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大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孟静)

开年大戏0

今年是“央视”开年大戏战场硝烟极浓烈的一年。《走西口》、《茶馆》、《子夜》本来都在备选之列,最后又定成三选一,从前二者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产生。竞争几乎被摆在了台面上,《茶馆》中王利发的扮演者陈宝国在发布会上动情地细述自己为戏剃眉毛的故事,《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主要演员孙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有些人是说得好听,但《人间正道是沧桑》不需要说,观众看了就会明白。”这些话揉在一起,被演绎成了争开年大戏的言辞交锋。其实,张黎的上一部戏《大明王朝1566》就是和陈宝国合作,孙淳也是他拍《走向共和》时的老搭档,孙淳为此约陈宝国喝茶解开误会。

从1998年的《水浒传》开始,有了开年大戏这个说法,可它的表现并不稳定:1999年《雍正王朝》轰动一时;2000年《突出重围》反响也不错;2001年《紫荆勋章》、2002年《天下粮仓》、2003年《DA师》、2004年《国宝》收视平平;2005年《汉武大帝》和2006年的《乔家大院》是民营公司做的戏,为央视大赚了两笔;2007年的《镇长》又归于沉寂。去年,山东电视台和大连电视台合拍的《闯关东》第一次由地方省委宣传部主抓项目,借一个主旋律的壳讲故事,收到了双赢的效果。最大的受益人是演员李幼斌,在《海棠依旧》、《女人不再沉默》时他还是很普通的男演员,《亮剑》之后他的片酬升到7万元,《闯关东》让他进入第一级15万元俱乐部,在新作《乔省长和他的女儿们》中,据称李幼斌拿到了目前电视剧市场的最高价20万元。

张黎表示,在电视剧市场上,大腕男演员是有保证的,但女演员没有听说有收视保证。怎么平衡制作费和大牌演员的片酬,一直是个让他头疼的问题。“我运气比较好,拍戏不管是不是大牌,都没拿最高价。他会看题材、报价、时间,有的演员给你25天,红雷给了我4个半月,宝国给《茶馆》6个月,他觉得值。它有单位时间,拍多久都是按集拿钱,平均还是低了。”对于片商和电视台,有一个“迷信”或者惯性的认知,一旦某演员被观众认可后,他就会走上一条金光大道,所有作品收视率都不会差,而且每一部作品都能正常播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当演员没有名气或是走背字时,他无论拍多少戏,结局都是无法播放,形成恶性循环后投资方不会愿意再使用他。

《闯关东》的另一大受益者是央视的广告招标,因此他们更重视今年的开年大戏。《乔家大院》为央视赚取了1.7亿元的广告大单,《闯关东》为央视赚了1.38亿元的广告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制片人石卫平说:“开年大戏三个要素——题材重大,制作精良,演员有号召力。收视率不是唯一条件。”对各地电视台和省委宣传部来说,开年大戏所承载的更多的是政治而不是经济意义,《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投资为5000万元,石卫平说:“不是以赢利为目的。”张黎也说:“你可不知道,这里面可复杂了,要有极坚定的决心和付出极大的努力。这是我最快的一部戏,正常速度剧本筹备要5个月,50集的戏拍摄需要5个半月,后期剪辑4个月,但《人间正道是沧桑》从筹拍到播出只用了1年时间。”

民营公司可以在拍摄周期上达到同样的速度,但不可能在审查程序、播出档期上这么顺利。记者之前采访的另一部中央直属机关投资的电视剧,拖延了半年才排上央视一套的黄金档,而《秦始皇》这样的大制作压了整整5年,直到里面的女演员范冰冰、张静初从默默无闻到大红大紫。央视片库里还有更多的积压剧集,也许永远也没机会播出了。

开年大戏1

“开年大戏代表了央视的一个趋势,今年整体的思路,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广告招标会直接飙升,把开年戏炒起来,就像到庙里烧头炷香。”张黎说,开年戏的真正决策者是央视主要赞助商,排上央视一套开年大戏比正常播出要难上无数倍。《人间正道是沧桑》由江苏广电投资,虽然没有强调地域特色,但片名这句诗是为南京所作,故事背景发生在1925~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角是一家子中的国共兄弟,南京是当时的斗争中心之一。三部备选作品中,《走西口》是山西电视台的投资,《乔家大院》虽然为山西做了很大的广告,但这部戏山西省并没有参与多少。许多省份都在制作地域剧,广东省的《下南洋》、河南省的《少林寺传奇》……江苏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表示:《闯关东》让各家电视台第一次发现自己做的电视剧也可以出这么大的影响力,有一个标杆示范作用。

可是纯粹的地方剧又和《闯关东》雷同,《走西口》的主角没有15万元级别的男演员,《茶馆》有这样的演员,也是名著,为什么没有选中呢?江苏广电的知情人告诉记者:“我们能上去,一个是题材有‘建国60年’的概念,这个比较讨巧。另外主要还是品质,央视审片组认为,这个戏超过《亮剑》和《士兵突击》,央视广告部力主推这个戏,认为能形成明年的收视热点。而总政,军事革命题材他们都要审,《人间正道是沧桑》他们难得地说好。”总政的审片意见上,最后一行字即是:“我们强烈建议并推荐该片成为央视一套2009年的开年大戏!”

开年大戏2

张黎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基本上是一部国共关系史,东征,北伐,打陈炯明,刺杀廖案,南昌起义,‘围剿’,长征,特科,淞沪会战,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上海的活动,平型关,华北战区,重庆谈判,打辽沈,平津没写,淮海略过,蒋败走台湾……”党史专家对该片的结论也是:“很好地处理了党史上的敏感问题,如避开陈独秀问题,共产国际与大革命失败问题,党内‘左倾’问题,白区斗争,隐蔽战线。”在历史正剧中,凡是出现毛、刘、周、朱、邓等领袖形象,必须通过重大历史题材办公室的审查,《人间正道是沧桑》尽管描写了这段历史,但所有大人物都没有正面出现,不必报重大办审批。

“它比较接近于国共关系的本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剧中有一个布道、殉道式的共产党员瞿恩,以蔡和森、瞿秋白为原型,他的理想非常清楚:‘理想有两种,一种我实现了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我是后者,纵然牺牲生命。’他的死具有强大的美感。”

导演张黎是张艺谋的同学,电影学院1978级毕业生,冯小刚多年的合作者。葛优在《天下无贼》中的角色为什么叫“黎叔”,就因为人们把那部戏的摄影师张黎称作“黎叔”。“冯小刚还没给我钱呢,最早这人物叫奎叔,圈里头年头长了,大伙给面子,优子说黎叔好哇。”在执导了一部没通过的电影《逃出罪恶世界》后,张黎开始涉足电视剧,他的兴趣点在中国近现代史:“当你真的有话要说时,电视剧的篇幅、受众、传播更适合,电影去叙述观念太奢侈。”张黎的目标是拍摄“精英电视剧”,他先是担任《雍正王朝》的艺术总监,“李准和我们聊,他说别的我帮不了你,我帮你做个统计,在鸦片战争一直到日俄战争之间,欧洲人在干什么?伦敦在1897年已经有出租车,爱因斯坦在1905年建立相对论……列了一大堆详细资料。你不是独立的历史,不单是本民族这点事,你必须将视点平行看人家在干什么。明嘉靖、万历时的中国在全世界国民总产值占60%,比美国牛多了,可一夜之间……”张黎自称是个悲观主义者,他的终级主题是:“永远永远不要忘记‘居安思危’4个字。”“我更愿意写时代的变革期,衰世和颓世更有意思。”有人请他拍《大秦帝国》,展现秦的强大,他觉得难以沟通。

张黎第一部独立执导的电视剧是《走向共和》,“找出路”是这部戏的本意。“当很多观众不具备对历史形态的判断,尽管前历史形态有虚假、功利的地方,矫枉过正也是不对的。我们对袁世凯、慈禧评判矫枉过正,会使观众、读者对本质产生模糊。当时创作班子也年轻,有点着急。我们那个戏不是想给谁翻案,翻案戏没有意思,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不合适的。”但《走向共和》没有重播过。

不过张黎的总体思路并没有变,《走向共和》结束在1925年孙中山逝世,《人间正道是沧桑》从这时开局,是某种意义上的延续。“咱们不是打鸡血的时候,这部戏也一样,我们确定所谓一个正道,正道是事实,共产党就是夺取了天下,重点是这选择是多么沧桑。”

剧中的一个女性角色的原型是帅孟奇,她被关在南京监狱8年后,“七大”时与丈夫重逢,这时丈夫在组织安排下已经与他人结婚,有人劝他们复婚。她说:“如果我不能给我最爱的人一个好的身体,我就什么都不给。”俩人抱头痛哭。结果是,帅孟奇活到了100多岁,没有再婚。■ 张黎人间正道是沧桑开年大戏走西口乔家大院中国电视剧走向共和闯关东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