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香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杨葵)
朋友送了一小袋珍贵的沉香木,还有一袋沉香粉。很想当即品之,但是没有品香工具。
当然,如同喝茶,原本的潜规则是,10块钱一斤的高末儿,可以搪瓷大缸子泡了喝到味同嚼蜡,但上千块钱的碧螺春这么喝法太糟践;但也不妨耍耍质朴风,偏用搪瓷缸喝碧螺春。可也得有搪瓷缸子啊,我连燃香起码需要的无烟炭、锡箔纸都没有。
后来得知,淘宝网上好多专卖阿拉伯水烟用品的店,都有无烟炭卖。今日买来,当晚试燃。家伙什儿不全,凑合着来。锡箔纸还是没有,寻个铁片替代。没有合适的隔热容器,拿饭碗。本来即已劈成小段的沉香木,掰成更细更碎的几条。点了几分钟,没出现想象中的满屋香。凑上前使劲闻,确有香味,可炭气也不小,挺呛。
估计是铁片太厚,热度不够。想想沉香粉细密,可能见效快些,就又加了点粉末在铁片儿上。香味似乎稍稍、稍稍大了些,但还是太隐约。不禁想起前天晚上聚众喝茶,有人拿来名贵的“红印”,茶主舍不得下茶,五六个人只三克叶片冲来泡去。一泡茶下来,每人仅分得几滴,全场一片吸溜之音,急不死个人!
喝茶那天后来是趁茶主去方便之际,众人强行从茶饼上撬出足有二三十克敞开泡,茶主回来,不禁也感慨这才喝得痛快。受此启发,索性撤去铁片,木条直接置于炭上烧烤。小木条上迅速泛起一层小油泡儿,有轻微的滋啦声,是脂类的燃烧状态。有白烟,香味也大了许多,但是凑上前去闻,还是有炭气。
于是置之不理,继续喝茶,心思渐远。茶过三巡,某次举杯的一刹那,突然一股沉香味道在鼻翼间一振,瞬间在鼻腔肺腔充盈。又稍瞬即逝——再去盯着闻,还是炭气重,香味被遮在一层薄薄的帷幔之后。
想到以前读过形意拳大师讲练功,有“练拳要学瞎子走路”一说,意思是随时提防着六路八方。初练时,努着劲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冲开阔,无奈左阻右挡的,老也冲不远。颓然之际心头一松,倒突然遍处一马平川,顿时失重,美不滋儿。
初尝了沉香之美,但又完全没有尽兴。怕就怕这样,偏偏勾着你,又不痛快给,越如此,越慕之急爱之切。明儿就去买上好的锡箔纸,再去寻个漂亮的铜盘子,看看能否鼓捣出满屋流香。这日子过的,又品上香了。■ 沉香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