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贫困生的还贷困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郭立场)
催收助学贷款,成了我和所有做学生工作的老师们一项颇为棘手的新工作。办理了助学贷款的学生,由于贷款没还清,其毕业证和学位证被抵押不说,预存高达3年的“风险保证金”更是不在话下,“毕业之时即是还款之日”才是最终目的。
高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还清贷款,让贫困学生感到压力很大,生怕还不起,只能望而生畏。本来家里就贫困,4年学生生活又无收入,毕业时拿什么还钱?现在就业难,找工作原本就难,又没有毕业证原件可出示,得不到用人单位的信任,就业更渺茫。于是,贫困毕业生就陷入恶性循环中:没有毕业证难找工作,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就领不回毕业证,也无法偿还助学贷款。
银行人士指出,中国现在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都不利于开展类似贷款,国人的贷款信誉度也不高,这项业务的风险很大。可问题是,没有工作就要还款,学生们哪来这样的能力?回归政策本意,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显而易见,在追求高还款率的“政绩冲动”下,“毕业之时即是还款之日”,对贷款毕业生步步紧逼,公然违背了助学贷款政策的良好初衷。问题还在于,政府并没有为助学贷款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而是将其转嫁给了商业银行。只有国家完善助学贷款发放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催收贷款、扣押毕业证等违规现象屡屡上演。 贫困生还贷助学贷款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