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一道制度防护堤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去年冬季的一天,笔者在一乡镇采访时,恰遇一中年妇女在镇政府上访。原来,她母亲只有她一个女儿,已经89岁了,一个人生活在家中,完全靠她隔三差五地供点米、供点菜、供点柴过活。她自己因为两个孩子上学,再加上丈夫长年抱病,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为此,她几次找村干部反映情况,要求将她的母亲列入低保范围,但是一次次要求,一次次的落空。而她母亲这个村的几名村干部都在镇区建有楼房,开有商店,却都在领取低保。笔者老家一中年男子,2004年在一棉花加工厂打工时,两手被轧花机卡坏,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十分困难。但是每次核定低保名单时,他都被排除在外,而同村的村组干部都身体强壮、收入可观,却吃了多年低保。他曾找到市民政局询问,回答是:谁吃低保都是由村委会审核决定,请找村委会解决。如今,他还在低保的门外徘徊,为了养家,上初中的女儿只好辍学外出打工。

为什么惠民的好政策到基层就走味变样呢?低保政策作为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惠民政策,理应有一套规范、完善、透明的申请、审核、发放、监督制度,但是在某些地方,好政策仍然缺乏好的制度规范,没有群众的声音,只听凭村组干部的上报就认定,只看到报表就发放,群众有疑问也无人解答。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类似河北枣强县村支书全家吃低保的现象,必须先把制度漏洞补起来,对审核、发放的全过短都要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的公开监督。(文 / 张沛灏) 防护堤制度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