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追踪“红十月号”?

作者:宋晓军

3月11日,64岁的美国经济学博士弗朗西斯·费格斯(Francis Ferguson)在他的博客里写道:“毫无疑问,美国海军的音响测定舰是在探测中国的新型核潜艇。”他这篇图文并茂的博客,是探究美国海军“无暇号”音响测定舰3月8日在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为何遭到中国船只“骚扰”的。按照费格斯的说法,自2008年2月中国海军新型的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和同年9月新型商级攻击型核潜艇出现在了中国海南的卫星图片上后,美国海军的音响测定舰就一定会来。从费格斯的年龄上判断,他一定是读过美国军事畅销书作家汤姆·克兰希(Tom Clancy)1984年出版的那部成名作——《追踪红十月号潜艇》,因此他认为追踪“红十月号”的场面出现在南海并不奇怪。

1973和1979年的石油危机,以及1975年的美军撤军越南,让苏联海军似乎有了赶超美国海军的机会。这个机会的象征,就是苏联开始大量建造弹道导弹核潜艇、飞航导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面对苏联这股建造核潜艇的狂潮,美国为了确保军事战略中的“海上优势”,1981年2月新上任的38岁的海军部长约翰·雷曼(John Lehman),提出了“600艘造舰计划”,以此挽救因两次石油危机而濒临崩溃的美国造船业。在这个计划推动下,美国海军从1982~1988年,连续订货并开建了18艘“坚定级”单体音响测定舰和4艘“胜利级”双体音响测定舰。当时美国海军认为,敷设在各大洋上的固定式水声监听系统(SOSUS),已经难以应付众多的苏联核潜艇了,因此必须利用活动的音响测定舰,携带刚刚研制出来的被动拖曳声纳系统(SURTASS),为大西洋和太平洋舰队的反潜力量提供苏联核潜艇的活动情报。

1991年苏联解体后,18艘“坚定级”单体音响测定舰失去了军事价值退出海军。但对于1991~1993年服役的4艘“胜利级”,美国海军为了维持拖曳声纳技术的研发,将被动拖曳声纳系统升级后交给承包商继续维持运行。被动拖曳声纳可以利用1800米长的拖索后约5000米长的拖曳线列阵式声纳,收集水声音响信号,然后通过卫星或岸基中继站将信号传输到分析中心进行处理,最终辨别出潜艇的特征水声音响信号。5000米长的拖曳线列阵式声纳具有很好的柔性,同时在首尾都有隔振段,两个隔振段向里一般有记录深度、温度和航向的传感器,中间为声/电换能器基阵和数字处理段。而这次出现在南海的“无暇级”,是美国海军于1991年订货并开工的第三代音响测定舰,由于苏联解体只建造了1艘。满载排水量为5370吨的“无暇号”比“胜利级”重了2000吨,主要为了远距离探测潜艇在舰的底部安装了一部主动低频线列阵声纳(LFA)。该型声纳发出频率在100~500赫兹、声强在240分贝的低频水声信号后,在上百公里外碰到潜艇反射回来的声波后,可用后面的拖曳被动声纳接收(若“胜利级”在附近也可接收)并传输回分析中心。

从反潜技术角度看,“无暇号”确实是目前最“完美无瑕”的音响测定舰,但有意思的是,当“无暇号”在1993年路易斯安那州的麦克德莫特船厂铺设龙骨时,汤姆·克兰希出版了他的《核潜艇之旅》一书。在书中他以“冷战”胜利者的身份说:“仅为处理超过150艘的旧核潜艇,俄罗斯可能就要求助于美国和其他盟国。”而对于中国的核潜艇,汤姆·克兰希则认为,中国人对于已经停产的第一代核潜艇的成功,“有很复杂的感受”。他的这种描述,显然受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刘易斯(John Lewis)1991年8月出版的《中国核海军——核时代海军现代化》一书的影响。书中作者引用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在1987年说过的一句话:“美国、法国和英国都是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他们搞国防尖端科研的人员是否经商?是否要自筹资金?”1995年4月20日,“无暇号”在完成了60%的工程后,麦克德莫特船厂终于撑不下去了,将建造合同转给了密西西比州的霍尔特船厂。

2001年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建造进度一拖再拖的“无暇号”终于在当年10月服役。随后,“无暇号”连同4艘“胜利级”(2003年7月有1艘退役)就经常出没在中国的专属经济区海域。那么在3月9日美国军方就所谓“无暇号”遭到“骚扰”的事件向中国讨说法后,已经62岁的汤姆·克兰希是不是又打算写一本中国版的《追踪红十月号潜艇》呢?■

“无暇号”音响测定舰(文 / 宋晓军) 海军核动力潜艇南海十月南海美国无暇号事件晋级核潜艇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