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帝国的耻辱之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基地帝国的耻辱之岛0

从天堂到地狱

罪行真相的揭露往往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2008年,英国著名记者斯蒂芬·格雷在《幽灵航班——中情局虐俘真相》中揭露,在美国虐囚关押地的黑名单上,除了关塔那摩、阿格莱布,还应当加上迪戈加西亚岛。尽管中央情报局主管迈克尔·海顿,一再否认自“9·11”事件以来,该岛曾用做囚禁恐怖分子嫌疑犯之用,仅仅只充当过一些战俘的“引渡”中转站,但维恩指出,在1989年洛克比空难事件后,“引渡”成为美国司法部关于境外秘密抓捕,羁押恐怖活动嫌疑犯的委婉说法。有充分证据证明,包括“9·11”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Khalid Sheikh Mohammed),及其助手阿布·祖巴耶达赫(Abu Zubaydah)在内的一些嫌犯,曾一度被关押在此,并遭受了水刑、强光照射、睡眠剥夺等一系列刑罚。不仅如此,以迪戈加西亚岛为基地的海军船只也曾成为羁押、虐待战俘的漂浮监狱,美籍塔利班战俘约翰·沃克·林德,起先被关押在美国军舰“巴丹号”上,而迪戈加西亚港正是“巴丹号”的常驻锚地之一。据调查,被用做羁押的还包括自2001年7月起,就停泊在此的美国海军测量船“斯托克姆号”——美军军事海运司令部负责人、海军中将大卫·布鲁尔宣称这艘船只“在这场战争某个我们不能提及的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这些不幸的囚犯之前,在迪戈加西亚岛基地漫长的受害者名单上还有一群被遗忘了几乎半个世纪的人。维恩告诉本刊记者,在远离岛群1200公里外的毛里求斯首府圣路易斯港,他在采访中遇到了一位年近80岁的查戈斯群岛伊洛伊斯人原住民——玛丽·丽塔·爱丽舍·班考特,她始终不能忘记曾经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茅草搭筑的屋子周围种植着南瓜与胡椒,每周以大米、面粉、棕榈油、木豆等实物形式发放的工资,还有自己那条名叫卡托斯的狗。直到60年代初,这些祖辈来自输入的非裔黑奴与印度劳工的岛民仍然保持着几百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作为大英殖民帝国最边远的臣民,他们面对的直接管理者,只不过是1200公里外不见其人的毛里求斯总督。

对班考特一家和其他原住民来说,带来厄运的,是一个表面上看上去完全无害的人。1922年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斯图尔特·巴伯在少年时代是个孤僻、瘦弱,戴着眼镜的男孩,在家养病的时候把玩地球仪,对那些散落在大洋上的岛屿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尽管自己接触它们的唯一途径不过是集邮册里的邮票。50年代末期,成为美国海军部海洋勘测专家的巴伯在例行勘测中踏上了迪戈加西亚岛。作为“战略岛链”理论的发明者,巴伯从地缘政治学角度意识到,相对于战后新兴独立、民族意识勃兴的东南亚国家,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岛屿上建立美国军事存在所需的代价,以及遭遇的反对要小得多。从航拍照片上看,迪戈加西亚岛呈V字形结构,形成了天然良港,驻扎在这里的美国战略空军与海军,可以对东南亚、波斯湾的各个“潜在冲突热点区域”实现打击覆盖。这些岛屿基地平时“只需最低限度的民用设施建设与维持”,而会在战时发挥巨大作用。

巴伯在华盛顿的最有力支持者是“‘冷战’之父”保罗·尼采,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再坚持下,国会、五角大楼最终让步,英国迅速与美国达成协议,将该岛“无条件租借”给后者,只保留名义上的主权,作为租赁费用,美国宣布从英国购买64枚北极星A-3导弹的费用中减免1400万美元。美国贿赂了英国人,而后者又对新成立的毛里求斯独立政府抛出了施舍:1964年4月,英国工党政府殖民大臣安东尼·格林伍德访问圣路易斯港,毫不留情地对新政府开出了条件:接受300万美元的财政援助并放弃查戈斯群岛或延缓独立。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一切打点妥当后,英属印度洋管理机构于1965年初,违反了联合国5年前通过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宣布将群岛从毛里求斯分割出去。

基地帝国的耻辱之岛1( 2001年10月,美国空军地勤人员在迪戈加西亚岛基地为B-1轰炸机装弹 )

接下来,班考特一家及其他查戈斯岛原住民的命运就被毫无悬念地决定了——他们必须迅速离开。“英国印度洋领地管理机构于1966年以66万英镑的价格购买了岛上所有的椰林种植园,然后逐一将其关闭,断绝了这一岛民主要赖以生存的职业。”维恩对本刊记者说,“紧接着,那些在毛里求斯以及其他地方打工的岛民就发现他们不能返回故土。”1967年春天,丽塔3岁的女儿妮奥莉在一场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医生告诉她,只有1200英里外、位于毛里求斯首都的全科医院才能提供完整的治疗。两个月后,丽塔与丈夫朱利安以及其他5个孩子,带着一点换洗衣服,一些大米与木豆,以及一口锅,登上了开往圣路易斯港的渡轮,然而,正当他们策划归期时,航运公司却冷漠地告诉他们,整个岛屿已经被租赁,任何岛民无权返乡。而对其他居留岛上的人来说,日子同样艰难:定期向岛上输送医药和其他补给品的船队逐渐消失,公用设施一家紧随一家地关闭。1971年初,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艾尔默·宋华特上将(Elmo Zumwalt)在关于该岛原住民去留问题的最后备忘录上只批示了一句“必须离开”。两个月后,6艘美国海军两栖登陆舰驶临该岛,最后一批居民被驱离住所,强迫登上破旧、严重超载的货轮,遣送至毛里求斯与塞舌尔。“作为名义上的宗主国,最后的驱逐令由英国发出,以避免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遭遇尴尬。”维恩告诉本刊记者。

黩武主义造就的基地链条

基地帝国的耻辱之岛2( 迪戈加西亚岛航拍图 )

空无一人的迪戈加西亚岛旋即变成了美国军人的天下。当尼克松政府正式于1970年12月启动基地工程时,第一个建筑计划即包括8000英尺长的飞机跑道,长达17公里的公路网络,兵营,综合训练设施,甚至健身房与夜总会。从美国方面看,巴伯的计划带来了巨大的回报:1973年两伊战争爆发后,这里立刻成为美国高空侦察机监视波斯湾的基地。整个80年代,美国海军在迪戈加西亚岛上投资5亿美元,大部分建筑工程都承包给得州具有深厚政治背景的布朗与鲁特公司,它的母公司则是著名的石油勘探与工程企业哈里伯顿,而美国前副总统切尼正是哈里伯顿的大股东。除了海军情报监听站与航空基地,迪戈加西亚岛的功能日渐繁多:包括为诸如“吉米·卡特号”等向国际海底光缆安防窃听器的间谍潜艇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跑道也是NASA制定的航天飞机紧急迫降中心。1990年8月9日,“沙漠盾牌”行动展开后,18艘以迪戈加西亚岛为锚地的海军运输舰在8天内将1.5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连同123辆M60坦克与其他重装备运抵沙特阿拉伯。如果从本土启程,航程则要花费1个月。2001年10月初,布什总统的“反恐战争”开始后,从迪戈加西亚岛上起飞的B-1、B-2与B-52轰炸机对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与基地组织目标进行了超过2000次的轰炸任务,投弹量超过150万磅。不仅如此,迪戈加西亚岛的另一任务是尽量为海外服役人员营造一个逃避纳税人监督的享受天堂,正如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上校詹姆斯·多诺万在《美国黩武主义》中忧心忡忡地宣称的:“海外基地的真正用途从军事价值上的战术和战略要地,变成了精心修建的安乐窝。”维恩告诉本刊记者,他从一部美国海军内部休假指南中惊愕地发现,手册宣称该岛拥有世界上最壮丽的水下珊瑚景观,并适宜冲浪、海钓、潜水,岛上修有标准的9洞高尔夫球场,还有完整的酒吧、壁球、保龄、影院等室内娱乐设备。1999至2007年,美国海军后勤部向一家名为DG21的私人承包商支付了5亿美元,来维持岛上官兵和前来休假人员的舒适生活。

与罗马、不列颠这样的传统帝国截然相反,美国热衷于某种领土扩张上的“极简主义”——较之占据人口稠密的别国领土——更热衷于建立看似孤立的基地。曾作为华盛顿防务智库重要一员的防务专家约翰·派克在接受维恩采访时,就曾直言不讳地说:“这些基地存在的目的,即是在哪怕整个东半球都拒绝美国军事存在的时候,美国仍然可以通过从关塔那摩到迪戈加西亚等一连串节点控制局势。”

基地帝国的耻辱之岛3( 2007年2月,伦敦最高法院门口的查戈斯岛原住民和他们的支持者 )

根据五角大楼每季度公开的《全球基地报告》,现今美国在38个国家中拥有72处海外军事基地,总价值达到惊人的1180亿美元。无疑,其中包括诸如拉姆斯坦空军基地(位于德国凯泽斯劳滕附近)和嘉手纳空军基地(日本冲绳)这样永久性、规模巨大、公然存在的国中之国,也包括迪戈加西亚岛这样悬挂着名义宗主国国旗,始终隐藏在帷幕后的“灰色结点”。 2009年3~4月号的《外交事务》杂志上,防务分析家罗伯特·卡普兰认为,印度洋将是21世纪全球局部冲突的频繁发生区,所以维持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变得尤为重要。正如查默斯·约翰逊在《帝国的悲哀》中所争辩的那样,随着军事工业的膨胀,美国必须更为频繁地寻找市场,要求有更多的新基地来保卫那些已有的据点,由此制造出军国主义——战争——武器销售——基地扩张的再生循环。“9·11”事件后,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两场战争,并在东欧、中东、中亚地区获取了14个新的基地,诸如分别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甘奇队长空军基地和汉阿巴德空军基地,后者部署了1000名美军第十山地师的士兵和一个F-15E战斗机中队。基地建立后,美国国防部又给了哈里伯顿公司一个数额不公开的承包合同,为汉阿巴德空军基地提供后勤援助。按照当时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的话说,这些基地的“政治作用超过军事作用”,那里距离阿富汗边境大约600英里,也不能有效保卫所在国政府免受恐怖袭击,更不会用于人道主义援助,目的似乎只是在增强美国成为下一个新罗马的决心。

求生与返乡之旅

如果说迪戈加西亚岛的新住民是生活在天堂中,那么以班考特一家为代表的查戈斯岛民的境遇则完全相反,丽塔形容1966年的变故为“毫无征兆地从天堂中被驱逐,然后推进了地狱”。“被驱逐的原住民大多生活在毛里求斯,或塞舌尔的城市贫民窟中。”维恩告诉本刊记者,“由于完全没有在现代工业城市中生存的技能与经验,在共计5000人的岛民中,绝大多数人收入低于每日2美元。疾病、失业、酗酒、滥用药物与抑郁同时侵扰着他们。”直至今日,班考特一家住在圣路易斯港靠近工业区的用废弃水泥块搭建的贫民窟里,丽塔的长子亚历克斯做过一段时间的码头工人,38岁时死于酗酒,次子埃迪在36岁时死于滥用药物,最小的儿子雷诺依靠向游客兜售矿泉水和乞讨为生,11岁时横死街头,死因迄今不明。尽管希望渺茫,查戈斯岛民的抗争却仍在继续。1997年,查戈斯难民组织(CRG)成立,曾为纳尔逊·曼德拉辩护过的英国著名律师西德尼·肯德里奇自愿担任法律顾问。“对于这些控诉,英国与美国政府的对策是奥威尔小说式的。”维恩告诉本刊记者,“他们矢口否认查戈斯群岛拥有任何固定常住人口,或者拥有成型的人类文明社会结构。英国外交部一位官员,曾轻描淡写地将查戈斯群岛上的原住民称为‘一群人猿泰山或者星期五’。”终于,英国最高法院于2000年裁定驱逐行为“非法”,然而这一裁决却在4年后,被英国下院通过的一纸行政令所阻止。对查戈斯岛民来说,最近的好消息是,通过上诉律师理查德·克利福德的努力,欧洲人权法庭于今年3月底发出通知,勒令英国政府在6月12日之前就难民驱逐做出答复,无论结果如何,即使班考特一家与同胞不能在短期内回到自己的家园,至少世界做好了洗刷迪戈加西亚岛耻辱的第一步。■

(感谢大卫·维恩为本文提供的资料与大力帮助)

专访大卫·维恩教授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研究美国军事、对外政策的专家,你对作为美国秘密军事基地与中情局监狱的查戈斯群岛,及其原住民的命运的研究是如何开始的?

大卫:2001年夏天,我在纽约接到一个来自法学院同事迈克尔·提格的电话,粗略了解了查戈斯岛屿原住民的不幸故事。查戈斯难民组织通过一位提格的学生,请求他的协助,在美国联邦地方法院进行申诉,要求回迁,赔偿损失,以及取消基地后勤设施关于禁止雇佣原住民的歧视性条款。为了撰写一份充分翔实的调查报告以备申诉之用,我和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两位同仁花费6年时间,写成了3份报告,内容涉及作为一个统一族群的查戈斯岛民的生活状况,他们在强迫迁移中所遭受的迫害,以及这些迫害造成的大致损失。在调查开始后不久,我发现这个故事还有另一面:美国与美国政府在这场迁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于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热心。

三联生活周刊:在其他媒体类似报道,以及对你著作的书评中,我们得知由于英、法两国政府的隐瞒,使得一切关于查戈斯群岛灾难的记录都变得难以接近,那么当时你是如何突破这些阻碍的?

大卫:2001到2004年,我4次前往毛里求斯与塞舌尔,在查戈斯岛难民定居点中累计考察了7个月,统计了超过320位岛民的生活状况。回到美国后,我又采访了超过30位国防部、国务院、海军部的退休或在任官员,以及防务专家与记者。不幸的是,一些阶层最高、最接近核心信息的关键人物或过世,比如保罗·尼采,或以各种理由拒绝了采访,比如前国务卿基辛格与前国防部长麦克纳玛拉。后者曾与我有过电话交谈,声称鉴于自己91岁的年龄,已经记不得任何关于查戈斯岛的决策细节。在书面资料方面,除了公开的媒体与一些国际人权组织提供的资料,我还查阅了国家档案馆、海军档案馆,以及肯尼迪、约翰逊总统图书馆的收藏。期间有一点可以证明迪戈加西亚岛基地建立的隐秘性:斯图尔特·巴伯所有关于查戈斯岛的报告,与基地规划文件,都已经被销毁。我还曾经根据《信息自由法》,向很多政府部门提出查阅档案的要求,但许多相关部门仍然以“涉及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为名义,拒绝提供或者删减了有关档案。

当然,更困难的是如何能真正踏上这个岛屿的土地。理论上,美国和英国当局允许接待那些因研究性科学考察而来的专家,从2003至2004年,我花费了几个月时间申请,最终接到了一封以英国印度洋领地行政官查尔斯·汉密尔顿名义发来的拒绝信,我向其他部门提出的类似申请也最终毫无回音或被拒绝。

三联生活周刊:查默斯·约翰逊在《帝国的悲哀》中,把美国的全球性霸权形象地称为“基地帝国主义”,这个观点与你在《耻辱之岛》中的叙述有很多契合之处。那么根据你的预测,迪戈加西亚岛基地与查戈斯群岛原住民在未来的命运会怎样?你的著述会影响这一进程么?

大卫:根据我的统计,美国在全球拥有1000个以上规模不一的军事基地,总价值可能达到7120亿美元。仅仅在伊拉克,布什政府希望依照“菲律宾模式”,至少保持58个长期军事基地。一切迹象表明,这些基地可能变成永久性据点。有了如此多的驻外军事基地,再次表明美国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帝国,然而,学术界的讨论往往忽略了那些在世界各个角落,被这个新兴帝国影响的人。1975年,《华盛顿邮报》最早报道了查戈斯岛原住民的遭遇,这些人的遭遇,迫使我们不得不转过身来,观察美国全球霸权强加给世界的损失。所以在这本著作中,我们采取了某种“双焦点”式的叙述,试图呈现给大家,类似班考特一家的命运,是如何与巴伯等美国决策者的行动紧密联系的。至于这些基地的命运,在美国遭遇经济危机的今天,花费如此高昂的代价保持这样庞大的全球性军事存在是不可能的,奥巴马政府将会把目光放回到国内问题上。遗憾的是,他本人曾表示过不会将那些涉嫌虐囚的人员送上法庭,不过我认为,如果总统本人有机会知道查戈斯群岛上发生的故事,他至少会立刻意识到,美国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匡正它并不会很难。■(文 / 朱步冲) 耻辱帝国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