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校?

作者:薛巍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校?0

思维在什么情况下能带来乐趣?

该书开头说:“宇宙中最大的谜团埋藏在那些3磅重的细胞里,黏稠度和燕麦粥差不多,处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曾经有人说,大脑是如此复杂,人类的聪明才智能够搞懂一切,但大脑本身除外。我们现在知道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大脑终于向不懈的科学研究吐露了它的秘密。过去25年间我们对心灵的工作机制的了解比过去2500年了解到的还要多。”

化学家们可以自豪地说他们发明了能起死回生的药物,基因工程创造了很多食物供应和疾病诊断方面的奇迹。心理学和神经科学能做什么呢?对学习、记忆和思维的研究不应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记忆和思考吗?丹尼尔·韦林汉姆认为确实应该如此。

在《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校?》一书中,他提出了9个教师可能想请教认知科学家的问题,然后逐一解答: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校?当标准化考试只需要事实时,如何教学生他们需要的技巧?为什么学生记得住电视里看到的一切却记不住老师的话?为什么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那么难?练习是否有意义?让学生像真正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历史学家一样思考的秘诀是什么?如何调整教学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如何帮助学得慢的人?他在书中列举了大脑运行的9个原则。其中一些并不会让人感到惊讶:事实类知识很重要,练习是必需的,等等。让读者感到惊讶的是:把人类看成不擅长思考的物种而不是认知天才更有用。“你将遵循电视剧中的豪斯医生解救病人的方法。你会看到玛丽·凯特和阿什利这样的人如何帮助心理学家分析孩子继承父母的智商这一明显的事实——结果发现并非如此。”

克里斯朵多·沙布里艾在评论该书时说:“他引证科学研究,提出教师可以相应地改进他们的教学方法的建议。韦林汉姆的建议也可以用于教室以外的地方。工资培训师、营销人员和父母——所有关心我们如何学习的人都会发现这本书很有价值。”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校?1

学生们为什么不喜欢学校呢?韦林汉姆说,主要原因是学校要求学生抽象地思考,而这并非我们的大脑先天擅长或乐意做的事情。当我们面对一项需要我们动用脑力的任务时,非常重要的是,这项任务的难度要足够引起我们的兴趣,但又不至于难到使我们望而却步。当难度达到这样一个平衡时,长时间地专心致志是非常有快感的。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在专心玩填字游戏,或在一个嘈杂的公园里下棋。但学校和教室很少能让学生长时间专心致志,这使学生感到沉闷和不快。教师面对的挑战是,设计出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的课程和练习题。

瞥眼乍见与深入思考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校?2( 韦林汉姆和他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校?》 )

韦林汉姆说,人类天生好奇,但并非天生的优秀思想者,除非认知条件相宜,不然人们会避免思考。人类的本性是什么?是什么使我们跟别的物种区别开来?很多人会回答说是我们的思维能力,鸟儿能飞,鱼能游泳,人类能思考。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但大约300年后,亨利·福特注意到:“思考是最难的工作,所以没什么人愿意思考。”韦林汉姆评述说:“他们说的都对,人类擅长某些类型的思考,但我们只是偶尔使用这一能力。认知科学家注意到,人类不经常思考,是因为大脑天生不是为了思考而设计的,而是为了避免思考。思考不仅很费劲,而且速度慢、不可靠。”

大脑要满足多个目的,思考不是它能做的最好的。大脑要支持看和运动的能力,这些功能比我们的思维能力更有效、更可靠,所以大脑将大部分空间交给了它们。观看需要额外的脑力,因为它比下棋或做算术题更难。跟观看和移动的能力比起来,思考要缓慢、费劲和不确定。比如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空房间里有一支蜡烛、一些火柴和一箱钉子,目标是使燃烧的蜡烛离地5英寸。你已经试着往蜡烛根部滴一些蜡,把它粘在墙上,但粘不住。如何不用手拿着又让燃烧着的蜡烛离地5英寸呢?在20分钟的时间限制内,很少有人能想出来,虽然听到答案后很多人觉得没那么难——把钉子从箱子里倒出来,把箱子钉在墙上,用做放蜡烛的平台。

这个问题说明了思考的三个特点。首先,思考很慢。视觉系统瞬间就能把握一个复杂的场景。当你走到一个朋友的后院,你不用自言自语,这些是某种绿色的东西。也许是草,但也许是别的植被。那个红色的东西是什么?也许是篱笆?你一眼就能看到全部景象,草地、篱笆、花床、露台。思考不能像视觉系统那样,一下子就得出问题的答案。其次,思考很费劲。你不要努力去看,但思考需要专心。你可以在看的时候干别的,但你在做题的时候不能想别的。最后,思考是不确定的。视觉系统很少出错,出错的时候,你通常以为你看到了跟实际所是的东西很类似的东西,你接近真相。思考系统不会使你接近正确,你的答案可能会离正确很远。实际上,思考系统可能得不出任何解答。

既然我们如此不擅长思考,人们如何保住工作或理财呢?答案是,当我们能够应付的时候,我们就不思考。相反,我们依靠记忆。我们面对的大部分问题是以前解决过的,只要像以前那样做就行了。就像视觉系统能使你毫不费力地立刻把周围看遍,记忆系统也能使你立刻毫不费力地辨认出你已经听说过的问题,并给出答案。很多人以为他们的记性很差,记性确实不如视觉或运动系统那样可靠,但比思维系统要可靠得多。

韦林汉姆关于思考的观点确实令人感到惊讶。连经验主义认识论之父、英国哲学家洛克也不会否认简单的知觉材料需要心灵做能动的运用。《管锥编》中在解释“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时使用了洛克发明的术语:“观物之时,瞥眼乍见,得起大体之风致,所谓感觉情调或第三种性质;注目熟视,遂得其细节之实象,如形模色泽,所谓第一、二种性质。见面即觉人之美丑或傲巽,端详乃辨识其观体容状。”笛卡儿则认为,思考优于感知,感觉信息需要我们的心灵加以解释,弥合其中的裂隙,并使它具有意义。“当我透过一扇窗户观看并说我看到有人过马路时,我其实并没有看到他们,而是推论出我看到的是人。透过这扇窗户我所看到的,除了也有可能是裹在自动机外面的那些帽子和衣服外,还能有什么呢?但我还是断定这些就是人。同样,对于我相信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我也是仅仅凭借着自己心灵中的判断力来加以理解的。”

韦林汉姆也没有彻底割裂知觉与心灵对知觉材料的加工。他在回答“苦练管用吗?”这一问题时说,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研究表明,不仅熟能生巧,而且练习可以使技巧永久化、自动化、加以调整以适应新的条件,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文 / 薛巍) 为什么喜欢学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