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的开水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喝开水”还是“喝天然水”,这大概将是养生爱好者之间永远纠缠不清的问题。曾见“开水派”拉出布罗代尔,说他在《15世纪至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一书中说过:“中国人喝开水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个传统为西方所缺乏。”查证了一下,确实在第三章找到专谈“水”的一节,提到中国的几句是:“至于中国人,他们不仅认为水因其来源不同而具有不同特性,并且讨论污染的危险;他们主张生水必须煮沸后方能饮用。中国人只喝热水,这个习惯必定对居民的健康大有裨益。”原文注:这段论述引自1977年一本名叫《Food in Chinese Culture》的书,作者是全名不详的一位K.C.Chang。
然而,从这段辗转了几道的文字,很难看出身为史学家的布罗代尔曾给中国人喝开水下了明确的“4000年”定义。真要追根溯源,考证可用于烧水的器具出现的时间是种办法,不过,因有鼎、镬之类出现便断定夏商乃至黄帝时代已经有煮水喝的习惯仍不可靠。从已有的考古发现看,当时这些“锅”中煮的大多是肉食与谷物。例如《周礼》中“亨人共掌鼎镬,以给水火之齐”不是在烧水,而是在把握炖肉的水分火候。有可能成为早年的专职烧水器的,是众说纷纭的仰韶文化带耳小口尖底瓶。这些形状怪异的陶瓶最早被视为“汲水器”,后有以考古学家苏秉琦为代表的“祭器或礼器”说。认为尖口瓶有“烧水”功能是近年一位韩文彬先生的主张。韩先生认为:尖底瓶的结构不适合汲水,应是古人“给其注水、转动煨火烧水熬汤的专用炊具”。可惜,反对的意见同样富于实证精神:考古发掘并未发现仰韶时代有专门的器座或灶孔用来插放尖底瓶,若用于烧水,只能将瓶子插于火塘柴灰之中,对于“虚则倒斜、中则正、满则覆”的尖底瓶来说,煮一瓶开水比灌一瓶冷水更危险也更不合理。
不管用什么煮,中国确实早就知道“开水”。古人将热水称为“汤”,冷水才是“水”,所谓“见不善如探汤”、“日中如探汤”,都是以开水比喻,至今陕西方言中仍保留有“汤”的这层“白开水”本义。不过,有汤水之分依然不意味着古人已经执著于喝开水。曾有人以《孟子》中“冬日则饮汤”一句论证古人以喝开水为习,但原文还有后半句:“夏日则饮水。”又有《论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仍是冷水。《礼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考”,孙希旦集解“饮有浆醴之属,今但饮水而已,饮之贫也”,也只是感慨原特指“饮酒”的“饮”字如今“贫”到了冷水亦可饮,没说尽孝道应该以白开水伺候。早期“汤”作为热水用于“洗涤”的意味,甚至远多于用于“饮用”,“温泉”一意也源自于此。“荡”字本作“”,上“汤”下“皿”,可惜不是汤盆或是水杯,而是一种“涤器(《说文》)”,近似现在的脸盆;“荡”的“摇动貌”含意也来自“涮洗脸盆”的动作。
夏商时古人已清楚不同水质对人体有影响,凿井时也会对水源进行一定过滤处理,但并未强调喝烧过的水,反有“有疾则饮酒食肉”(《礼记》)的建议。在那个“庶群自酒”的全民“崇饮”年代,不同种类的酒恐怕是比白开水更普及也更受欢迎的饮料。今人所谓“烧”水,古人言“煎”。为防病而强调“煎水”的记载事实上并不多见,宋人《鸡肋编》中算是有难得的一段:“世谓西北水善而风毒,故人多伤于贼风,水虽冷饮无患。东南则反是,纵细民在道路,亦必饮煎水,卧则以首外向。”宋代“西北”大体包括今天山西、陕西、甘肃的大部分和青海的一小部分,“东南”则与今天基本一致。这一段强调了在部分地区喝开水的重要,但也反证“煎水”还并未成为各地普遍的习惯。若论养生,高深不过孙思邈,他的《千金翼方》专门有《服水经》一卷:沐浴净衣烧香扣齿鸣天鼓、左三咽右三咽中三咽。繁琐程序不少,唯独没说要把水烧开,否则该叫《服汤经》。
关于中国人自古喝开水的另一种流行证法是:喝茶必烧开水。民间传说茶是神农发现的,还说神农善于养生,只喝煮过的开水,某次烧开水时锅里掉了片叶子进去,于是有了茶。然而《古史考》云:“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神农时恐怕还没有能烧水的“锅”。目前关于茶文化最早的考古证据来自河姆渡遗址,这些证据显示:原始茶当是一种粥羹状食物。看似不经,却有唐以前古人的煮茶法为旁证。所谓“煮茶”,即将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与茶叶放在水中同煮。陆羽创煎茶法,将碾罗后的茶末投入煮沸的水中煎煮,只略加细盐调味,至此茶才“清淡”了些。说到“烧开水”,陆羽堪称古代第一高手,他的《茶经》首次记载了专用烧水器“鍑”(鍑呈敞口锅状,方便观察水沸情形,故而后来有“候汤”之说),还提出“三沸”:“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今人考证,一沸约85℃,二沸约90~95℃,三沸是100℃。“三沸”最符合现代“开水”定义,可惜于煎茶却被陆羽嗤为:“已上,水老,不可食也。”此后煎水的火候成了各代茶论雅辩的焦点之一,可惜无论“老嫩”,那锅开水始终都只是茶的陪衬,不曾听说有哪位雅士单候这锅“汤”喝的。唯一可庆幸的是:过“老”的开水被讳称为“百寿汤”。现今有人论证,为减少有害的卤代烃和氯仿含量,应将自来水烧开后继续沸腾3分钟再饮用,倘在古代,这也该算是“千秋万寿汤”了。■ 尖底瓶开水古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