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连锁的内需引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苏宁电器卖场内的销售人员为顾客介绍液晶电视 )
对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近东来说,刚刚公布的2008年财报依然是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98.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净利润21.7亿元,增长幅度高达48%,延续了苏宁一直以来的高盈利能力。但受需求下滑影响,苏宁2008年可比店面(2007年1月1日当日及之前开设的店面)销售收入出现了5.7%的下滑,也就是说除去新开店面,原有门店的销售已经开始缩水,而2007年该指标还上涨了16.5%。显然疲软的经济形势拖累了家电连锁业。“2009年我们既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同时也要做好准备把握机会。”张近东告诉本刊记者。
家电连锁早已被视为市场风向标,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形势吃紧的当下,作为连接制造业和消费市场的主渠道,零售业和制造业联手应对市场疲软成为新趋势。2009年初,几年来连续涨价的空调和冰箱、洗衣机产品在库存压力、原材料降价等因素作用下不得不降价,此时苏宁电器抛出30亿元采购大单,联合格力、美的、海尔等11家国内主流空调品牌,以百万级采购数量将产品价格拉低了30%。随后苏宁更宣布下一步将推出全品类商品规模化降价,降价幅度达10%到15%。张近东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行业发展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供应商和零售商会更加理性思考双方的合作模式,共同整合市场、降低供应链成本。”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则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大连锁是帮助厂家消化库存的重要渠道,能够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周转、赢得资金。同时对大连锁企业来说,这也是进一步优化供应商关系的好机会。”
除了主动发动价格攻势,家电连锁正在尝试以多种手段刺激疲软的市场需求。2月底至今,苏宁已在北京、重庆、扬州等多个城市发放消费券,仅北京一地总面值就达5000万元,这种每张100元、每人限领1张的消费券亮相首日就发出数万张,紧接着国美电器也联合格力空调开始向市场发放单张面额1000元的消费券。尽管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商家的变相促销,但消费者的追捧和对销售业绩的拉动却不容怀疑。苏宁电器副总裁范志军向本刊记者透露,北京消费券发放当天,相比上周销售增幅就达到了260%,“根据目前的试点情况,下一步我们会考虑把消费券推广到全国其他城市”。有业内人士对此评论说,尽管消费券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市场需求,但短期内仍然有明显拉动作用。此外零售企业还可以尝试其他刺激手段,比如为消费者提供长期分期付款。
2008年苏宁新开店面210家,2009年新开店目标则略有下降到200家,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200家只是“最保守的数字”。张近东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苏宁门店数量将突破1000家,到2010年门店数量要达到1200家,我们对市场占有率的最终目标是15%到20%,以目前的速度看还得再加把劲。”在新开店面中仍将突出旗舰店、中心店,在对现有店面进行调整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店面质量。另一方面,张近东已经在计划向二、三级市场加大扩张力度,“未来我们希望在每个县能开一家店,并以此辐射到乡镇市场。这些门店的规模当然会比城市门店要小得多,至于商品品类等其他内容目前还正在研究”。对张近东来说,2009年最重要的新店开张还是进入香港市场,这比他之前计划的提前了整整一年,“无论从苏宁自身发展还是国际环境来看,目前都是我们进入香港的最佳时机,我希望香港能为苏宁未来的国际化提供经验”。
苏宁并没有像外界预想的那样放慢扩张速度,按照张近东的说法,“我们的既定战略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短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与此同时,一贯强调单店盈利能力的苏宁正试图通过加速建设物流平台,在硬件上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张近东告诉本刊记者:“以苏宁2008年投入运行的南京雨花物流基地为例,多层立体机械库货架使相同仓储面积下的库存数量提高了1倍,自动作业机械将装卸货效率提高了3倍。综合看,苏宁目前花费在物流上的费用是销售额的0.5%左右,我们希望未来能降低到0.3%。”据他透露,2009年苏宁将同步在沈阳、天津、无锡、成都、重庆等城市开工9个物流基地,同时计划开发签约16个物流基地,“每个基地覆盖半径150公里到200公里,投资金额2亿~3亿元,逐步搭建起覆盖全国近千家门店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 张近东 )
专访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近东
三联生活周刊:苏宁刚刚披露的2008年财报显示,2008年可比店面销售收入出现了下滑,特别是第四季度下滑幅度较大。面对2009年不容乐观的市场,苏宁将采取何种策略应对?
张近东:确实目前的经济形势对行业发展产生了一些阻碍,2009年我们既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同时也要做好准备把握机会。为什么说仍然有机会?首先原材料降价带来了产品降价,其次是物业成本降低使得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也在降低。苏宁今年保持200家的开店速度不变,而且会加大自有门店的购置力度,而不只靠租赁门店。现在有人说“通缩”会对零售业产生影响,我认为只看目前几个月的数据还不能说“通缩”已经出现,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选择在今年进入香港市场?这是否意味着苏宁国际化进程开始提速?
张近东:2009年在香港开店是比苏宁原计划有所提前,无论从我们自身发展还是国际市场环境看,现在都是进入香港的最好时机。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工商手续进入选址阶段,最快下半年新店将正式开张。首批规模我希望有四五家,在整个香港市场我们的门店不会低于10家。香港是衔接海外市场的重要纽带,是国际化的桥头堡,我认为企业国际化首先考验的是管理和人才队伍,进入香港对我们来说就是锻炼的好机会。
三联生活周刊:在今年消费疲软的大趋势下苏宁仍然保持了200家的开店速度,这对单个门店的盈利能力是很大的挑战,苏宁如何保持稳定的单店盈利水平?
张近东: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每项工作最终都必须反映到每家门店的盈利能力上,这其中有许多因素决定,比如店面选址、产品丰富性、销售服务能力等等。以销售队伍为例,过去确实存在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现在也在尝试面向大学毕业生招聘,希望在3C产品上建立起高素质的销售队伍。但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说马上“不要厂商促销员”就能解决的,连锁企业必须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2008年苏宁加快了物流基地方面的建设速度,今年在这方面也有较大动作,为什么会在自建物流系统上花费如此大的力气?
张近东:2009年是苏宁物流建设提速的一年,今年土地成本和建设成本有所降低,此外物流业已经被国家列入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对我们来说都是有利因素。按照规划,未来两年苏宁物流中心要达到60家的规模,按照平均每个中心投资2亿~3亿元计算,今年投入金额将达到30亿元左右。我们希望借此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在销售额的0.3%左右,但物流平台对连锁零售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节约成本,而是支持企业发展的根本,连锁企业做得规模越大就会越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政协委员,2007年您就曾提出对农村信息家电进行财政补贴,那么你如何看待目前“家电下乡”的实施效果?
张近东:苏宁一直认为农村市场拥有巨大潜力,据我们估计,“家电下乡”可以带动10倍的经济效益,要挖掘市场潜力首先必须打通流通渠道,目前我们正计划在二、三级市场开设新店。具体到“家电下乡”,我认为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保障体系,此外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规模,扩大家电品类、放宽购买数量限制、根据地区收入水平差异实施灵活的补贴政策。比如对部分低收入人群将补贴比例提高到15%到18%,并且将城市低收入人群也纳入到补贴范围内。■ 连锁家电内需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