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男孩一样的BLESS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崔峤)

像男孩一样的BLESS0( BLESS的设计作品 )

像男孩一样的女孩。明亮,放松,不怎么爱说话,所以总是保持沉默。街上散步的时候慢慢地晃动身体,和自己玩儿,但也关心周边的社区和远处山顶的独特风景。她自知幸福,天气也就经常晴朗。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也并不在意,一天一天地过,觉得这样的生活足够公平。她不是标准的美人,但在众人之中绝不会被忽略。为当下所活,喜欢运动,偶尔也会被诱惑所诱惑,取悦自我:“如果不把钱从窗户扔出去,它就不会从门再重新走进来。”自我发挥的服装就是她的所在,和年龄、尺寸、轮廓、国籍、时尚没有太多关系,自有一套互动自助美学。

每季服装秀的BLESS模特都是她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好朋友,穿着新装却都或坐或卧、自在一体,在柏林东区公寓的落地窗边聊天休息,周围的闪光灯和时尚评论家都和她们无关。BLESS也喜欢室外和植物花草:2002年的米兰秀就是在Eukamania庭院搭建了一块20平方米左右的超级跷跷板平台,衣服和运动的和谐关系变得轻松而幽默。2005年秀选在巴黎街头的一个植物花市,模特身上透明的蝙蝠袖就是大手袋,穿行于捧着热咖啡的记者中间,场地狭小亲密,膝盖都能相互碰到。另一场秀放在巴黎Panique咖啡馆:穿着新季设计的女侍者们周旋于旋转楼梯、出菜台、四五桌VIP之间,倒酒点菜、轻松聊天,客人也会伸手摸摸奇怪的衣料,没有漫无边际的秀场音乐,只有美食和设计的品位。卢浮宫的一个艺术空间也被她们变成多层次幕布的小剧场,帅气随性的吉他手蹲在台上,拨着小曲。幕布上的背景投影是巴黎街头穿着BLESS衣服的普通行人,不同层次幕布中间从不同方向穿插出场的真人倒是生鲜活色,质料和生动的感觉更显立体。最有意思的一场发布是2000年的录像短片:当季服装特别材料的素色和质地在超近景拍摄下“变成”了抽象而未知的系列风景绵延变化。一沙一世界,每个观者的联想和理解都会不同,超出了新季发布的宣传范围,完全是一个录像艺术作品。

设计师黛丝瑞·海斯(Desiree Heiss)和伊妮丝·卡格(Ines Kaag)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德国,家境中等,从小就开始尝试服装设计。黛丝瑞在维也纳学习时师从赫尔穆特·朗(Helmut Lang),1993年参加一个巴黎的国际设计竞赛,遇到在柏林工作的伊妮丝。两人分处两地,却从1997年开始默契合作,倒也避免了生活环境的同一化。她们的作品在欧洲被看做是最富创新精神、不停跨越风格边界的艺术品:服装美容、室内装修、独立杂志、平面设计、电子音乐、艺术展览、为其他品牌拍摄的MV广告,仿佛一个个视觉憧憬,让不远的未来值得居住。组合曾经被邀请“设计”一款香水,会先想好气味的“意义”:不是引人注目的飘离梦幻,而是能带领人们回到自我、回到生活环境的熟悉味道。实验了很多巧克力、面包、咖啡、茶的味道,最后定下来一种旧工厂一样的独特怀旧味道,这个过程是很典型的BLESS工作风格:想法先行,不求新锐。

巴黎的BLESS展示厅:一个手织女鞋的架子、一张写字台、三把木椅、一台传真机、几个纸箱,没有电脑,没有任何品牌标志。BLESS的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创作,从来不上Facebook、MySpace这样的社交网站,她说:“工作好像拯救了我们,远离了那些过度的信息。灵感是不重要的,任何能够提高生活含量的东西或者一种特别情境下的需求都会成为创作的出发点。设计师关于生活的广义理解最为重要,尤其避免仅仅追随‘创意’二字。我们也从不认为自己属于时尚界,只是喜欢设计让自己舒服的衣服,不是那种整体包装,而是要和环境、个性融洽的不那么突显自己重要性的衣服。”

BLESS期待她们的作品不带批判性,一点点开始,改变大众日常生活的入口:把生活中被忽视的“意外”材料另辟蹊径地焕发光辉,每个“物品”都有它的朴素理想和艺术本性。每个人都能打破界限,把有意思的东西用在理想的地方,更多关注日常生活的质感,使自己哪怕是最朴素的工作都能尽心努力。最可怕的就是没有梦想,跟随媒体的“完美”的片面定义。她们有一次被邀请客座主编一期国际著名的设计杂志,最后的结果颇具颠覆性——单色印刷的朴素折页就是一本多主题杂志:“没长脑的人VS有动物脑的人”,“一个岛屿的可能性”,“生活和爱情”,一个四幕话剧的剧本,附赠一张极简电子乐的CD。她们的文字很有意思,想起来她们曾经说过:也许作家会是最好的服装设计师。也许每个人都是最好的设计师。■

像男孩一样的BLESS1( 由北京歌德学院主办的德国青年设计师798展览,BLESS所创作的空间设计及作品展 )

(感谢歌德学院提供图片)

像男孩一样的BLESS2( 展览现场 )

像男孩一样的BLESS3

像男孩一样的BLESS4( BLESS的设计作品 )

像男孩一样的BLESS5

像男孩一样的BLESS6

像男孩一样的BLESS7

像男孩一样的BLES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