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是印度战斗机的“标王”?
作者:宋晓军(文 / 宋晓军)
12月14日,印度电视台援引印度总理的话称:前一天印度战斗机进入巴方克什米尔拉赫尔地区4公里是一次“小的技术失误”。而这则消息,显然是继巴总统11月28日接到了一个冒充印度外长的“威胁电话”而命令巴空军进入戒备状态后,双方紧张局势的延续。印度空军上一次进入紧急状态是2001年,7年后的印度空军与巴基斯坦空军相比,绝对优势已经渐渐失去。那么印度会不会加快几个月前刚刚开始的126架中型多用途战斗机(MMRCA)的招标进程呢?
2006年,印度空军司令提亚吉(Marshall Tyagi)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随后报告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透露了3页。报告称:随着巴基斯坦向美国采购的44架F-16S以及与中国联合研制的JF-17“枭龙”和可能采购的中国歼-10战斗机的到位,巴基斯坦空军到2012年将从19个中队增加到26个中队,而印度空军随着700架米格-21逐渐退役,到2015年也将下降到26个中队。2007年3月,在印度自行研制的轻型战斗机LCA一再拖延和这份报告的压力下,印度国防采办委员会终于向外公布了合同总金额为102亿美元的MMRCA具体招标细节。这一采购案的公布,立即引起了全球各大战斗机生产商的高度重视,在印度政府设定的2008年4月29日标书提交截止日期前,美国的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俄罗斯的米格、欧洲航空、瑞典的萨伯以及法国的达索,都将自己认真准备的标书交给了印度政府。
从军事角度看,大国的空军都采用了高低搭配的方式配置战斗机群,比如美国的F-15与F-16、F-22与F-35,俄罗斯的苏霍伊系列与米格系列的搭配。而作为大国的印度一直试图通过引进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所以它的战斗机目前分高、中、低三种搭配,高的是俄罗斯的苏-30MKⅠ,中的是俄罗斯的米格-29和法国的“幻影”2000,低的是俄罗斯的米格-21。这种搭配不仅增加了作战保障的成本,而且更不利于空军的国产化。因此印度在MMRCA的采购案中很想在将中、低两型战斗机合并的基础上,尽量照顾国产化的需求。如果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俄罗斯参加招标的米格-35可能最合适,这是因为高科技装备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继承性,这一点对试图通过组装、仿制最终实现国产化的国家来说十分重要;从中型多用途战斗机的角度看,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的F-16IN和瑞典萨伯的“鹰狮”更合适;而美国波音的F-18E/F、欧洲航空的“台风”和法国达索的“阵风”相对而言距离就远一些。但是,如果考虑政治因素,若印度将102亿美元的订单给了俄罗斯,最近对印度不错的美国一定不高兴,可是采购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的F-16IN又会与巴基斯坦的F-16S“相克”,而采购瑞典萨伯的“鹰狮”又担心武器配套和后续升级问题,印度应该怎么选择呢?
就在此时,法国达索航空公司在12月8日突然高调宣布,该公司与印度塔塔集团签署了双方合资成立INCAT公司的备忘录。法国达索公司的杀出,虽然与其今年2月在印度的航展上只提供了“阵风”战斗机模型的低调相比有些突然,但仔细想想,达索此举恐怕比波音公司F-18E/F厚达7000页的标书更管用。这次印度在MMRCA招标中有两个苛刻的条件:一是采购金额的50%必须在印度国内完成采购;二是除前面18架飞机在卖方国生产外,其余的108架都要通过技术转让在印度设立的生产线上制造。法国达索的突然出招,不仅基本满足了印度的条件,而且还给了印度政府一个惊喜。首先是达索可以通过与塔塔集团合资成立的INCAT公司,将部分MMRCA的采购在印度国内完成;其次,达索公司将以15.6亿欧元在年底完成对欧洲电信巨头——阿尔卡特/朗讯公司手持的泰雷兹公司20.8%股份进行排他性收购,这样达索就成为欧洲最大的国防电子制造商泰雷兹的第二大股东(第一是法国政府),而泰雷兹公司的业务自然就会通过法、印合资的INCAT公司外包给在软件业上拥有“比较优势”的印度。当然,目前印度MMRCA的“豪华版招标”尚未最终敲定,不过法国为了挽救阿尔卡特/朗讯(该公司已连续7个季度亏损)和达索(因法国第二艘航母停建而失去“阵风”战斗机订单)的这番设计,可能会给中国的军事迷带来一丝希望。因为在12月10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访华后,军事迷们在网上议论最多的,就是失去印度市场后的俄罗斯会把多少战斗机关键技术转让给中国。■
(注:有意思的是,阿尔卡特/朗讯在基本同意向达索公司出售泰雷兹股份后,其CEO表示公司将依靠中国和印度的电信市场盈利扭亏为盈。) 战斗机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