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用搞科研的劲头说相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袁越)

黄西:用搞科研的劲头说相声0( 大卫·莱特曼主持的“莱特曼午夜秀”相当于中国的“春晚” )

今年4月17日,美国CBS电视台著名的“大卫·莱特曼(David Letterman)午夜秀”节目邀请了一个名叫Joe Wong的华人相声演员上台说了5分钟笑话。一个月后,该视频在YouTube上的点击率已经超过了30万。“莱特曼午夜秀”相当于中国的“春晚”,收视率相当高,几乎所有上这个节目的相声表演视频都能在YouTube上找到,点击率通常在2万~3万。Joe Wong无疑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最火爆的一个。

华人说美式笑话并不稀奇,但这个Wong是来自大陆的第一代移民,说一口带浓重口音、语法错误百出的英文,居然登上了美国相声演员梦寐以求的全国舞台,还一举成名,可就不一般了。

Joe Wong的中文名字叫黄西,东北人,今年39岁。农民出身的黄西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94年到美国读书,获得莱斯大学化学系的博士学位。之后他在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找了份研究工作,举家搬到了波士顿。他白天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晚上换上西装、衬衫跑到城里的相声俱乐部表演美式单口相声(Standup Comedy)。

美式单口相声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巡回马戏团。这种相声都是一个人说,主要起马戏中的串场作用。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当年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美式单口相声演员。

随着观众对相声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大城市出现了相声俱乐部,再后来电视介入,单口相声成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常客。不少相声演员摇身一变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莱特曼和NBC电视台的杰·里诺(Jay Leno)在当上主持人之前都是说相声的。更有不少相声演员改行,成了喜剧演员和导演。艾迪·墨菲、克里斯·洛克、罗宾·威廉姆斯和伍迪·艾伦等人都是从这个行当里出来的大明星。

黄西:用搞科研的劲头说相声1( 黄西 )

美式单口相声和中国单口相声看似相同,其实很不一样。中国单口相声以讲故事为主,更像是加了一点笑料的评书,比如刘宝瑞最著名的单口段子《珍珠翡翠白玉汤》说了32分钟,观众发出的笑声不到40次,真正鼓掌大笑的仅有3次。而黄西在莱特曼节目上的表演只有5分钟,却赢得了20次笑声,其中更有10次是边鼓掌边笑。更难能可贵的是,黄西的语速很慢,加上中间故意的停顿,使他在5分钟内一共只说了37句话。也就是说,他平均每两句话就抖一个包袱,这种频率在美式单口相声里非常普遍,但即使是中国最优秀的对口相声也很难达到这种水平。

如此高密度的包袱看似随意,但事先必须经过周密的安排和刻苦的排练。美国各大城市都有不少单口相声俱乐部,美国相声俱乐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一的晚上是“业余选手日”,让初出茅庐的新手上台表演,黄西第一次登台表演正是在周一的晚上。

黄西的模板是著名导演伍迪·艾伦,他当初就是在纽约的相声俱乐部里说出了名气后,进入电影圈的。艾伦的相声总是先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弱者,然后从自己的“悲惨经历”中寻找笑点。黄西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再加上他英文口音很重,非常适合扮演弱者的角色。

除此之外,美式单口相声还有很多其他类型,包括政治类、观察类、模仿类,甚至还有色情类。它们无一例外以笑点多少论英雄,原因很简单:如果观众不笑,俱乐部老板就不可能雇用你。反观中国相声,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过很多不同的时期,但总是非常强调“目的性”,相声总是被赋予了很多政治目的。郭德纲颠覆了这个传统,获得了成功,但他又刻意强调相声传统,把“说学逗唱”的地位抬得非常高,并大搞入门拜师那一套,无形中抬高了门槛。相比之下,黄西在国内时只在班级联欢会上表演过小品,完全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技巧训练。但这反而成了他的优势,让他得以培养出自己的风格,征服了美国观众。■

专访黄西

三联生活周刊:请问你当初是怎么喜欢上美式单口相声的?

黄西:我出身东北农村,平时没啥娱乐,就爱说个笑话。2001年我还在休斯敦上学时,美国同事带我去当地一家俱乐部听相声。我英文不好,美式相声又是需要点智商才能笑出来,所以我只听懂了50%。不过那次经历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发现我平时说的那些笑话如果上台去说,效果一定也不错。于是我就动了心,去波士顿上班后报名参加了一个相声学习班,其实也就上过6节课,老师便让我们去俱乐部的“业余选手日”上练手了。不过现在想,这6节课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老师给我讲了美式相声的基本规律:先要进行铺垫,然后是包袱,最后还要加上一个尾巴。这种三段式相声每段都必须非常短,因为美国人生活节奏快,没人有耐心听你慢慢铺垫。

三联生活周刊:你第一次上台表演是在哪里?效果如何?

黄西:我第一次表演是2002年在波士顿的一家相声俱乐部,效果很差,观众没怎么笑。但是演完后,有个人跑过来对我说,你也许挺有意思,但你的口音太重,语速又太快,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这人是波士顿地区一个有名的相声演员,他的建议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听从他的建议减慢了语速,终于在波士顿地区的相声俱乐部获得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后来我和他成了好朋友。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后来是如何被莱特曼看上的呢?

黄西:2004年我参加过一个相声比赛,进了前8名,2005年又参加了一次,但效果不好。那时我差点放弃,多亏一个叫艾迪·布瑞尔(Eddie Brill)的人来看了我的表演,很喜欢我,到处对别人说我是波士顿地区最好的相声演员。这个布瑞尔是“莱特曼午夜秀”节目的星探,他的夸奖相当于给我做了一个很大的广告,使我获得了很多演出机会。那段时间我写了很多段子,每天至少写5个,写好了就去舞台上讲,观察观众的反应。美式单口相声每个段子都非常短,包袱特别密,要求每10~15秒观众就得有反应。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美式单口相声演员说,每个段子至少应该在舞台上演72遍才能立得住。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一个道理:有时自己觉得好笑的段子别人不一定觉得好笑,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算数。我写过那么多段子,100个里最后大概只有2个可用。

三联生活周刊:你现在每周平均能有多少演出?演一场能挣多少钱?你一共积攒了多少段子?每场都说一样的内容吗?

黄西:我现在主要在波士顿的十几家相声俱乐部轮流演,平均每周能有2场正式的演出,每场至少说半小时,酬金大概在500~700美元。如果去其他州演出,每场能挣1000美元。如果我现在辞职去当职业相声演员是没问题的,但是这么做,就必须常年在外巡演,我舍不得儿子,还没有做决定。我积攒的段子足够我连续说上一个多小时,基本上每次表演都从这里面挑。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不怕观众听腻了?

黄西:目前还不会。美式单口相声很讲究版权,每个人的素材都只属于他个人,不经允许是不能随便贴到网上去的。我的表演视频在网上很少,除了莱特曼的节目之外,就只有一个5分钟的视频片段,所以大部分观众都是第一次看我表演。

三联生活周刊:“莱特曼午夜秀”上的那5分钟节目是怎么选出来的?

黄西:那个节目前后操作了10个月。去年布瑞尔去波士顿看我演出,认为我的水平可以上“莱特曼”了,就让我选节目。我选了一批节目给他寄去,他说只有两个可用,其余都要换,我又写几个寄过去,就这样来来去去修改了很多次。“莱特曼午夜秀”是全国播出的,对节目的审查十分严格,比如我有个段子,说我儿子在我身上撒尿,就连这个也不行。布瑞尔还根据我的特点建议我增加停顿,于是我又花了很多时间练习技巧。直到今年4月,布瑞尔说可以了,就把我们一家请到纽约,头天晚上安排我去纽约的相声俱乐部热身,第二天上“莱特曼”录像,最后出来的效果还不错。

三联生活周刊:我看到YouTube上多数评论是支持你的,但也有少数人指责你故意用蹩脚的中式英语表演,在舞台上装傻,给亚洲人丢脸。你怎么看待这些指责?

黄西:我说英语确实有口音,这辈子大概很难改掉了。另外我平时生活圈子也不大,除了上班就是在家看看电视,照看孩子,所以我写的段子都是关于第一代移民生活,比如看孩子、考驾照什么的。我觉得批评我的人大概不太了解相声这个行当,美式相声演员里有很多像我这样拿自己开玩笑的,比如伍迪·艾伦。美式相声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你不先拿自己开玩笑,你就没权力拿其他人开玩笑。

有一些二代亚洲移民,特别是男孩,因为平时比较受歧视,对自己不是很自信,不愿在电视上看到亚洲人面孔。记得奥运会时,西班牙篮球队有个队员故意把自己的眼睛向两边拉,装成亚洲人,国内几乎没人在意,大家觉得自己天生就长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这件事在美国的亚裔圈子里引起了很大争议,尤其是第二代移民,特受不了这个。

不过,反对我的人是少数,我收到的大多数观众来信都是支持我的,说我让“亚洲人”这个原本模糊的概念更加清晰了。我个人觉得,美国电视上亚洲面孔出现得越多越好,这样大家都会活得比较舒服一点。

三联生活周刊:你尝试过用中文说相声吗?

黄西:我确实尝试过。中国的相声圈子非常讲究师承关系,外人很难进来。于是我在美国的时候给大山的相声老师丁广泉打了个电话,他对外国来的人还是比较友好的,就答应给我引荐。去年我回国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去海淀剧院表演了一次,效果只能算凑合,观众鼓掌两次。我讲的段子都是直接把原来的英文段子翻译成中文,这样做效果不太好。要想在国内表演相声,必须先本土化。比如我喜欢用简洁的语言表演,但我的中文退步很大,很多国内流行的词语都不知道,这样肯定说不好中文相声。

三联生活周刊:你听过国内的相声吗?你对郭德纲有什么看法?

黄西:我在北京的时候专门去天桥和东城区相声俱乐部听过几次,最大的感触就是国内相声演员居然还在表演传统段子。那些段子我小时候就听过,可观众们还在笑,这让我很惊奇。美国相声非常讲究紧跟时代,如果有谁现在还讲布什的笑话,肯定会被观众嘘。还有,我非常奇怪为什么国内相声演员总爱唱京剧,京剧不是不景气吗?观众不会有共鸣的。另外,我发现国内相声演员喜欢互相骂人,我记得有个段子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么变着法子把自己说成是对方的爹,可是这样的段子观众也在笑,这也让我感到很惊讶。至于说郭德纲,我认为他是个很成功的人,但我对他的相声不是特别理解,我觉得他的节奏很慢,我听的时候会走神。不过,我觉得如果你不喜欢某人,去听别人就行了,不必去批判他。美国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风格,比如南方就流行一些比较粗俗的段子,照样有观众。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黄西:因为我不愿巡演,所以我正在尝试拍一部反映中国移民生活的电视喜剧。我的经纪人正在操作这件事,现在还不能多说。我现在的经纪人很有名,他是瑞·罗马诺(Ray Romano,美国热门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的主演)的经纪人,而我的律师是CBS电视台总裁的弟弟。我觉得我很幸运,什么大事没干成,身边却聚集了很多能人。

三联生活周刊:最后问一个私人问题,你身高、体重分别是多少?

黄西:我身高2.3米,哈哈哈哈。其实我身高1.68米,体重130磅(约合117斤)。

后记:整个采访,黄西只在结尾时笑了一次。■ 科研黄西劲头相声

上一篇: 吴刚的“井喷”
下一篇: 爱的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