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牛

作者:邢海洋

亚洲最牛0

亚太股市牛气冲天。5月的第一周,日本股市创下4个月来新高,台湾地区股市创8个月来新高,韩国和香港地区均是6个月来新高。股市回到了6个月前的水平意味着,去年10月信贷危机引发的恐慌性底部已经被市场抛在脑后,一切又回到了恐慌未曾蔓延开的2008年10月前。

亚洲股市以令人眩目的速度走出阴影,市场重现了久违的白热化场面。在香港地区,市场交易激增,4月份股市日均交易比3月份多出了1/3,5月份进一步放大。截至5月8日,香港地区股市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上涨,共涨2835点,升幅达19.5%。在日本,因为连续休假3天,恢复交易后市场一天上涨了4.6%。台湾地区股市更是因为将对大陆开放投资的传闻,一天内涨幅超过12%。就连走势相对温和的韩国股市,4月底到5月初的3个交易日里,综合指数也上涨了近百点,涨幅超过8%。亚洲股市的白热化程度最好的一个写照是香港上市的比亚迪,台湾地区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三问”巴菲特,问其是否敢开着比亚迪上下班,不料比亚迪连涨3天,涨幅35%。市场中的中流砥柱中移动和汇丰控股更是一周内上升超两成,推高指数600余点。

“甲型流感”及美国金融机构压力测试等不明朗因素,均没有阻碍亚洲股市的升势,其中,热钱的持续流入构成了市场上涨的直接动力。在香港地区,急速流入的资金使得金管局不得不连日沽出港元对冲急涌而入的外资。有人推测,相当于2000亿港元热钱流入香港,形成资金泛滥,以致港股交投炽热,推动指数向上。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 Global)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当周,中国基金获得的新资金为3.0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有余,而过去4周的新资金更是达13.7亿美元。香港在该周则有1660万美元的新资金。海外基金增持我国资产的速度不减,资金流入数量更创下历史新高,而作为海外基金进入内地的桥头堡的香港地区,3月份则以10.5%的速度成为基金增持最多的地区。

韩国则因为廉价的汇率、对股价上涨的预测和企业业绩改善的预期吸引外资回流。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外资从4月开始全面返回韩国股市,仅在4月就买超4.2万亿韩元,带动整个股市飘红。4.2万亿韩元打破了2004年1月创下的单月买超额最高纪录。4月末外资在有价证券市场总市值中所占比重为28%,已接近于去年底的水平。外资在市场上主要购买三星电子、SK电信和现代汽车等各行业的龙头股票。此外,外资还大量购买了金融股,去年第四季度爆发全球金融危机时,外资最先抛售的就是金融股,现在重新购回,外资对韩国经济的看法已经转向。

亚洲股市重回牛市和全球资本市场的回暖分不开。根据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的数据,环球基金所持的现金比例降至2.8%,回至雷曼兄弟破产前的低水平。但资金的流向显然不是重复旧有的分配比例,而是对全球经济格局有了新判断。根据高盛发布的报告,亚洲股市3月份已上涨25%,那时候,从技术面看亚洲已进入牛市。同期美国道指仅上涨7.73%,欧洲泛欧道-琼斯600指数更只是小涨2%,远没有走入牛市。从整个一季度的数据看,道-琼斯全球指数下跌12%,而美国道指则跌了13%。在欧洲泛欧道-琼斯600指数跌幅达11%,相比之下MSCI亚太指数第一季度累计仅下跌9%。亚洲股市最为抗跌,资金聚集的结果就是二季度的迅猛上涨。不过,去年第四季度亚洲市场却没有现在的幸运,那时,投资在外的美元资金在金融危机下大规模撤离新兴亚洲市场,并引起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大跌和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但在金融市场走向恢复的过程中,一部分避险资金开始重生风险偏好。

投资者不再惧怕风险,并非因为对风险熟视无睹,而是基于基本面和流动性的理性判断。全球资金近乎零成本,投资者重回股票市场是迟早的事。但规模较大的国际投资基金往往决策流程比较繁琐,以致贻误抄底时机,拖到近期才大举出手。即便如此,当恒生指数达到17000点时,港股平均市盈率也不过15倍。港股的上升相当程度上来自内地企业的活力,采购经理人指数从3月份的52.4点上升到4月份的53.5点,反映制造活动持续扩张。中资股各板中,地产、水泥、金属、煤炭、电力设备与航运股都跑赢大市,大部分周期性股票连续两个月持续反弹,显示出经济活动正在复苏。大中华区的内地市场、港股市场与台湾地区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海外资本向这个区域流动,受到内地流通性限制,资金很容易在台湾和香港地区聚集,引发市场爆发式行情。

除了中国因素,亚洲的另一动力则是美国金融系统的“警报解除”,“压力测试”无论结果如何,雷曼破产后的金融系统不确定性都将成为历史。■(文 / 邢海洋) 亚洲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