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锦绣

作者:曾焱

万花锦绣0( 雍正粉彩万花锦绣图碗,估价1500万~2000万港元 )

雍正在位只有13年,他这一朝在瓷器烧制工艺上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一些推崇雍正瓷器的收藏家和专家眼里,这一时期的景德镇御瓷清丽俊秀,而且在尝试和创新方面后世再无超越,连乾隆一朝也未必能及。这位皇帝对瓷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专注热烈,他有勤政的口碑,却也不影响他对宫中用瓷的烧制劳心劳力,清宫档案中记载雍正亲自下旨修改器形、纹饰、釉色是常有的事情,粉本往往经他过目之后再送景德镇御窑厂,由督陶官督烧。清代设督陶官,大约是从康熙十九年(1680)开始,景德镇御窑厂恢复成规模地烧制生产,皇帝于是从北京派官员到御窑厂监工,负责把关制瓷过程和工艺。督陶官做到极致的,比如雍正起用的唐英,地位在陶瓷史上也就如同名窑,他的名字足以印证一件瓷器的收藏价值。

“这次我们专场呈现的这8件珍藏,都是英国一位收藏家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买入,40多年一直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过。其中雍正、乾隆两朝各有4件,不过因为乾隆的4件都是早期瓷器,在风格上和雍正的瓷器仍十分接近,看不到明显区分。”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告诉本刊记者,这可能和唐英先后督陶雍、乾两朝有关系。

雍正朝有两任督陶官,第一个是权臣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他在雍正三年(1725)曾受年羹尧案牵连被削去官职,但第二年又得皇帝起用做了内务府总管,管理淮安板闸关税务,兼督景德镇厂务,所以那两年的御窑厂被人称做“年窑”,《景德镇陶录》评价他“选料奉造,极其精雅”。年希尧的继任唐英则是陶瓷史上最权重的一位督陶官,他是沈阳的汉军旗人,出身“包衣”,也就是皇室家奴。唐英16岁进养心殿当差,在雍正之前已经侍奉康熙皇帝20多年,1722年雍正继位后他得了一个内务府员外郎的官位。唐英出身虽然卑微,却儒雅多学,精通绘画、篆刻、诗词,尤其在撰写传奇、杂剧方面有过令人称道的成就,不过他最后在历史上得大名还是因为对发展瓷器制作工艺的贡献。雍正六年(1728)唐英被派驻景德镇协助年希尧办理督陶事务,雍正九年(1731)正式成为督陶官,督陶近30年,历经雍正、乾隆两朝。唐英没有像几位前任那样还兼着其他官职,他到景德镇的时候已经四十七八岁,还和工匠们在御窑厂同吃同住3年多,潜 心钻研,终于从外行变成了可以指点工匠创新的内行,《清史稿》中说他“任事最久,讲求陶法,于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躬自指挥”。在他督陶期间,御窑厂世称“唐窑”,所出瓷器达到历代造瓷的巅峰水准,存世即为珍品。晚年唐英也亲手参与设计烧制,他将自己的诗书画绘制在瓷器上,传世作品以文人气较重的笔筒居多,国内几家大博物馆都有藏品,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英仿官釉墨彩行书笔筒,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斛,上海博物馆藏有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灯座。在拍卖市场上,唐英自制瓷器的价格有时甚至高过普通的官窑瓷器,2001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有一件唐英制粉彩山水题诗句灯笼瓶,成交为312.5万港元。唐英晚年做的另一件大事,是在景德镇主持绘制了陶瓷史上最重要的文献——《陶冶图》二十开。他请来名画家周鲲、丁观鹏等人参与绘制,记下经他系统考察研究后总结出来的景德镇陶艺工序,图文都很珍贵。

创新之外,唐英也指点工匠仿宋代和明代的制瓷传统,他为雍、乾两帝仿造的龙泉窑瓷,釉色、造型和烧制无不精美。这次香港苏富比的“玲珑八宝”专场有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牡丹图长颈胆套瓶,也称“玲珑瓶”,仇国仕先生告诉我,这件瓷器他们认为应该就是唐英督陶期间烧制,目前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有一件器形、纹饰相同的藏品,很可能原本就是一对。他说,2005年香港苏富比曾拍卖过一件粉青釉镂雕八方套瓶,在釉色和装饰风格上也相似,但那件套瓶呈现的主要是清代瓷器审美,而这件粉青牡丹图玲珑瓶却是以15世纪初明代龙泉花瓶为蓝本,做了忠实而卓越的仿烧,应是目前所见最早一件清代仿明初龙泉器原形的杰作。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的塞缪尔·哈恩(Samuel P.Harn)艺术馆曾收藏过一件明初龙泉青釉镂空缠枝牡丹图直颈胆瓶,2004年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了。从图片看,两瓶极其相似。乾隆七年(1742)的清宫档案记载,督陶官唐英在递呈的奏折中向皇帝汇报,他一共督造了9件夹层玲珑及交泰瓶。出现在香港苏富比春拍的这件瓶,形制风格紧随雍正一朝,处处流露出唐英的精心设计和精湛技艺。据苏富比国际全球中国瓷器学术顾问雷吉那·克拉尔(Regina Krahl)的观点,乾隆一朝对于先代工艺技巧予以充分的学习借鉴,但主体上继承并延续了雍正时期的风格,汲取了雍正一朝对于宋代与明代制瓷成功经验的严格审视和批判借鉴。

另有一对粉彩万花锦绣图碗,也可以基本断定为唐英督造的一件创新瓷器。这对碗的造型线条优雅,外壁全部以粉彩花卉纹样覆盖,拥有几近完美的亮泽釉彩,设计构图缜密细致,没有任何留白和虚位,看上去虽然繁复奢美却无半点俗气。“这样的万花堆图饰多用于铜胎珐琅器,在粉彩瓷器上是比较罕见的,至今也未见有其他出自景德镇而带雍正铭款的相同器物。”仇国仕说。唐英在雍正时期的创举之一,就是将康熙时期富于试验性的铜胎画珐琅的图案绘画加以改良,运用到瓷器制作上。粉彩这种工艺形态在康熙年间初现,到雍正年间纯熟。雍正粉彩瓷器的纹饰本来是以“过枝”最具代表性,《饮流斋说瓷》中记载:“过枝者自彼而达于此而枝叶连属之谓也,成化开其先,雍正继其轨。”盘碗等敞口圆器上多见过枝蝠桃图饰,所绘果实枝叶由外壁向上延伸,越过口沿探入内壁,犹如花枝过墙,在内外壁或器身器盖之间浑然相连。2008年春季香港佳士得公司以5000多万港元高价成交的一对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就是典型的雍正粉彩器。而这对臻美的粉彩万花锦绣图碗,罕见纹饰颇能体现唐英对官窑瓷器的大胆尝试和极致追求。1756年唐英去世后,这种万花堆装饰风格直到18世纪末期才再度复兴,19世纪开始被广泛用在碗、盘、盒、瓶等瓷器上,可惜没了唐英这样苛求完美的督陶官,釉彩和绘画的品质都每况愈下,变得人非物也非。■

万花锦绣1

万花锦绣2( 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太极八卦图三弦莱菔尊,瓶高仅18厘米,精巧可人。这种器形是少数康熙传承至雍正的品种之一,据资料也仅限于雍正初年,应该是“年窑”烧制。估价500万~800万港元 ) 陶瓷苏富比乾隆清代瓷器瓷都瓷器雍正唐英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