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舌俱乐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殳俏)

嚼舌俱乐部0

不知道是谁最早发明了“嚼舌”这个词语,用以形容那些对丑闻、奇闻、逸闻、花边新闻津津乐道、孜孜不倦的人们。舌头是块神奇的肌肉,上下左右地动弹,使得着边际以及不着边际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播出去。爱嚼舌的人们自然也需要用美食来佐八卦,也许嚼舌的发生地点在某个低俗的小酒馆,也许嚼舌的场合在某个充满了衣香鬓影的高级餐厅,但无疑配合嚼舌的最佳食物也是舌头,各种动物的舌头。一边嚼舌,一边真实地大嚼舌头,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嚼舌俱乐部的最惬意大餐。

最市井的舌头莫过于鸭舌,不上大雅之堂,却可以成为茶余饭后的绝好零食。张爱玲描绘自己爱上吃鸭舌的微妙感觉,有种口舌之间的能工巧匠的快感,用牙齿咬住鸭舌最肥嫩的部分,轻轻一吸,便留下了舌头中间的那根小细管子。中国人一向热衷这种类似嗑瓜子或者吸螺蛳般的口腔活动,吃鸭舌也是种最魅惑的吃肉方式。洗干净的鸭舌大多用酱或者香料来卤,制成之后有浓烈的香气,嚼完十几根鸭舌,自己的舌头自然也就沾上了那种浓烈的味道,任何难笑的笑话在此时脱口而出,任谁也会捧着发麻的腮帮子忍俊不禁的。

另一种中国人最爱嚼的舌头是猪舌,有时候用卤的,有时候用熏的,有时候用糟的,制作的方法又多了好几种。鸭舌更多的被女性所钟爱,猪舌则更受男性的欢迎。小时候放学回家之时,有时跟大人去卤味店买熟菜,未近18点,不锈钢盘子里的猪舌大半已经销售一空,只剩下一两条巨大的淡粉灰的完整舌头孤零零地留在卤汁满满的盘子里,不禁让人想象着,再过二三十分钟,谁会把它们买回家,在吃完正餐之后,把味道浓重的舌头切成片,配着老酒,几个男性的亲友在一起讨论讨论本埠头条新闻。

最普通的舌头食物是牛舌,切得厚厚的用黄油烤,或是片得薄薄的用炭火微熏,都是老少咸宜的味道。对于大多数欧美人来说,牛舌恐怕是他们唯一能够接受的动物舌头。任何亚洲人吃着鸭舌、猪舌或其他动物内脏的时候,欧美人都会敬而远之,除非你对他们温和地打比方:“看,吃这个就跟你吃牛舌一样。”他们才会略有些悟到。甚至有些欧美人,连牛舌都是禁忌,因为他们相信,发出语言的器官都是有灵性的,也许潜藏了部分的灵魂。以前有个英国人对我开玩笑说“别跟我提任何用来吃的舌头,除了猫舌”。当然,这只能说明他什么舌头都不吃而已,猫舌在西方食物中的意义,只是一种烤制的小饼干。

据说马舌和海豹舌都能吃,但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胆量,亦没有这个兴趣。如果只为猎奇而吃,那就失去了真正品鉴美食的标准,于真正的口舌快感也没有什么帮助。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倒是吃到一次鲸鱼舌。某天去一家熟识的寿司店,店长盛情地邀请尝一下鲸鱼舌、鲸鱼肥腩和鲸鱼瘦肉,说是难得的美味。厚厚的三小片鲸鱼舌,微黄,晶莹剔透,跟其他鱼生一样佐以芥末来吃,味道鲜甜,并且特别丰腴,弹性十足,用力嚼时感觉油脂满溢。比起陆地动物的舌头的味道,带着更多的海洋的气味。相比鲸鱼舌,鲸鱼肥腩和鲸鱼瘦肉倒是没有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只是吃完后,店长介绍说,一条鲸鱼的舌头,大概相当于一到两个成年男性的体重,这样的比较令人吓了一跳,同时立刻感到,如此巨型的嚼舌活动,也许真让普通的人生有点消受不起呢。■ 俱乐部嚼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