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谦
作者:朱伟(文 / 朱伟)
谦虚中的虚位以待,实际是对谦字内涵最好的解读。这谦字的“兼”是兼容,通过兼容,将一变成二,二变成三。言的部首,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说话,而应指面对他人的态度,为迎接他者。所以,谦字实际的意思,应是虚位以待迎接他者才可兼容。研读古人所创造的每一个汉字,其实都包含着很深的哲学原理。
《周易》的谦卦,其实就是对这谦虚词义的深入解读。《周易》是一个彼此因果的哲学体系,谦卦排在第十四卦“大有”后。“大有”是第十三卦“同人”的因果,同人相和,上下相助,势必丰收。大有所得则是在兼容的基础上,所以要受制于谦卦,才不因满足而盈亏。
谦卦作为一个与上下左右都有因果的空间,上卦是坤,是地,是母,是育;下卦是艮,是山,是坚与限止。谦卦的象形因此是“地中有山”。这个意象的第一层解释是,地卑顺能容崇高之山,或者崇高之山甘居地之卑下,都强调地卑顺养育包容的德行。第二层解释,从天地对应关系,天垂象,地载物,取法于天,取材于地,也就是说,地上景象都对应着天上意象。聚土为山,地道的裒多益寡对应着天道的亏盈益谦。天道盈虚,月满就要被蚀,月虚就要变盈。地道则是顺势而变,高者渐下,高岸为谷,深谷再为陵,说的都是谦字的内涵。山高是不平之象,须削其多以授寡,地以博厚要使山形隐,使不平自平,齐等并厚。由此,柔要克刚,谦卦实际是不足、忧患之卦。
再看周边,谦卦的上互卦是震卦,震是天上的雷,是动;是风动于上,波震于下;是因动就要振起,这是进取的动力。谦卦的下互卦是坎卦,坎是陷,陷下去的地方有水,是险阻。谦卦的错卦是履卦,履卦面对上天下泽,正是谦卦中的“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履是鞋,是走路,也就是进取。履道坦坦,但履卦强调履道恶华,素履才无咎。咎是灾祸,素履是指素净之鞋,朴素坦白地行事。以素朴对繁华,不仅素净不染可避灾,更重要的是,质朴无饰,是始亦是空,反过来有最强的过滤净化吸纳之力。这素履是柔,面对坎,就能通过吸纳,化刚为柔,跨越险阻。谦卦的反卦是豫卦,它面对雷的振奋,地的卑顺,是安乐、顺适地享有,是福。但前提有个预,即在谦意到达后才能得到。于是这个豫也可体会为赐予,体会为虚位以待的结果。
这样来理解谦卦,就清楚其中意思了。《周易》谦卦说,天道下济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这正是履卦的意象。天道高高在上,为了向下普济光明,这也是盈虚。尊本是酒器,酒器中盈满光明普泻大地就更显尊贵,这是天尊的本意。地道上行通过行动承接这光明,天以光明覆物,地以博厚载物,山就包容其中。地是缔,缔造万物,山是产,产生万物,这就是溢而滋弱,使万物生长茂盛的道理。卑本是低,是虚,从盈虚益谦的道理,卑是甘居低下,才不可逾越。
随后的“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与“卑以自牧”,都指以行动面对险阻。“谦谦”二字显然与素履的意思同。卑以自牧的牧,放牧,延伸义,三国魏王弼的解释是养,谦谦就成为自我修养。但更深层意思,可体会为自我驾控,自牧就可解释为做自己的牧师。牧师这个词,本就是中国人所创。鸣是呼唤,鸣谦指谦的传播;“撝”字现在不常用,本意是剖裂,撝谦就是将谦割裂。这就有意思了:从谦谦到鸣谦到劳谦再到撝谦——“无不利,谦”,后面的“利用侵伐”,文人的习惯解释,往往是“利用不义之国侵犯的防御”或“以富有施民,伐不服从者”,都不愿意面对谦字本应有利用的本义。
其实,从虚位以待的角度,谦字从消极意义是退;积极意义,退的目的乃进。中国哲学之高明处,恰在进退的彼此关系,其实它根本无法分离。如果回到谦字本义,《说文解字》解释它是“敬”,还是恭敬他人,迎接他人。《说文解字》后,另一部字典《玉篇》解释它是“让”,这个让是在敬的基础上发展,可理解为让人进来,也可理解为让出虚位。《尚书·尧典》的开头歌颂尧,就用了“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光被四表就是光耀四方,格于上下就是感通上下,它们都是“允恭克让”的结果。“允恭克让”其实也就是一个谦字的具体表达,四个字彼此关系是:允是诚恳,克是克制。诚恳恭迎,通过克己来礼让,这是典型的美德。但礼让也可有另一种可能是更实质的理解:谦虚是因本身不满足,不满足是亏,亏是欠,亏欠是为要求,因此才有“谦虚使人进步”。从这个角度,曹操才说:“让礼一寸,得利一尺。”
谦字还有一个经典出处是《尚书·大禹谟》中所用的“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这是大臣伯益赞大禹讨伐有苗时的赞辞,谟是计谋。这个警句现在常用于对自满的忠告,很少有人理解为进取之道——不够自然能够,够了就要溢于他人,所以谦卦才要强调“劳谦”,通过不断辛劳示谦。“劳谦”与“自牧”是两个须时刻牢记的词,不满才能收益,这益最终也是自牧所得。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将钱与谦益连接,很俗。但他号牧斋,还确实成了个大财主,从大财主又成了大文人,这也算亏谦与自牧结合,受福不浅。■ 谦谦君子履卦天道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