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能否必应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Bing能否必应0( 刘振宇 )

“史蒂夫,别再想这件事了,这是不可能的。”这是雅虎首席执行官卡罗尔·巴茨在All Things Digital大会嘉宾签到簿上给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的留言。在经历近半年拉锯式谈判,微软并购雅虎的交易未遂后,微软借力老牌门户网站雅虎对抗Google,似乎不再有什么机会。可微软并没有将宝全都押在联姻雅虎身上,以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沈向洋为首的一批程序员,一直在悄悄研发微软自己的搜索引擎,不再仅仅是微软过去的Live Search,而是一个全新的搜索引擎——Bing。Bing被冠以“必应”的中文名称,很明显是想顺应“有问必答,有答必应”的说法。

按照微软的统计,过去两年内搜索使用者增长了88%。在2007年,平均每个人每月只使用21.5次搜索引擎,而现在增长到了28次,可随着搜索使用频率的增加,搜索满意度却从2005年的77%下滑到了65%。很显然,信息低成本的繁衍,无节制地加重着搜索引擎信息库的容量,所有的网站都在疯狂做信息加法,搜索引擎也只能无奈地膨胀式发展。如何简化搜索过程,提高人工信息检索效率,正在成为Google和微软Bing在内的全球搜索面临的共同问题。搜索过度综合征,这是Bing在北美市场提出的说法,在微软看来,搜索引擎不应该只重视网页数量,而应该简化使用者肉眼甄别信息的过程。面对目前互联网信息容量超过500万T的膨胀现实,Bing并没有如雅虎对抗Google那样搞全方位对抗,微软很清楚Bing搜索引擎作为后来者的劣势。网页数量和检索速度并不是Bing的长处,微软的程序员们选择了讨巧的易用原则。而在必应品牌出炉之前,按照comScore的数据采样,微软Live Search只占北美搜索市场8%的份额,远低于雅虎的20.4%,更与Google的64.2%份额相去甚远。但微软IE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上的优势明显,微软新搜索引擎Bing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公布,除了在商业收购案上给雅虎难看,更在于暗中为即将在10月22日上市的Windows 7做铺垫。

微软如何平衡原有Live Search与新版必应搜索引擎之间的关系,如何在Google和百度的夹缝中重生,Bing会不会内置入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7?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MSN中国副总裁刘振宇。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全球大大小小有接近30款不同的搜索引擎,从算法角度,你们认为各种搜索引擎之间效率差别有多大?是否在技术角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刘振宇:“必应”的开发融入了很多新算法,我们的研发团队早期隶属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很多核心研发都是由这个团队延展出来的。我们认为,当今搜索引擎进步的空间还很大。除了不断优化算法,增加对视频、购物、旅游、SNS、地理等多元信息类型的搜索效率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用户更有效地完成搜索行为,做出信息筛选。之所以把研发重点放在搜索效果上,我们之前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按照研究公司comScore针对目前主流搜索引擎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多达30%的搜索请求最终是被放弃了的,没有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结果,而在剩下的搜索请求中,还有约2/3的搜索需要完善搜索关键词或重新输入关键词。很多时候用户搜到一半不搜了,或者搜到的信息越来越模糊。Bing诸多算法和搜索逻辑的创新,都是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信息检索机制除了统计和排名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搜索引擎最终能否给用户的搜索请求提交最有效的相关信息,简化他们的搜索任务,做出正确决策。这条指针才是信息时代搜索引擎最应该实现的任务,微软重新开发必应搜索,就是为了还原搜索的本性。

Bing能否必应1( 用户需求在推动着搜索引擎的快速进化 )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百度和Google,以及微软的Bing,在中国互联网市场还有搜狗、有道、爱帮等数十个不同的搜索引擎,你觉得搜索是否泛滥了?

刘振宇:如果纵观互联网发展速度,现在搜索引擎技术也就处于发展初期,特别是中国互联网市场,各种类型的创新和不同参与者的多元竞争非常激烈,也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在我们看来,恰恰就是用户需求在推动着搜索引擎的快速进化。微软之所以发布这样一个Bing的品牌,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们要明确表明微软对于搜索技术的重视,希望在整个搜索行业里微软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二个原因在于微软希望明确区分出原来在品牌上不清晰的地方,尤其是划清Live和新品牌Bing之间的区别。我们希望人们看到Bing就能够联系到搜索服务,而使用Live则联系到Windows和Office的延展,甚至还包括微软Xbox在线游戏部分。中国是这次全球Bing品牌发布的前7大国家之一,微软很看重中国互联网的重要性。我可以给你分享一些数据,在Bing发布短短几天时间内,从中国互联网贡献的数据流量大概已经占全球Bing流量的10%。

三联生活周刊:微软对Bing有什么明确的任务目标吗?Google与国内很多门户网站有合作关系,你们如何看待门户网站和第三方网站嵌入搜索的价值,以及Bing的商业模式?

刘振宇:就像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所说的一样,搜索是微软非常战略的产品,在整个信息行业有着巨大的再发展空间。微软是搜索引擎界的后来者,可并不意味着搜索技术进化的未来长跑,微软没有领头的机会,所有的搜索提供商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对于Bing的终极目标就是希望在整个搜索行业中能有微软的一席之地。门户网站和第三方网站嵌入搜索是很常见的合作方式,我们从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角度,让搜索体验更快乐就有价值。搜索引擎在过去近10年里的商业模式主要都是靠点击付费,或者竞价排名模式。我们依旧会使用过去10年搜索引擎成熟的商业模式,但我们绝不会停止对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你可能注意到我们在美国尝试的一些新商业模型,比如对于用户点击,我们把现金返还给用户,并且帮助用户购买到打折的商品。Bing的中国团队也很敏锐地在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我们希望能够根据中国互联网国情来探索适合中国的商业模式。

三联生活周刊:微软酝酿已久的Windows 7将在10月22日全球上市,Bing是否嵌入Windows 7,或者嵌入IE8浏览器?

刘振宇:在Windows 7系统中的IE8版本,如同运行在XP系统的其他IE版本一样,会尊重用户的选择。Bing的推广会始终把用户的选择放在首位。

三联生活周刊:过去微软搜索引擎Live Search如何与新版Bing进行协调?MSN中国网站始终没有大起色,是否借助Bing搜索进行转型?

刘振宇:通过这样一个从MSN到Live,最后到Bing的品牌变化,折射出了微软对在线市场的一贯重视。MSN中文网自创立初从门户第9的位置,现在可以排在第5位,可以说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Bing的推出更加强调整合性,可以给访问MSN中文网的用户提供一站式资讯加搜索的服务,并且与Windows Live在线服务紧密融合。微软过去在浏览器、操作系统、MSN门户等多个界面都可以连接上Live搜索,未来我们的重点就是将各个搜索入口整合在Bing新品牌下,在Bing首页上依旧有MSN,还有Live Search的入口,就因为微软对于互联网有一个宏观的整体认识。搜索确实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可搜索不是一切,还需要门户网站,还需要像Windows Live的社交即时通讯服务。

三联生活周刊:整个Bing新搜索引擎从筹划到研发用了多久?毕竟是一个全球多语言的搜索引擎,Bing针对中文搜索进行了多少修改?

刘振宇:研发Bing是一个非常漫长且复杂的工作,最耗费精力的准备工作在于,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对于信息检索未来的认知,对于用户行为分析和商业模式的探索。我们在美国尝试拿出了Cash Back的商业模型,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数据采样调研。Bing的主算法是一个全球性的东西,我们不是仅仅服务于单一的语言区域,也不是单一的市场,这是我们跟很多竞争对手有区别的地方。微软为研发Bing创立的亚洲搜索技术中心,就是平衡全球与地区关系的尝试,Bing在地图搜索上的很多功能和服务目前只有中国有,就归功于中国本地化的快速进展。搜索引擎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了并不实用的数据拼杀状态,我用0.003秒搜索到1453万条搜索结果,对消费者来讲是快,可是这个快有意义吗?我们认为,快应该是我用0.003秒搜索到1453万条结果,并且这些结果经过后台的组织协调,可以自动归类成不同的搜索栏目,同时自动分析用户搜索的目的性意图,让使用者一下就能找到需要的信息,有效提高最终信息检索体验的易用性。■ 微软搜索搜索引擎必应微软必应必应搜索引擎必应搜索bingBing能否搜索引擎推广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