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的逼宫

作者:宋晓军

“猛禽”的逼宫0( 美国空军F-22“猛禽”战斗机 )

“即使温斯顿·丘吉尔之前的两位首相采取了绥靖政策,但是他们还是承诺发展和采购了三件装备:喷火战斗机、飓风战斗机和雷达,这确保了英国在‘不列颠之战’中的生存。”这是奥巴马就任100天时,美国参议员迈克尔·戈德法布(Michael Goldfarb)致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的一封信中的最后一段。4月29日16时48分,美国著名保守派刊物《旗帜》周刊网站全文转载了这封信,并称这封要求国防部长收回只生产187架F-22“猛禽”战斗机建议的信正在很多参议员中传阅签名,其中也不乏民主党参议员。在政界用“猛禽”向奥巴马政府逼宫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这次逼宫是在“猛禽”主要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表态不再游说政府增加“猛禽”产量之后,这是为什么呢?

与1940年7月丘吉尔下令总参谋部即日查清德国是否拥有雷达技术一样的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无论是里根还是老布什,都不惜成本地要求尽快研发出可容纳所有顶尖航空技术的F-22“猛禽”战斗机。1991年12月,也就是美国空军决定采购750架“猛禽”后的7个月,苏联解体了,而此时集雷达/红外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能和先进电子系统于一身的“猛禽”,就像一个尚未出拳就获胜的拳手一样孤独地站在拳台中央。但很快,军火商就发现了这个耗费了645亿美元研制加订购费(187架)、目前单价约为1.8亿美元的“猛禽”身上的市场要素——雷达隐身。雷达波的电磁能量遇到金属障碍物时会发生散射,在雷达波能量不变的前提下,障碍物的几何形状、尺度与雷达波波长之比以及目标材料特性对雷达波的散射都有影响。因此,描述目标被雷达发现的距离时,通常用目标有效散射面积——雷达截面积来衡量(由此可推出目标在给定方向上的散射功率),因此雷达隐身主要是缩减雷达的截面积。按照军火商的宣传,F-22“猛禽”最佳正面雷达截面积为-40db。也就是说,如果F-22“猛禽”在遇到中、俄大量装备的第三、第四代战机时,“猛禽”发现对方的距离是对方发现“猛禽”距离的3~6倍。这意味着“猛禽”至少可以控制4架以上第三、第四代战机控制的空域。这恰恰是很多美国议员和空军将领在被强大的“隐身技术公关”后,用“猛禽”逼宫的重要原因。

那么F-22“猛禽”的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为什么放弃游说政府了呢?一般认为,罗伯特·盖茨在提议只生产187架“猛禽”的同时,建议增加同为洛克希德·马丁产品、正在测试中的F-35战斗机的产量,这样可以弥补“猛禽”停产所减少的利润。使用了部分“猛禽”隐身技术的F-35在仅测试了17%的情况下,就有了2443架的市场预期(含出口),这对于目前手握足够维持两年运行的180亿美元武器订单的洛克希德·马丁来说,未必就是坏事。但最关键的是,作为上世纪80年代设计的“猛禽”,其综合航电系统并没有采用后来设计的F-35那样开放式的架构设计理念,后者不仅采用了运算速度比“猛禽”快10倍的核心处理器(ICP),而且大量使用了节约成本、便于维护和升级的“货架上的产品”(COTS)。这表明,单价只有“猛禽”约1/5的F-35为洛克希德·马丁所带来的可持续的市场空间未必比“猛禽”差。

现在参议员、空军将领用“猛禽”不断对奥巴马政府逼宫的现象,对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而言,无疑与此前“猛禽”被搬上《绿巨人浩克》、《变形金刚》、《钢铁侠》等大片一样,是最好的广告宣传。道理很简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果空军要求政府用最近5年平均42.8亿美元的战斗机年采购费采购“猛禽”,那必然会减少对刚刚进入测试的F-35的采购,权衡利弊之后,还不如让“猛禽”作为一个带有光环的技术存量握在手里。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一旦“中国军事威胁论”或“俄罗斯军事威胁论”超过临界线,政府必然投资改造“猛禽”的航电系统并重开“猛禽”生产线。二是为下一代战斗机的竞标做了广告铺垫。有意思的是,最近用“猛禽”逼宫的政客常常用“猛禽”可以带动“9.5万人就业”的说法,但实际上9.5万人中只有2.5万人直接参与制造“猛禽”,而其他7万人只是间接参与。更有意思的是,在奥巴马竞选过渡团队主管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的兄弟开办的公关公司重要客户名单上,赫然写着: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文 / 宋晓军) f-22猛禽战斗机雷达猛禽空军武器逼宫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