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养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和妈妈通电话,问及爸爸这阵子忙什么。她说,一大早,爸爸就拿着身份证乐呵呵地去镇里办村干部养老保险了。说这话的时候,妈妈似有一丝幽怨,是关于这种差别“待遇”的。

退伍后父亲一直在村里任职,30年的辛苦工作换得60岁之后每月几百块钱并不为多,只能算是一种应得的奖赏。但能作为农村养老保险的第一批受益者,又很幸运,爸爸可以自豪地对我们说:“我以后不用你们养了。”可妈妈暂时还没有这样的幸运,作为前人民公社的社员、现家庭承包责任制下的村民,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以缴纳“皇粮国税”为天职,直到近几年为止。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完粮纳税上,不光是妈妈,就是亲戚们也要带头,免得别人说闲话。对于养老保险,她没抱太大希望,将其视为上面对村干部的特别“恩赐”,只是盼望最后能轮到他们。

如同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当下的社保还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这块石头就是权力资源。离它越近,获得的福利就越多,时间就越早;离它越远,获得福利就越少,时间就越晚。医疗方面,从公费医疗,到医疗保险,再到农村合作医疗,完成了一个从内到外的传递过程,最外围的是妈妈他们。养老方面,从离休、退休,到养老保险,再到农村养老试点,这一过程正在继续,什么时候能惠及数以亿计的父老乡亲,我不知道。我安慰妈妈,政府正在积极努力,农村养老保险完全可以期待。我知道这样的变化不会一蹴而就,就希望能快些到来,让妈妈有生之年也能享受到老有所养的温暖。(文 / 陈良飞)

上一篇: 还要数字说话
下一篇: 我在为谁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