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缸杯

作者:李晶晶

(文 / 李晶晶)

鸡缸杯0( 5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中国瓷器工艺品拍卖会,清雍正斗彩芭蕉花石鸡纹碗(一对)以172万英镑成交,成为全场最高价 )

一周前,伦敦佳士得进行了“中国瓷器工艺品”的拍卖,一共两场。奥黛丽·塔图(Audrey Burton)夫人和塞克勒博士的高古玉器占了一定比例,其他有意思的拍品也不在少数。最吸引人的就是所有东西的估价都不高,大家都认为能买着几件自己中意的,可想象与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

5月12日这天,一件由日本藏家上世纪30年代收藏,后出售到北欧的一对清雍正斗彩芭蕉花石鸡纹碗(直径15.3厘米),估价在15万~25万英镑。细腻洁白的瓷碗外壁描绘两群鸡在草地芭蕉花石间觅食,每群鸡由公鸡、母鸡和小鸡们组成,碗内中央绘饰同样图案。全器仿明代成化鸡缸杯构图,画艺精湛,鲜活生动。各图样先以釉下钴蓝描绘出轮廓,再以各色釉上彩料施填其中,铁红鸡冠、褐色羽毛、黑色翅膀与长尾的公鸡十分醒目,母鸡和小鸡则以嫩黄为主色调,而铁红色牡丹、青绿黄绿两色调的芭蕉树、钴蓝石块与黄蕊蓝瓣的蓝菊等,敷色柔和,晕染细腻,呈现雍正精致制瓷工艺的高水平表现。牡丹与公鸡的搭配或有富贵功名的吉祥寓意,群鸡图案则象征全家和乐、子女成群。

“拍卖之前,我特意去看了这对碗,非常漂亮,底落‘大清雍正年制’的款。看着估价不高,我当时还想能以高出一倍的价格——50万英镑给买下来。但是到了拍卖那天,我在叫价到38万镑的时候放弃了,因为在这个价格的时候,整个现场还有六七人在竞拍。这对碗最后被埃斯凯纳齐(Eskenazi)以172万英镑买走。”一位藏家颇为遗憾地告诉本刊记者,“15日还有一场拍卖,其中有一只乾隆斗彩鸡缸杯,这个杯子很有意思,外壁绘庭院鸡戏图,园中湖石林立,牡丹婀娜,母鸡领一群小鸡在花间觅食。一雄鸡红冠黑尾,昂首前行,有童子正在引逗。色彩鲜艳绚丽,画风精致细腻,同时还有乾隆的一段御题诗。想买可又没买成,600英镑的估价,最后拍出了4.7万英镑的高价。”

这两次拍出高价的斗彩杯和碗,所依照的原形都是成化一朝最著名的斗彩鸡缸杯。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对,价值十万。”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中记载:“万历窑器索白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清朱琰《陶说》里记载:“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历代文人把成化皇帝饮酒的鸡缸杯抬至天价。由此可以看出,成化瓷器中斗彩最贵,各种杯以鸡缸杯为最贵。

斗彩虽然创烧于明成化时期,但“斗彩”一词却始见于18世纪佚名《南窑笔记》一书:“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斗彩;填者青料双钩花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曰填彩……”斗彩是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再填以彩色。成化斗彩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它的烧造成本高于五彩,首先填彩的过程需要非常细致,颜色不能超出青花的轮廓线,所以填得非常慢。通观彩瓷的存世数量,它仅比珐琅彩多,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斗彩的工艺复杂,生产量小。斗彩在所有彩瓷品种中,以柔和淡雅著称。它的魅力,在当朝的显现程度不如后来,晚清以后,通过文人的总结,斗彩逐渐成为单独的一支。

鸡缸杯1( 明成化皇帝 )

鸡缸杯是小器大样,它不是一个杯的形状,而是一个比较浅的缸形。杯口微侈,壁矮,以鸡为主题纹饰,所以被称为鸡缸杯。以鸡为纹饰,这是文化中通过谐音来表达的一种吉祥寓意。“官上加官”,画一朵鸡冠花,底下站着一只大红冠子的公鸡,有连升三级的意思。画一只母鸡(或雄鸡)与五只鸡雏相戏于窠——即母子鸡图,以“窠”谐“科”,谓之“五子登科”,暗喻科举考试中皆可金榜题名,或画大鸡于石上,还可以取其“室上大吉”之意。

据说到了明成化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81年,主持日常朝政的大臣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的皇帝了。此时的皇帝朱见深经常和自己最宠爱的万贵妃在一起。万贵妃非常喜欢成化斗彩杯,尤其是鸡缸杯,成化皇帝为了讨万贵妃开心,于是交派景德镇大量烧造,且要求极为严格。在历史档案中虽找不到具体的数字,但《明史·食货志》概括性地叙述了当时烧造之多:“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然而保留到现在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却不过十几只。

鸡缸杯2( 由于明成化斗彩的名贵,到明万历时便开始率先仿烧,图为万历斗彩葡萄纹高足杯《大明成化年制》款 )

由于鸡缸杯的名贵,明万历时便开始率先仿烧,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高峰。清代开始,逐渐忽略“缸”的形,而在“鸡缸纹”上做文章。因此出现了碗、盅、笔筒等造型。在日本有一部分藏家对这类斗彩鸡缸杯情有独钟。它的色调与日本江户时代的审美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外表暗淡柔和,而内又洋溢着色彩的微妙和深刻的激情。伦敦佳士得这次拍出的清雍正斗彩芭蕉花石鸡纹碗和清乾隆斗彩鸡缸杯,都是在上世纪30年代由中国流向日本,而被收藏的。

历史总是断断续续,并非能如我们所愿,将真实的状态呈现出来。在30年代战乱频繁的时期,这些斗彩鸡缸杯是如何流向日本,又如何被那些收藏家所收藏?我们现在已不得而知。当藏家们回避这些问题的时候,那些断开的历史便成了永远的谜。而这些古董所传递出来的文化却仍在继续。

鸡缸杯3( 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仿成化鸡缸杯达到顶峰,图为雍正斗彩鸡缸杯《大清雍正年制》款 )

1980年11月25日,大收藏家仇焱之去世后,第一次专拍在香港苏富比开拍,惊艳全球藏家。仇焱之在1949年,以千元港币捡漏购得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被当时香港银行家马锦灿以528万港元标下。1981年5月19日,香港苏富比再次举办仇焱之专拍,又释出另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结果被香港藏家区百龄以418万港元买下。1999年4月27日苏富比香港拍卖中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917万港币被埃斯凯纳齐买下,再次突破中国“斗彩”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截至2005年底的历年中国瓷器拍卖天价排行榜中,成化斗彩鸡缸杯仍稳居榜中。■ 陶瓷万贵妃瓷器雍正鸡缸鸡缸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