / 何潇)
( 胡茵菲 )
2008年圣诞前夕,安娜·胡(Anna Hu)在纽约开了自己的高级珠宝定制店,成为进驻第五大道的第一个华裔珠宝设计师品牌。店的位置选在纽约城历史悠久的奢侈品集中地、寸土寸金的皇家城堡饭店(Plaza Hotel)。金融危机的影响到年末购物季明显起来,而Anna Hu 只是一个新名字,这个举动在此时显得高调。《纽约时报》的记者跑去看,却因去得太早,店铺仍在建,只看到了一个像“没化妆红伶”的酒店。开幕后,人们发现了一个博物馆似的空间,后来获了A.R.E.(Association for Retail Environment)2009年的设计奖——店铺装饰着丝质墙面和施华洛世奇吊灯,气势不让Harry Winston与Bulgari。
此前,纽约人多数都认得另一个叫安娜的中国女人。月前,她获得了有“时尚界奥斯卡”之称的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大奖(CFDA)之终身成就奖。安娜喜欢小姑娘模样的裙子,不久前,还宣布自己新一季的灵感正来自《绯闻女孩》里那些娇嫩的小姑娘:“我与这种风格联系在一起,因为我就是高中的布鲁克林姑娘!”十几岁时,她进了被称为“设计师摇篮”的帕森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一年后便从这里退学,辗转打拼到1991年,终于第一次到巴黎开了发布会,遇到麦当娜,麦姐给了她一个惊喜——穿着还是新人的她设计的衣服。这段旧闻现在不常叫人提及,就像人们经常忘记她的中文名字叫萧志美,而习惯称她为安娜·苏(Anna Sui)。
“我对安娜·苏相当的崇敬。”当我在采访中向她提及另一位安娜时,胡茵菲回答,“我们同样身为华裔设计师,有着勤奋努力的个性,都为了自己的创作用尽全力,并永不满足。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共通性。”实际上,尽管有同样的英文名字,相似的华裔身份,进过同一所大学,甚至在创业初期都受到了麦姐的青睐,但两个安娜的经历却不那么相似:安娜·苏像个离经叛道的“坏女孩”,而安娜·胡却是个成绩优异的模范生。
胡茵菲显然称不上“布鲁克林姑娘”,从某种角度上看,她算个“曼哈顿姑娘”。1977年,胡茵菲出生在中国台湾省台南地区的一个珠宝世家,父亲是台湾地区知名的珠宝商。童年时,全家移居曼哈顿,她自此跟着父亲进出全世界最重要的钻石交易中心。胡茵菲后来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玩具不是洋娃娃,而是宝石。20岁时,胡茵菲拿到了美国宝石学院(GIA)的宝石鉴定学位(G.G.degree),设计生涯就此开始。10年后,她成立了同名的高级珠宝品牌——Anna Hu Haute Joailliere,并在家乡台南开设了第一家预约精品店。再过1年,她把店开进了美国的第五大道。
“将安娜·胡归类为成绩超过预料的学生,将会是一种过于保守的表述。”《女性时装日报》(《WWD》)的说法并非言过其实。胡茵菲拥有两个硕士学位——一个是在安娜·苏待过的帕森设计学院拿的,专业为艺术史;另一个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时得的,专业为艺术管理。她还积攒了一大把可让简历增辉的工作经验,譬如,在佳士得拍卖行做过珠宝拍卖品审核的实习,在Van Cleef & Arpels做过宝石销售规划工作,在Harry Winston的珠宝设计部门里担任过相关工作。不仅如此,她还是唯一一个接受过Harry Winston首席设计师莫里斯·加利(Maurice Galli)一对一指导的学生,也是其唯一承认的弟子。
( 麦当娜参加FIT典礼时佩戴的耳环 )
“我认识莫里斯·加利先生,是在FIT修习珠宝设计的时候。”问及珠宝大师莫里斯·加利,胡茵菲说,“与其说加利先生是我的技术老师,不如说是美学导师。他教导我的方法十分具有哲学性,例如,我们会在一起探讨音乐与设计是如何紧密相连的。”
直到现在,胡茵菲依然很乐意谈起自己未遂的音乐家梦:她曾是一个前途看好的大提琴专业学生——5岁开始学习大提琴,15岁被选中与马友友同台演出,还曾作为青年爱乐乐团一员到智利、阿根廷演出。再后来,她进入了知名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并有幸得到该校校长、大提琴演奏家劳伦斯·莱瑟(Laurence Lesser)的指导。但20岁那年,她因肌腱损伤,只好放弃了音乐,转回到珠宝设计上来。
( 麦当娜佩戴的钻石十字架项链 )
“将音乐与艺术设计相关联是很有意义的,实际上,音乐创作可以隐射到珠宝设计上来。”胡茵菲说,“旋律等同于珠宝的雕塑外形,和声等同于珠宝中宝石的颜色和形状,节奏等同于宝石之间的结构距离。”
在胡茵菲的设计中,不时能看到音乐的影响。有时这种表达来得直白,譬如,一个做成天鹅形状的戒指,致敬法国作曲家圣桑在1886年创作的《动物狂欢节》中那首著名的《天鹅》,这是她学得最苦,也最喜爱的曲子。有时这种暗示显得隐晦,譬如在2009年的新品“安娜·胡珠宝狂响曲”中,胡茵菲试图用戒指微妙的弧度来象征鲁特琴,用梨形钻石作为音符的隐喻。相较这些,“安娜·胡顶级珠宝店”上的商标显得更易理解:这是一个由5只蝙蝠组成的图案,蝙蝠既代表了她的姓“胡”,也寓意着“五福临门”。“目前这是第一步。”胡茵菲说,“我希望每年创作30件优秀的作品,在未来的50年内继续我的事业历程。这样,我的使命就完成了。”
( 天鹅戒指 )
三联生活周刊:据称,你父母并没有一定要你继承衣钵的意思。什么原因让你做出了从音乐转回珠宝设计的决定?
胡茵菲:我是一个一旦决定做什么事,就会用全力做好的人。学习大提琴时,每天总花比别人多的时间练习,也因此患上了肌腱炎,再无法长时间演奏。我音乐的目标是成为独奏家,但身体状况却不允许了。所以,我决定将心力投入从小伴随自己的珠宝上,也可以延续父亲的事业。我对于安娜·胡这个品牌的期许是很深的,这是我一生的志业,当华人在婚纱、时装、电影等方面都出现了指标性大师时,我也要让世界看到珠宝界的华人之光。
( 香格里拉系列 )
三联生活周刊:你开创自己的事业是在30岁,这个时间的选择有什么特别意义?
胡茵菲:30岁的时候,感到自己已经成熟了,准备好了将自己创作上的一些想法结合到珠宝中去。我的第一家店开在台南,因为对家乡有很深的情感,也希望自己的辛苦结晶能让家乡人在第一时间里看见。台南的珠宝沙龙由我父母管理,是一个预约式的隐秘精品店。
( 安娜·胡开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的高级珠宝定制店 )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第二家店选在了Plaza Hotel,恰逢经济危机大背景,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逆流而上。你是如何想的?
胡茵菲:在Plaza Hotel开店是受了Plaza Hotel的邀请,他们在寻找能临近Harry Winston、Van Cleef & Arpels的品牌入驻饭店,我也感到很幸运,能得到他们的喜爱。从商业的角度看,有更好的时机,比如一年后,美国经济复苏一些的时候,但我感到,将所学到的东西贡献出来创作拥有“中国”名字的珠宝品牌是我的“天命”。我们已经有了Vera Wang、Ang Lee、Jimmy Choo、Anna Sui……这就像奥运会的各个项目一样,我代表珠宝领域。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设计灵感主要来自何处?
胡茵菲:灵感来自很多层面,古典音乐、电影、画作、生活、旅行经验等等,到处都是灵感。比如麦当娜佩戴的钻石十字架项链,名为小白花(Edelweiss)。我曾经在阿尔卑斯山上亲眼见到了我最喜爱的电影《真善美》里唱到的这种小白花——Edelweiss,它也是我创作灵感的来源。也有东方风格的,比如“香格里拉”系列,灵感就来自不丹的旅行经验。
三联生活周刊:有人把你比成是珠宝界崛起的王薇薇,你如何看?
胡茵菲:王薇薇是我非常尊崇的前辈,能得到这样的美誉我感到荣幸。我在华美协进会(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的年度庆祝活动上遇见了王薇薇、谭玉燕(Vivian Tam)和菲利林(Phillip Lim),我们都感到幸运,身为华裔,我们可以在纽约这个时尚聚集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要能与王薇薇相提并论,成为业界指标,我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希望在将来,大家提到华人顶级珠宝设计师,会立刻联想到安娜·胡。
三联生活周刊:近来不少年轻的华裔设计师在美国崛起,如德里克·林(Derek Lam)、菲利林、亚历山大·王 (Alexander Wang)以及吴季刚(Jason Wu)。与老一辈设计师相比,年轻一代有何不同?
胡茵菲:我并不认为一个年轻的新兴艺术家与一个富有经验的知名设计师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时装与珠宝不同,时装有潮流性,珠宝却是需要永恒的。我出生在珠宝世家,与那些毕业即开创事业,或中途离开学校而更早开始创业的年轻设计师比,我在开创品牌前已经有了12年的扎实训练。我的导师莫里斯·加利曾经说,尽管我只有32岁,但我的灵魂像是60岁人的灵魂。华裔设计师在美国的崛起显示了美国越来越重视不同背景的设计人才,只要有能力就能崭露头角。新一代设计师有了更多机会,所以能在年轻时就崛起于时尚圈。■ 珠宝一个安娜胡茵菲姑娘珠宝设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