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的茶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杨葵)

自打戒了酒,一班友人的定期相聚改在茶城。马甸桥边的福尼特,或者广安门外的马连道。

聚会定在茶城有两大好处。一是有熟人开店,可以赖着不走,一坐一下午,好茶敞开喝。折合成营业茶馆的定价,怎么也得好几千块钱。运气好,朋友中有人舍得往出拿极品,又当别论。总之常有赚了的感觉。

另一好处是:茶城闲人多,来来往往的,其中不少熟人套熟人。有缘千里来相会,碰上了,就坐下一起喝一起聊,就常常能听到、看到不少趣人趣事。比如前不久,在朋友店里正喝着,进来一对母女。母亲五六十岁,女儿三十岁上下,与店主热情招呼。显然又碰上熟人的熟人了,母女俩迅速加入我们共聊。

阿姨特有范儿,举手投足有板有眼。后来得知,早年在部队文工团如此这般,难怪训练有素。阿姨的女儿很健谈,而且总揽全局的话多,比如:茶嘛,无非分儒、墨、释、道四大类……阿姨的社会经验到底丰富些,不时打女儿的手:小孩子家家的,话太密了啊!这么多文化界的叔叔坐这儿呢,话太密了啊!

问女儿干吗的,说是搞色彩的。很奇怪,愿闻其详。女儿就说了:“色彩里的学问大了去啦,你们知道么,色彩会左右人的心情,左右人的健康,甚至左右社会经济发展。”见我们听得发愣,女儿似乎得了鼓励,继续往深处探微:“你看明清两朝的色,虽然正,无奈被切得过于细碎,就不如唐的色,全是大块。所以明清人细弱,唐时人健朗……”风格就是这样,当总揽全局成为一种风格,就说什么都小不了。哪怕买盒包子或者一碟泡菜这样的柴米油盐琐事,都会牵动到全球粮食危机、生态平衡这样的宏大主题。

逛茶城,且能坐下来,和店家一同品茶的人,都是不同程度的闲人。正因都闲,所以聊得起来。遇到的神叨叨的闲人多了,慢慢发现一个规律:生活节奏紧张的人,日子过得都相似——不妨想想CBD街区急匆匆走着的那些才俊们;而闲人,各有各的闲法儿,有人玩石头,有人玩玉,有人玩色彩,还有人玩酒——那天那对母女和我们相见恨晚地聊到天黑透,临别时阿姨说,藏了一瓶70年代的茅台,下次共喝之。阿姨还说,那可是女儿酒。■ 闲人茶城

上一篇: A老太和B老太
下一篇: 羊肉焚烧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