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间是美好的

作者:钟和晏

小空间是美好的0( “衡山路SOHO”是衡山路上一套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公寓房,总面积95平方米 )

KUU建筑设计上海事务所是在淮海路上的一幢老房子里,本来巷子就很窄,墙边的竹脚手架让人不得不俯首穿行。现在,这种搭在老房子外墙的竹脚手架在上海市区几乎随处可见。进门之后,出现了一个更加家常的生活场景。他们的办公室和邻居住家只有一墙之隔,一道低矮的灰泥隔墙后面,邻居晾晒在细竹竿上的衣服在那里飘荡,横向、斜向延伸的细竹竿和粗壮的脚手架毛竹杂乱地交错在一起。

KUU三个月前才搬到这里,在这之前,他们的办公室在一座上个世纪30年代花园洋房的二楼。尤其天气好的日子里,花园里纵横交错的晾衣绳上也满是花花绿绿的衣服,表面看起来杂乱无章,其实各家各户都有着清楚的领土划分,这建立在晾衣绳不同材料的逻辑基础之上。

作为一种有意的模仿和调侃,KUU由此设计了自己工作室的灯具,一个由横七竖八的灯线串成的网络。白色的电线被简单地钉在天花板上,然后从电线上垂下蘑菇形白色灯泡。灯泡的位置似乎不遵循任何逻辑顺序,看起来像白色背景下的平面设计图案。总共四个开关控制着这个“晾衣绳式”的灯具组合,每一个亮起一串不同的灯泡。

“过去的工作室是很好的老房子,但是对我们来说太大了,所以搬到这里更加紧凑的地方。”KUU的合伙人佐伯聪子(Satoko Saeki)说,“对中国人来说,大房间很重要,我们那些中国客户总是说自己的房间太小了、太小了。我和我的合伙人正相反,觉得待在小空间里很舒服。本质上,我们认为人不需要那么大的空间,因为人的身体适应性是很强的。”

KUU主要是来自新加坡的陈国明(Kok-Meng Tan)和来自日本的佐伯聪子两位建筑师的组合,陈毕业于巴塞罗纳的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聪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也曾任教东京明治大学。他们在上海的实践范围从室内设计、装置到建筑等,具有相似的混合抽象思考方法和对场所特殊性的关注,他们说,他们努力创造新奇的作品,同时是简单和直接的。

小空间是美好的1( 这个淡蓝色主色调的SPA带有日本年轻设计师作品常有的轻盈、纯净的气质 )

现在,他们紧凑的工作室被分成私人办公室、公共办公室、会议室和一个小小的庭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道和邻居家之间的灰泥隔墙,加厚的墙壁上被掏出十来个大小不一的壁龛式空间,上面放置洗手池、咖啡壶、茶具、小的植物盆栽等等,每个小空间里面还有柔和的顶灯光线照射下来。这样,简单的隔墙同时满足了储藏、清洁、装饰等多重生活需求。

相似的处理方法一再出现在他们的室内设计案例中,在小面积的老房子改造中,可以有所创新之处本来就不多,墙壁变成主要的聚焦点。“衡山路SOHO”是衡山路上一套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公寓房,总面积95平方米,原来的空间由厚重的承重砖墙所限制,房间之间只依靠门来联通。KUU原先设想去除旧墙面上的石膏板,增加一些形状奇怪的小开口,造成空间上更多的视觉连接。

小空间是美好的2( 在小面积老房子改造中可以有所创新之处本来就不多,墙壁变成主要的聚焦点 )

不过,当石膏板被去除之后,过去的灰泥连接因为在结构上太脆弱,完全经受不住这样的处理。因此,他们在旧墙壁上增加了新的轻质混凝土砖墙,这些新增加的部分变成书架、植物架和简单的照明设备,放置居住者日常生活使用的物品等等。三个临街的房间无一例外是纯白色的,而且都是厨房/接待室、餐厅/工作室、客厅/会议室等双重功能的混合,后面更私密的房间用做卧室、浴室和阳台等。

关于墙壁与大门、家具等其他功能的重合,KUU之前有过一个更加有效的处理是一家临街的画廊,可以旋转的大门背后同时是陈列墙柜,上面放置供销售的产品。当打开的旋转门处在和街道垂直的位置,画廊里面变成很开放的空间,甚至连出租车都可以直接从街边开进去。

KUU现有的几个室内设计案例面积几乎都不大,一个总面积300平方米的“超感觉” (Super Sense)SPA本来只有地上和地下室两层,因为层高5.6米额外增加了一层钢结构楼层。白色石膏板墙壁如果是薄的,就用灯光给予它装饰的效果。如果墙壁够厚,它们变成搁架等有用的空间,还有一些简单的长方形座椅和搁架从墙面像悬臂一样向外延伸出来。

如果仅仅从照片上看,这个淡蓝色主色调的SPA带有日本年轻设计师作品常有的这一类轻盈、纯净的气质,还有几分女性化的天真。如果进行真实空间和图片之间的比较,可以感觉到彼此的差异,照片有不同的角度、光线和色彩等因素,连KUU自己也承认,其实照片更有魔力。

SPA墙面上的灯光有种奇异的幻想感,这是用电钻在墙上挖出凹槽,在几厘米的缝隙里面插入灯绳形成的装饰性图案。衡山路公寓的墙壁灰砖是承包人在后院自己浇筑的。为一家咖啡馆做室内设计时,KUU也曾设计和定制了金属锻造的椅子,有着像米老鼠的脚趾一般弯曲的、离奇的椅腿。现场制作对承包人来说只是操作上的麻烦,而不是技术上的困难,对业主来说却是少花费的好方法。

“这也是在中国工作的乐趣所在,在日本一切都是预制的,你只能从目录本中挑选,除非是非常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否则自己设计定制家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里,我们可以在现场拿着本子涂涂画画,让制造商想一下如何去做,几天后就能拿到样品。”佐伯聪子说。

作为建筑师,KUU也曾受中国开发商的委托,参与设计不同类型的别墅,虽然在他们看来,那是对于单一家庭来说实在面积过大的别墅项目。“从观念上说,最大的住宅是城市,最小的住宅是一张床。住宅不需要太大,也许中国的城市可以参考日本的房屋类型,在小空间里也可以自在地生活。”陈国明说。

KUU多少把他们仍然只在中国设计别墅项目和室内装修视为一种不幸,他们期望能为中国的普通城市居民提供一种新型的低层高密度住宅,关于更加舒适的城市居住环境和有效空间的日常使用,无论居家还是公共空间。不过,作为很难接近权力阶层的外国人,他们只能被动反应,而不是先发制人。■ 美好空间

上一篇: 彼时青年的眼镜
下一篇: 风格与我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