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摩托车维修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贝)

哲学与摩托车维修0( 马修·克劳福德和他的著作《作为修身之道的手艺课:探寻工作的价值》 )

2000年,马修·克劳福德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政治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努力争取到了该校社会思想委员会为期一年的博士后奖学金。但学术研究的就业前景非常渺茫,在为找工作而忧心忡忡的状态下,他在一家公寓大楼的地下室建了一个临时车间,在那里用一个冬天拆卸并重新组装了一辆旧本田摩托车,这个过程所要求的体力劳动和特定技能对他来说是一种安慰。接下来的半年里,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一个朋友的修理店里学习摩托车修理技术,只偶尔出现在学校里。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他一直在跟汽车打交道,曾在一家保时捷修理店打过工,但现在他才发现这项工作的吸引力,开始考虑以此为生。

第二年春天,他在华盛顿一家智库找到了一份工作。老板想按照公司的认知模式对他进行训练。这种模式要求他构想一种合理的图景,但不需要过多地关心实际的推理过程。坐在办公室里的他开始向往开修理店的生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沉浸于一种真正有用的工作。在智库工作了5个月后,他攒够了购买修理工具需要的钱,辞了职,开始在一个破败的工厂里修理摩托车。他在《作为修身之道的手艺课:探寻工作的价值》中记述了他的这一转变。

2002年,他在弗吉尼亚州府里士满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修理日本和欧洲产摩托车,大部分是经典款,车主愿意在这上面花钱。他的收费相当于每小时40美元,别的店会高至每小时70美元。

他说,现在很多人从事的工作没有可见的产品或可测算的结果,他们管理品牌,执行一些计划,对自己的评估完全依赖于别人的意见。相比之下,对修理摩托车的表现所做的评估不存在不明确的威胁,摩托车存在着发动不了这样一个明显的问题。修理工要试验多种假定,使用真实的工具。成功的标志是引擎的轰鸣声。

克劳福德说,他在摩托车修理店所做的思考比在智库还要多。机修工作需要他培养不同的思考习惯。好的诊断需要注意车辆,几乎是跟它对话,而不是主观断定。认知心理学家所说的元认知是这样一种活动:往后撤,思考自己的思考活动;停止寻找解决办法,思考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是否充分。磨坏了的活塞冲击汽缸的声音很像松动的凸轮传动阀发出的声音,优秀的机修师要时刻小心自己是否判断错了。这既是认知上的优点,也是一种美德。机修师之所有会有这种优点,是因为他们把摩托车的正常运转当做关切对象。

机修工作面临智力上的挑战,彻头彻尾地解决问题能带来内心的满足,但作者知道,这类工作还是被认为社会地位不高,不适合研究生。他解释了这种观点的不足。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艾伦·布林德认为,下一个10年的劳动力市场不一定会按照对教育水平的要求来划分,未来重要的分别也许会是,可以轻易地通过网线或无线连接传输而不会降低其质量的工作,和不能通过网线传输、必须亲自或在现场完成的工作。布林德说:“你不能在网上钉钉子。”掌握一门手艺不是限制,而是解放。如果你掌握了一种不能外包给国外、用算法来做或被下载的技术,你肯定能找到工作,甚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大师。

克劳福德根据自己跟凸轮轴打交道、修理保时捷的经历,提出了一些避免工作的异化的策略。首先是范围的概念,从头到尾地完成一项工作能带来满足。掌握一门技术,就不是为脆弱的新经济而奋斗,而是不断提高某个方面的真实的手艺。技师这一职业还不会受制于办公室政治的风波。一位经理要做很多决定并为之负责,跟小老板不同的是,经理的决定随时会被他的上司否决。对他的职业来说,重要的是,不能让这些否决看上去像失败。在公司里生存依赖这样一种洞见:不能以直白的语言放弃自己最初的提议,所以经理学会了随机应对的艺术,用公司里的故弄玄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不会忠实于自己的想法。■ 维修摩托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