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完了就吐
作者:苗炜我们在NOBU餐厅里转了一圈,这是在迪拜的亚特兰蒂斯酒店,如此嚣张的酒店还有这家讲究“低调奢华”的饭馆,同行的美食作家讲了个八卦:“罗伯特·德尼罗在纽约那家NOBU可好玩了,听说他们克扣服务生的小费,被告上法庭了。”美食作家在德尼罗那家店里吃过,当然还在香港地区的NOBU里吃过,不过,亚特兰蒂斯的主人并没有打算请我们吃饭。参观完毕后,我们在迪拜老城区的一家黎巴嫩饭馆吃晚饭。
按照美食作家的说法,中东菜里以黎巴嫩菜最为出色,其他国家不值一提。照我看,这黎巴嫩菜和东北菜有一拼,量大,先上各种类似于麻豆腐的沙拉,再上类似于泡菜的沙拉,再上类似于“大丰收”的沙拉,再上类似新疆烤馕一样的饼,这时候桌子上已经满了,肚子也基本上满了。但主菜还没有上,点菜的时候,服务生提醒我们,点4份就足够了,我们疑惑,我们是8个人,为什么只让我们点4道主菜。折中点了6道,等主菜上来一看,傻眼了,一道菜足够3个人吃的,全是烤肉,一道菜的量在北京能做200个羊肉串。美食作家很镇定,她说:“能吃多少算多少吧。不要有心理负担,我们在国内不就喜欢浪费粮食吗?一大桌子菜剩下好多,这毛病现在要提倡,我们要刺激全球的消费。”说完,她从盘子里抄起最大的一块羊排,温柔地把嘴贴了上去。
这天晚上和风阵阵,大家吃得持久,到最后不免瘫软在椅子上,但我们的战斗力实在有限,桌子上还是剩下满盘的肉。美食作家问:“甜点还要不?”座上的诸位大概已经撑过劲了,索性破罐破摔,点了布丁、冰激凌等,最差劲的也要了杯咖啡,我已经完全吃累了,让我觉得这饭桌就是古罗马的竞技场,一桌8个人只有一个人能站着走出饭馆,美食作家还如同西门吹雪一样凝神静气地吃着。甜点过后居然还有果盘。
那一晚我是躺在出租车里回酒店的,一夜无话。第二天的日程是参观阿航的配餐中心。这个配餐中心每天生产15万份盒饭,我们换上消毒的白大褂,从一楼开始参观。所有飞机上卸下来的餐车都送到这里,所有的剩饭都在一楼被机械装置直接送入垃圾车,所有的餐具都被传送带送到一个巨大的洗碗机里,那边脏脏的盘子杯子,从洗碗机这边出来时,带着烫手的温度,闪着瓷器的光泽,不过,我实在忍受不了这层楼的气味。带我们参观的英国佬显然情商不够,他领着我们到了二楼,在我看,二楼就是一个专门清洗餐车的大型洗碗机,所有的餐车都在空中飘着,我们钻进了洗碗机里。
好不容易熬到了三楼,这才是配餐中心的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厨师在这里做着各式美味佳肴——一个小伙子在配沙拉碟,每个小碟子里放3片生菜、几个小西红柿,他动作麻利,我数了一下,在他面前一共有412个碟子,但很快我看到了更绝望的一个,一个哥们儿在切牛肉,一片一片的,如果15份盒饭里每份要两片牛肉,那是30万片,那需要切多长时间?英国佬此时给我们带来一个中国同胞,这位杨师傅早年从香港地区去加拿大,然后从加拿大来到迪拜,在这里担任副总厨。杨师傅介绍,这里的饭菜大多做到半熟或八成熟,然后送进冰柜,从冰柜出来之后,装上干净的餐车,送上飞机。每个空姐都会拿到一张操作说明,注明每种菜要再加热几分钟才可以上桌。隔着冰柜的玻璃窗,我看见了100只龙虾,它们被煮到八成熟的时候送进去冷冻,然后再送上阿航头等舱的餐桌。英国佬这时候举着一个金色的咖啡壶跑了过来:“看看,这就是阿航头等舱专用的镀金咖啡壶。”
午饭居然就安排在配餐中心进行,我们被带到一个小食堂,里面布置了一个自助餐台。我担心在参观完洗碗机和厨房之后胃口会不好,没想到那几道菜相当不错,没有肉,只是鱼、虾和蔬菜,杨师傅坐在我旁边陪着我们吃饭,他的盘子里只有蔬菜和水果,我问他:“您吃素啊?”老杨回答:“我能少吃就少吃。”老杨在加拿大的几个城市里也开过中餐馆,眼瞅着自己的厨艺只能用来让人吃饱,而不是让人吃好,心灰意冷之下就跑到迪拜做大食堂来了,他说:“这里好啊,这里不用上税,加拿大税高,这里就是夏天不好,太热,40多摄氏度,人一走到外面就晕倒了。”
午餐结束,我们和英国佬告别,美食作家说:“我就是因为那个金咖啡壶喜欢阿航的。”我跟这个伦敦人说:“我喜欢阿航是因为他们赞助了阿森纳队。”客气话说完,我们几个单独交流参观的感受,大家一致认为,张伟平先生放弃给机场送盒饭的生意改行做电影实在是太英明了。那天下午,我们的游乐项目是沙漠越野车,车在沙漠中翻滚,美食女作家下车之后吐得稀里哗啦。她中午就吃了两个苹果。■
(文 / 苗炜)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