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市的冰火两重天
作者:谢九( 3月12日,第11届“上海之春”房展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
冷清已久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久违的回暖迹象,今年一季度,各大城市的楼市成交量显著上升,部分地区甚至重现排队抢盘的盛世场景。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调研结果,今年前两个月,全国住房成交量和去年同比增长6.1%。事实上,在进入3月份后,各大城市的成交量呈现出更加迅猛的上升势头。北京在3月份的住宅期房签约1.26万套,同比增长122%,环比增长92%;整个一季度,北京市二手房交易量突破3.6万套,同比2008年第一季度1.79万套的交易量,涨幅超过100%。3月份,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约为150万平方米,环比增幅超过90%,成交量创下16个月新高,回到2007年10月时候的水平。深圳在3月份的一手房成交总量为8509套,环比增长61%,同比增长170%,二手房成交11049套,环比增长105%。其他主要大中城市也都呈现类似的井喷行情。
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可以说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开发商的主动降价、地方政府的积极救市以及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共同营造出楼市的小阳春。在成交量大幅回暖的背后,刺激消费者出手的首先是有吸引力的价格,在经过2006年和2007年的房价大幅上涨后,2008年的国内房地产价格出现6年来的首次下跌,同比下降0.2%。进入2009年之后,房地产价格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2%。而具体到一些成交楼盘,实际降幅远远超过统计数据,部分开发商或明或暗的降幅甚至高达50%。在相对便宜的价格面前,一些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就此激发出来,各大城市的成交量出现明显回暖。
楼市的下滑势头得以遏制,还得益于各级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之举。虽然房地产最终无缘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不难看出政府对房地产业的维护之情:“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从宏观大局到微观细节,都不乏对房地产行业的关照,尤其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房地产对于今年“保8”的分量不言而喻。各地方政府对房地产救市显然更为踊跃,从降低交易税费到延缓缴纳土地出让金等等,为购房者和开发商营造出前所未有的宽松氛围。
从今年1月份开始,银行体系开始开闸放水,为实体经济释放出巨额流动性,虽然大多数资金流向4万亿元相关项目,但还是有相当部分惠及房地产业,对于现金流几乎干涸的开发商无疑是雪中送炭。比如建设银行前不久公开表示,该行今年前两个月新增贷款的50%左右投向了基础设施,20%左右投向制造业,15%左右投向住房抵押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建设银行如此,其他银行应该也不会冷落房地产业。碧桂园(2007,HK)、SOHO中国(0410,HK)、绿城中国(3900,HK)等众多房地产公司都获得超过100亿元的新增贷款额度。对于开发商而言,现金流的改善意味着短期之内不再有降价售房的压力,而且,随着近期楼市成交量放大,已经有开发商开始酝酿涨价。
不过,房地产市场目前的供求状况显然还不支持开发商的涨价行动。开发商们在过去几年内开足马力大兴土木,在遭遇了2008年的成交低迷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积累了大量库存,要在各大主要城市消化现有库存(已建成待售的楼盘加上已获预售许可证的在建楼盘),需要的时间少则半年,多则3年。以北京为例,截至今年2月底,存货接近14万套,以2月份成交量8282套的水平来算,消化存货大概还需要17个月。当然,如果成交量持续回暖,消化存货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在大城市中,北京的存货水平大致处于中等水平,而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房地产的存货水平更高于一线城市。在巨大的存货压力面前,开发商的理性选择应该还是低价促销,而不是见好涨价,否则可能会延长存货消化时间。今年一季度的成交量上升,成交的大多是中小户型和二手房,由此可见,激发出来的主要是在2008年被压抑的刚性需求,对楼市的投资乃至投机需求并不旺盛。刚性需求释放后,成交量能否在二季度持续放大将成为判断楼市回暖的重要依据。
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98亿元,同比仅仅增长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1.9个百分点,而房屋新开工面积1.0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8%。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228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降幅比去年全年扩大21.4个百分点,完成土地开发面积26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5%。这些数据显示开发商在压力面前明显放缓了投资步伐,这将有利于目前的市场释放库存,但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乃至国家宏观经济的“保8”则意味着巨大的压力。今年二季度之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进入负增长,对今年的宏观经济全局将继续产生压力,如果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滑,或者宏观经济“保8”的难度增大,意味着将来政府还可能有进一步的救市措施出台。
今年一季度的房地产成交量回暖,直接刺激了地产股的上扬。今年上证指数的涨幅为33%,而房地产板块的涨幅达到了56%,明显超过大盘指数。而在房地产板块中,小盘地产股表现尤为强劲,龙头股的涨幅相对滞后。
在万科(000002)、保利地产(600048)、招商地产(000024)和金地集团(600383)四大地产龙头股中,金地集团走势相对最强,年初至今的涨幅为75%,其次为招商地产,涨幅70%,保利地产涨幅60%,万科明显滞涨,今年涨幅仅为34%,和大盘保持同步,明显落后于房地产板块整体水平。其他一些二、三线的地产股表现远远超过这些龙头老大,比如贵阳的中天城投(000540)在今年的涨幅高达164%,天津的海泰发展(600082)涨幅达到150%,上海的中华企业(600675)涨幅97%,深圳的深振业(000006)涨幅85%,杭州的滨江集团(002244)涨幅85%,珠海的华发股份(600325)涨幅81%。
公司业绩最终决定股价高度,地产公司即将陆续亮相的2008年报将会面临较大的业绩压力,销售放缓、房价下跌、高价土地储备以及存货减值等都将给2008年的业绩带来负面影响。不过从乐观的角度看,2008年的业绩低基数,为2009年乃至2010年埋下了高增长的基础,一些重点公司在今年前两个月已经体现出较好的销售势头。比如万科2月份实现销售面积16.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3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4%和147.8%;金地集团2月份实现销售面积12.97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1.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9%和5.15%;保利地产2月份实现销售面积20.6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0.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1%和245.6%。
从估值角度看,目前A股市盈率在19倍左右,房地产板块经过前期大幅反弹后,整体市盈率在27倍左右,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如果房地产行业今年一季度的热销能够持续到二季度甚至三季度,地产股的估值水平将会有所降低,而投资者也会乐于为房地产股支付更高的溢价。在前期小盘地产股被投资者热炒之后,被冷落的大盘龙头地产股有可能重新进入投资者视野,如果万科等地产龙头开始发力,或许意味着地产股的春天真正到来。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房地产成交量能够持续上升,还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回暖。比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放缓,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从去年同期的20.8%放缓至14.4%,但是其中家具类和建筑装潢材料的消费则逆势上扬,家具类消费从去年同期25.9%的增长上升至27.1%,建筑装潢材料的消费从去年同期的下降10.1%变为增长22.4%,这显然和房地产成交量上升相关。具体到A股市场的投资,生产家具的美克股份(600337),家电类的海信电器(600060)、格力电器(000651)、美的电器(000527)等,都将可能从房地产的复苏中获益。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一热一冷,热的是终端消费,各大城市的成交量显著回升,冷的是上游开工不足,从房地产总投资到新屋开工乃至土地购置面积,呈现出来的数据依然冰冷。如果房地产的热度能够从终端传导至上游,从成交量传导至开工量,届时复苏的房地产带动的将不仅仅是家具、装潢类小规模产业,建材、钢铁甚至整个中国经济都有可能被再次带动。■
主要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
2009年2月份
成交 成交面积 环比 日均成交 环比 成交 成交面积 日均成交 环比
套数 (平方米)套数 套数 (平方米) 套数
北京 8282 927111 27.7% 267 15.0% 6938 749706 463 73.2%
上海 11385 1173200 46.8% 407 64.9% 9015 916100 601 47.8%
深圳 5275 488412 24.5% 188 31.3% 4145 396057 276 46.7%
广州 4564 473500 2.5% 163 12.4% 4701 473700 313 92.3%
南京 4021 420100 -6.9% 144 6.5% 3258 344266 217 51.2%
天津 5511 566100 97.9% 197 118.7% 5182 540879 345 75.5%(文 / 谢九) 冰火两重天保利地产楼市购房楼市政策房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