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震岳:边缘化生存
作者:王小峰(文 / 王小峰)
( 张震岳
)
10年前,内地的大街上流行一首歌,叫《爱的初体验》,从那时候,人们知道有个叫张震岳的歌手,这首歌的流行度虽然很高,但并没有让他在内地红起来。而从张震岳出道开始,他总是笼罩在别人的阴影下,直到今年滚石唱片公司宣布组建一个超级组合“纵贯线”,张震岳的名字与罗大佑、李宗盛和周华健并列在一起,这时候,人们才会想起一直以来不红不黑的张震岳,用张震岳自己的话讲叫“风水轮流转”,这次是转到他这一边了。
张震岳在台湾一直属于边缘型歌手,平时给人一副坏小子的形象,当年他出道,人们把他与林志颖、孙耀威并列在一起,张震岳说:“他们俩是帅哥,我长得怪怪的。”但是这几年,张震岳在内地开始渐渐进入主流,去年在北京的演唱会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一线歌星,最近出版的专辑《思念是一种病》在唱片销售不景气的时期还能取得不错成绩,这已经很难得了。
对于自己一直以坏孩子形象示众,张震岳认为:“大众对于公众人物的确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形象,当我和别人不同时,就会有很多人议论。可是对于我自己而言,只要我自己的事情做好,做音乐的时候不要心虚,尽量台上和台下保持一个样子。所以那些议论没有给我压力,反而会使我显得更特别更突出。我的底线就是不要影响到别人,我不会做让我不快乐的事情。”
一个歌手与大唱片公司签约,能不能唱自己写的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年滚石公司人才济济,年轻的张震岳有机会去表现自己,对他来说,能唱自己写的歌,创作上很自由是很快乐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张震岳当年的状态就是后来陈绮贞这种类型的歌手走的路,事实上,大唱片公司更关注那些大牌歌手。现在唱片公司不景气,对大牌歌手的投入也是力不从心,反而让那些边缘化的歌手凸现出来。
谈到现在的台湾唱片市场,张震岳说:“现在台湾的市场,主流的东西基本上就是现在这样,但是其实已经有另外的声音正在发酵,前几天我参加‘简单音乐节’,一个木吉他手说‘现在台湾正处于一个音乐的文艺复兴时期’,很多新的声音正在崛起。比如张悬、陈绮贞、卢广仲,他们都是自己做音乐然后自己发行,不需要依靠大的唱片公司,但是他们的唱片做得很好,不是说花多少钱去录音或者去包装,而是听起来感觉是对的。音乐就是要听起来感觉是真诚的,那么这么一票新的声音,就是做到了这一点。反而是签到大的唱片公司的艺人,会受到各种束缚,做起音乐来缩手缩脚。用简单的器材花简单的钱,聪明的人运用网络,还是可以把自己的音乐推销出去,赚不赚钱先不说,可是大家都听到你的音乐,做音乐的人不就是为了这个吗?那么这样的新的声音,其实已经影响到更多的人,比如陈绮贞就已经在内地和香港有了很多听众,她办演唱会也有很多人去听,她的东西清新、自然、都市,回归到了人们听音乐的时候那种最初的感觉,那些多余的编曲和华丽,大家多少都有点腻了。其实一把木吉他,好听的嗓音,清新的唱,那种力量不会比其他的东西差的。这种力量在未来几年中我觉得会慢慢地燃烧。”
张震岳回忆,当初他的专辑《秘密基地》在台湾卖到30多万张,现在能卖到1万多张就偷着乐了。台湾唱片业不景气,公司纷纷倒闭,包括滚石这样的公司都面临困境,尤其是那些边缘歌手,感到困惑和恐慌。“但是时间久了,反而能看出来大家的能力在哪里,现在看来大家都很快乐,在做音乐过自己的生活,现在台湾这样小的品牌越来越大,这些年轻人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样很好,并且也会刺激到主流市场,现在听音乐也许并不需要买,只要上网就能听到,如果唱片公司还要像从前那样贩售音乐的话,只会吃力不讨好。我觉得唱片公司也应该要反省了,为什么那些小的音乐人会知道现在大家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音乐,大的唱片公司只知道去看报表却不知道底层的意义在哪里,而小的音乐人卖掉几百张几千张就很开心,不需要看什么报表,小投资会有小的回报,大的公司面临的是更大的风险。”现在张震岳反倒有些自信,因为符合这种类边缘型歌手的市场在慢慢形成。
对比台湾,张震岳认为香港的音乐人不如台湾音乐人有想法:“香港大多都是外来的文化,这样的冲击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灵感和变化,但是他们做出来的东西真难听,完全就是商业操作,跟我想的不一样。台湾虽然跟香港比起来很多资讯都比较慢,比较土一点,但是那个自我的文化意识很高,很有自信。我觉得香港的音乐没有自信,所以才把自己包装成那个样子。我觉得可能是冲击太多反而不知道去选择,台湾的很多都是自发的,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很牛于是就拿出来给大家听,但是香港人就很怕别人会否定自己。”另外,张震岳对内地歌手一首歌唱10年的做法感到不解,“竞争有时候是来自于自己跟自己的竞争,红了之后更努力地去创作,让人家觉得在进步”。
与很多音乐人一样,有段时间,张震岳出版了几张电子音乐的唱片,而最近的《思念是一种病》又回到干净简单的状态,他说:“音乐本身就是玩,如果把自己局限起来就不好了。听到好玩的,有兴趣的话我就会去试试看,所以我会做一点实验的东西。这样去做的时候我会觉得很过瘾,不用顾及市场,就是玩音乐。不管是《秘密基地》还是《有问题》,我都找自己的定位,我喜欢每到一段时间让自己‘下去’一次,不用把自己一直逼到高处然后自己下不来,我得要去思索有什么东西可以去写;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能给他们的又是什么;我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我觉得好听的是什么……这些都在我思考的范围之内。我觉得创作者写出一首歌,一定要做出自己鸡皮疙瘩都起来的那种好的音乐,自己先让自己感动,要不怎么去感动别人呢?如果就是觉得‘反正我现在很红啊,卖出来都赚啊’,那是错误的。”
谈到马上进行的“纵贯线”计划,张震岳说:“我进入到他们的音乐很容易,他们进入到我的音乐里却很难。”对于滚石公司的超级组合计划,也是模仿西方超级组合的方式,60年代有“盲从信仰”,90年代有“威尔伯里斯旅行”。而滚石唱片公司老板段钟谭一直有做超级组合的想法,希望能利用这几个人的影响刺激一下唱片业,但是一种传统营销模式受到新的冲击,靠这样的超级组合方式让唱片业振兴,近乎痴人说梦。不过这件事对张震岳来说还是很新鲜的,毕竟这么多年头一次跟他的老大哥们合作。
“曾经台湾主要就是‘飞碟’和‘滚石’两家唱片公司,那时候‘飞碟’主要都是偶像歌手,而‘滚石’大多是创作歌手,人长得也就是还好,可是很有个性,做出来的东西也是强而有力的。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是选择听‘滚石’唱片的,所以对他们3个人也很熟悉,周华健出来的时候我非常喜欢他,现在他们3个人当中周华健算是最会唱歌的,李宗盛是里面最开心的,罗大佑就是很严肃的,而我就是一个小弟。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偷听偷学。”张震岳说,“他们讲的笑话也不好听,一个很不好笑的笑话他们一起笑得乱七八糟,但是跟他们相处很愉快,因为会学到很多东西,像李宗盛大哥弹吉他的技巧很特别,是我很欣赏的;大佑老师很会即兴创作;周华健很会唱,随时随地一个高音就可以拉上去,我们都做不到。”
提到张震岳,就免不了要提到周杰伦,因为他们都属于比较“各色”的歌手,在张震岳眼里,周杰伦是个更有野心的人,“我俩的风格截然不同,所以对于我来说在市场上没有任何冲突,我比较懒,工作做完了就想休息,因为我只有在音乐中才能得到乐趣,其他的东西能快点结束就快点结束。但是周杰伦的野心可能就要更多一点,想演戏想当导演想做音乐,也许他能从这些得到更多快乐,但是我就是音乐。他出来之后的确带动了一股风潮,很多周杰伦式的音乐和制作都出来了。但是我的东西没有人能学得来,有人学一定很怪很糟,我的位置不是很高但是很独特,这就是我想要的。也正是在这样的位置才有进步的空间,而且我很开心,不上不下但是也没有人跟我抢,我觉得这是我的优点,现在多少人想取代周杰伦,又有多少唱片公司能找第二个周杰伦,但是没有唱片公司想找第二个张震岳。”■
(实习生张萌萌对本文亦有贡献) 张震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