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天餐厅惊魂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我的朋友Ella去巴厘岛旅行,除了游泳晒太阳和Spa,高潮自然是在她下榻的精品酒店的一顿露天晚餐。那个用餐的院落参天大树密布,脚边则有潺潺流水,略高一些的位子甚至能看到远处的海景,可谓妙极。但六道菜的大餐过程中,总免不了会有不速之客前来叨扰,一会儿是蚊子来跟她借口饮料,一会儿是瓢虫跟她说我借你的桌子休息会儿,一会儿则是蜘蛛迷了路,困惑地把网织到了她的椅背上。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Ella了结了头盘,喝完了汤,吃完了肉,最后一道甜点要上桌的时候,她松了一口气,心想终于可以离开这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是非之地,但就在她拿起叉子的一瞬间,一只变色龙从树上不偏不倚地砸在了她的苏芙哩上,并且由于盘子打滑,这小东西浑身沾满了奶油不停地在甜点中央四脚乱划。Ella终于突破了忍耐的极限大声尖叫起来,并且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直至今日,就算在有天花板遮蔽的餐厅里吃甜点,她都要先确认下自己的盘子正上方是否会有个会动的绿东西。
我在巴厘岛没遇到过变色龙兄,但在上海的一家叫做巴厘岛的露天印尼餐厅,却有蝙蝠家族每晚都准时出席晚餐派对。这家餐厅屋内的位子少,就算有,也是毗邻阳台的,大多数的位子围绕湖边,而一到暮光初现,蝙蝠们便开始在湖边客人的头顶做超低飞行。从动物学角度来说,我知道蝙蝠们通过超声波回音指示飞行,永远都不会撞到障碍物;从天生胆小角度来说,我则一直忧心忡忡它们中的哪个或有伤风感冒或有头疼脑热致使超声波发射系统失调,一不小心就直接晕倒在我桌上。虽然我每次都抱着这样的假设低头迅速地把点的东西吃干净,但实际上这种极端的情况却是一次也没有发生过。而我另一个女性朋友则跟我正相反,她永远都抱着“市中心的餐厅怎么会有异常”的想法去北京“工体”附近的某间露天餐厅吃饭喝酒,但某天晚上,马提尼刚喝到一半,就有一只黄鼠狼从她所坐的沙发背后走到她面前,灵光闪现地打量了她一下,然后“嗖”地窜进了附近的草丛。事后,尽管服务生频频解释这只黄鼠狼是他们餐厅多年的好邻居,虽然会偶尔流窜到客人中间,但从未犯下什么肮脏的勾当,可我这位女性朋友俨然是被吓得不轻,再也不敢光顾有黄鼠狼做吉祥物的这间露天小馆了。
如今,蚊蚁之类的东西早已不是露天餐厅最需对应的困扰,由此可见,露天餐厅的服务生应当培养出更专业的“露天服务”的素质。如我去日本那须的“二期俱乐部”之时,要到山谷中用早餐,空气清新的大早上,各色各样的虫子犹如走秀一般,一一飞到我们的早餐桌上溜达。而那里的服务生一望便知受过了专门的训练,每次总会变魔术般从西装上衣口袋里抽出白手绢,快速而准确无误地将虫子生生包裹在内,随后以放飞和平鸽的姿态将虫子们放归山谷,由它们自由飞翔。而比这更厉害的据说是非洲的一些露天观光餐厅,侍应还要随身带枪,当然,这是因为大型野兽可比小型昆虫难驱赶多了。
世界上最早的餐厅一定是露天的,在那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自然是在不遮不挡的环境下大吃大喝。绝对的新鲜食材生猛猎物,绝对的开放式厨房,大自然环境中的烈日暴晒或大雨倾盆都可能成为就餐的一大乐趣,因为这乐趣没得选。老虎狮子之类的野兽也会默默地在远处注视着啃鹿腿嚼犀牛肉的人群,那种心情就跟现代的服务员在厨房拐角注视着宾客制造的杯盘狼藉没两样。更别提虫子一定会在进食的人类身边欢乐地飞舞,但对于一份大快朵颐的心情来说,这些打扰都不算什么吧。
人类愉快地保留了热爱露天就餐的习惯直到今天,并渐渐忽略了露天餐厅那些给人带来不安全感的附加因素。每一个时髦的餐厅都至少要有大露台,更美的事儿则是有小院子,最好还有水景风光海景风光,甚至就直接在野外了。在宣传资料上,这些餐厅都会一往情深地写道:“在幕天席地的环境中,吹着习习的凉风,听着阵阵的虫鸣,品着我们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将会成为您一生难忘的用餐体验。”在此我谨提醒阁下,一定还要带好防蚊药水和一颗宽容的心前去。■
(文 / 殳俏) 巴厘岛惊魂露天惊魂记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