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 邡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什 邡0( 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赵昌明夫妇又有了个女儿 )

什邡市妇幼保健院原先的建筑成了危房,震后已经拆除,门诊和病房已经转入临时板房,对面就是雍城中学高中部的临时教室,不时飘出同学们排练《同一首歌》的歌声。板房不远处就是什邡有名的罗汉寺,在板房建成之前,妇幼保健院把病房临时设在这里。地震期间,在罗汉寺一共出生了108名孩子,也就是著名的“罗汉娃”。那时,院长桂逢春被抽调到前线救助伤员,目睹到太多的不幸后,回到罗汉寺的“产房”,刚好一个新生儿出生,“医生把孩子捧到我面前,我当了多年的儿科医生,第一次觉得孩子的哭声这么宝贵,眼泪忽然流了下来”。

去年,本刊记者在罗汉寺采访妇幼保健院院长桂逢春时,正遇到一个志愿者指责她“克扣”捐来的6罐奶粉,“我当时就火了,物资这么缺,如果把奶粉都发完,再有孕妇怎么办?那时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哪像现在条件这么好”。去年8月初,大连援建的板房全部完工,桂逢春选择与奥运会开幕同一天搬进新建的临时病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给我们下属的16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产床、生化仪、担架、氧气袋;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给我们卫生院开辟绿色通道,危重病人可以在第一时间转移;北京还援建了一座永久性妇幼保健院,这将是全国最先进的县级妇幼保健院之一,今年底就能搬进去。”

4月22日上午,这个妇幼保健院的三病房里,来自红白镇的王尧芳正心不在焉地看着电视,她的丈夫赵昌明坐立不安。几个小时后,王尧芳就要上手术台进行剖宫产。“医生说,下午13点到15点之间做手术。”赵昌明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

王尧芳的表情有点木然,低头摸着自己的肚子,这个即将出生的小生命更让她想起了地震中失去的儿子。“娃当时才12岁,正上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奶奶忍不住叹气,“我们娃娃学习成绩可好了,特别是数学,去年5月12日正要去市里参加数学竞赛,因为教育局要开会就把竞赛推迟了一天,要不娃也不会……”意识到可能刺激儿媳的情绪,老人忙掩口不提孙子的事。“房子都塌了,家里从4口人变成3口。”王尧芳幽幽地接过话头。

王尧芳和丈夫、婆婆一起在红白镇路边开着一家裁缝店,地震之后,失去孩子的一家人搭个棚子重操旧业。全国各地捐来的衣物未必合身,附近的村民不少来找他们修改,靠着每天四五十元的收入维持家用。“孩子刚不在的时候,我每天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觉得没意思。”恹恹地躺了一个月后王尧芳才下地,可是一看到邻居的小孩子跑过,她还是忍不住想起儿子,“只能拼命干活,强迫自己不想”。

什 邡1( 4月25日,还在板房中的什邡市妇幼保健院又迎来一个新生命 )

她反复向我们提起一个梦,“这次地震我们镇上没了好多娃娃,几个当妈的经常梦见自己的孩子回来,上去抱他,哭着说妈对不起你。孩子却摸着我的脸说,妈妈别哭,我就在你肚子里呢”。

在这个梦的暗示下,王尧芳终于决定再要一个孩子。镇上的妇产医生在地震中遇难了,去年8月王尧芳和丈夫就到市里的妇幼保健院取下节育环,或许是上天眷顾,一个多月后,她就发现自己再次怀孕了。但王尧芳形容这次怀孕的感觉是“害怕”,“已经失去一个娃儿,我已经34岁了,生怕这个再有什么意外”。

怀着这种忐忑的心情,夫妇俩开始准备孩子的未来。赵昌明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做衣服,“买奶粉、尿不湿,将来孩子上学还要花钱”,他们亲手给孩子做了好几套衣服,“宝宝服还得买,买的那个穿起来舒服”。赵昌明已经准备好宝宝的名字,“赵燕成”。“大夫不告诉我们是男孩还是女孩,但是我请人看过了,都说是男孩。”王尧芳在一旁说道:“都这个年纪了,生男生女都好,只要我们家还是4口人。”“对,男女都一样。”赵昌明憨厚地笑着。

幸运的是,两人成为“再生育工程”的受惠者。今年1月,他们复查时得知,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母,生育第二胎时手术、住院等费用全免,采访中,护士还送来红十字会捐助的奶瓶、尿不湿、洗衣粉、牙膏、牙刷、孕妇帽,所有孕妇住院期间需要的用品一应俱全。赵昌明拧下奶嘴试着嘬两下,“我去煮煮消毒,晚上就用得着”。■(文 / 陈超)

上一篇: 映 秀
下一篇: 蓥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