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套圆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十年前我从部队回老家探亲在北京倒车,早上就到了北京站,但要晚上才能从北京西站南下,于是临时决定去拜访一位没有谋过面的老师。向路边的人打听某某出版社,“京片子”显得十分不耐烦,说你得告诉我地名我才能告诉你怎么走呀。我只记得白石桥路42号,于是就说白石桥。他让我坐“808”。

在首体南门从“808”下来时有点头昏脑涨的感觉。那时候正在修白石新桥,一个大工地,没人知道那家出版社在哪里,但是告诉我42号还挺远的呢,得坐公交车,并告诉了我站名。正在我将信将疑的时候,一个女士凑过来,说她是湖北来的,要到国家气象局,好像是30多号。我们俩合计了一下,最后决定先往前走再说。两个外地人,一对萍水相逢的男女,就算路很长那时候也不觉得长了。

但仅此一次,这么多年来,我在圆环套圆环的北京无数次地问过路找过路,再也没有遭遇过此等温馨。

终于找到了,后来我和这个出版社建立了长期联系,部队领导关心我,为我的将来打算,派我到这个出版社学习了3年多。因为是睡办公室,出门都有老编辑带着,所以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北京对我来说不过是一座楼而已。

我知道那个地方连三环都没出。但那时候我对环路还没有意识,后来,要退伍了,我到北太平庄的一家图书公司干过几个星期。老家一个亲戚,90年代初在北京当过一段司机,听说我在三环上干,很诧异,说怎么跑到郊区了。

3年前,我开始正式在北京打工谋生,上班在北四环外面的小营,开始租的房子是在东三环朝阳路的西起点旁边。这个时候我对环路与连接线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样的路程,倒环路上的车比倒连接线的车能省差不多半个小时。

去年,我搬到北五环逼近六环的地方住,这个地方很好,春天的时候有一段路中间有好几丈宽的绿化带,树林郁郁葱葱,就像进入了大自然。我母亲第一次到我的这个住处时在公共汽车上呵欠不断,下车的时候她问我怎么这么远。她还问我从北京西站一路来是不是比我们家到县城还远。我说估计还要远十几二十里。我有点不好意思,说我上班还在四环,还算北京市区。母亲说市区不市区能挣着钱就行了。

我刚到北京那个出版社学习期间第一次回部队时,一位领导问我所在的出版社在哪里,我告诉他在西三环和北三环的角里面。这个领导是在北京上的军校,在苹果园那里。他问苹果园算是几环,我不知道。他说,唉,北京还是太小了,如果北京能修二十环,我们也算驻京部队了。如果北京修三十环,我一定住在南三十环,那里是我的老家。北京修多少环其实不是一个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它没有环也能把我们套进去。■(文 / 李落落) 圆环出版社

上一篇: 舒克贝塔之死
下一篇: 梁山上的魔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