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海啸中的汽车危机
作者:李三(文 / 李三)
( 9月16日,通用汽车公司在百年庆典之际,于底特律的总部推出以电力驱动为主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
在黑色的星期一后,通用汽车公司的百年庆典如期而至。9月16日,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出现在美国底特律、中国上海、德国吕塞尔海姆、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巴西圣保罗5个城市通用百年庆典仪式的大屏幕上,通过网络,他和5个城市的员工同唱生日歌“Happy birthday”!同一天,福特公司的办公大楼也为通用汽车亮出了“Happy 100 GM”字样的灯光造型。
这些温暖的画面仅仅是底特律片刻的记忆,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危机危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逼近这座汽车圣城。在华尔街金融海啸中,福特公司股价一日就曾下挫22%,创出26年来最低,通用公司的股票更是跌出了近60年来最低。据有关数据统计,9月份北美汽车销量下滑26.5%,比有关专家预测的数据还要悲观。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的底特律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公司,为推进贷款事宜不惜奔走游说。
拯救计划在10月1日终于有了结果,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字批准授予美国汽车制造商250亿美元低息贷款。
底特律告急
不夸张地说,底特律的兴盛与衰落都和汽车产业牵连在一起,这座城市最辉煌的时候聚集着180多万人,其中大多数为汽车产业工人。但在风云突变的2008年,汽车城的失业率达到了1930年来的最低点——18%。目前,底特律的失业人数达到了1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与汽车产业相关,他们有装配线上的工人,也包括一些汽车公司的中层经理。
汽车金融本来是美国汽车整个产业链中,为数不多盈利的项目,但是,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发生改变。通用金融服务公司(GMAC)已经成为通用汽车新的负担,通用公司今年第二季度155亿美元的亏损中,就有13亿美元用来填补GMAC的亏空。一年前GMAC的利润有2.93亿美元,今年二季度的亏损就有25亿美元,被租赁的SUV和卡车大幅度贬值,是导致通用金融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
由美国而漫延全球的金融海啸,使汽车工业受到重创。一方面,股市崩盘以及金融危机重创实体经济,令人们收入减少、购车者购买力下降,市场需求加速萎缩。另一方面,汽车企业营销收入大幅减少,现金流吃紧,而融资难度加大,因而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先因为汽车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太大,占美国经济的比重大概在4%~5%左右,经济不景气会直接波及汽车业。徐长明告诉记者:“特别是美国,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大部分汽车产业50%的利润来自汽车金融,美国的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时候已经是零首付,或者首付很少就可以把车开走,这是汽车公司为了刺激消费者买车采取的政策。”在美国,汽车消费的信贷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既包括银行在评价个人信用等级后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也包括汽车企业自身金融公司向个人提供的购车贷款及租赁服务。
现金紧张是危机的开始,美国汽车贷款商发现,借贷者偿还车贷越来越困难,今年第二季度,逾期30天的欠贷较上年同期增长了9%,逾期60天的欠贷增加了11%。美国一份分析报告称,有大约250亿美元汽车贷款被拖欠。与此同时,借贷者的信誉也在恶化,大约57%的借款人信贷评级为优质,低于两年前的61%。这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未来还将有更多麻烦。
理特管理顾问公司中国区总裁托马斯·席勒(Thomas Schiller)分析称,考虑到美国通过金融手段销售汽车的比率占整个汽车消费的80%,未来几个月,汽车企业会面临更大压力。
底特律的“蝴蝶效应”
事实上,蝴蝶效应已经显现,美国经济的萧条已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整个欧洲汽车市场的疲软。在欧洲大陆,8、9月份的销量大幅下滑,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汽车市场下滑的幅度均超过20%,俄罗斯汽车销量连续4年的高速增长在9月份被终结。被世界汽车业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今年表现虽优于全球车市,但也出现了8、9月份连续负增长的“黑色三季度”。日前,美国通用汽车亚太区总裁尼克·瑞利(Nick Reilly)将中国汽车市场2008年的增长预期从他3月份时预计的12%~15%下调到11%~12%。通用将中国市场销售下滑归咎于奥运会、股市下滑和油价居高不下等因素。
今年10月的巴黎国际车展也难脱金融危机的恐慌气氛,戴姆勒总裁蔡澈在为新款奔驰车揭幕所做开场白的调子很低,他说,金融危机显然正把汽车行业拖向危险的领域,每一个大企业都无法免疫。大众汽车总裁文德恩也表示,金融危机正在加剧对汽车行业的冲击,它正在从北美向欧洲蔓延。
费迪南德·杜登霍夫教授(Ferdinand Dudenhoffer)是德国最权威的汽车专家之一,在他看来,目前的金融危机不但使美国的几个大汽车制造公司遇到很大麻烦,也很可能导致德国汽车陷入空前的销售困难。他的预测很不乐观,他认为德国市场2008年销售已经没有太大余地,新车销售量很可能只有310万辆,2009年可能还要差,甚至可能还达不到2008年的量,大概只有300万辆。
一些最近几年一直保持高增长的市场如中国和巴西也没有想象的那样好。金融危机给德国汽车行业带来的威胁还不只是汽车销售数量的减少,销量减少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就业位置的减少,杜登霍夫教授说:“根据我的预计,德国明年将减少一两万个就业位置,未来10年德国汽车行业可能损失10万个就业位置,从整个欧洲来看,很可能一些工厂要关闭,比如福特在德国科隆的工厂。当然,与汽车工业有直接关系的供应商也同样面临关闭或者倒闭的可能。”
在这位汽车专家看来,德国汽车工业未来3年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们首先要开始自救,自救的最好方法是能够向市场推出更多更节省能源的系列车型。
在参加汉诺威卡车展览期间,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维斯曼听说了“底特律拯救计划”,表示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他们在市场研发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上世纪90年代,当时原油价格相对廉价,美国的几个汽车公司热衷于开发大排量、高油耗的车型,在石油价格不断走高的时候,这样的产品必然首先遇到麻烦”。
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观点截然不同的声音来自德国两个汽车部件供应商——大陆和博世公司,这两家公司在世界上最大的几个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列,他们不但是德国几个主要汽车制造商的供应商,同时也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主要部件供应商。或许是因为有上游利益,这两个公司的负责人认为:美国汽车工业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所有的支持和帮助都是必要的,在美国政府给银行提供了上千亿美元的帮助以后,给汽车工业提供资金支持是很必要的。
去年12月,美国国会批准向汽车工业提供25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旨在帮助汽车制造商研发制造小型节油汽车。现在,这250亿美元的贷款却被视为底特律的“救命钱”,汽车巨头们为了融资纷纷游说,努力说服布什政府和国会接受他们提出的500亿美元的3年救助性贷款方案。在这个方案里,美国汽车工业希望明年能够得到250亿美元的第一笔低息贷款,后年再获得150亿美元,2011年最后一笔贷款为100亿美元。
变局一触即发
有关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记载中,汽车巨头的兴衰作为经典案例中的一个屡被提及。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来临前,美国刚刚经历了近10年的黄金时代,以汽车行业为例,1920年产销尚不足20万辆,到1929年已经突飞猛进到300万辆。然而,大萧条来临后,仅3年,美国汽车工业就下降了95%!与汽车业密切相关的钢铁业在1932年只有12%的产能勉强运转。通用汽车公司是当时美国汽车业的龙头老大,其年产销量也直线下降,1932年的时候出口只有42万辆。在这场持续到1933年的大萧条中,美国汽车的“带头大哥”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每股73美元跌至8美元。
大萧条改变了很多,如果说在众多变化中还有那么一点点积极的个案,那就是产业重组,大量汽车厂倒闭,物竞天择的生存法则再度应验,具有实力的厂商通过兼并和重组,最终初步形成了美国“三大”为首的汽车产业格局。萧条过后,总统罗斯福新政,通过财政和税收杠杆手段启动消费市场,这时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适时推出新产品,在市场大获全胜。
随着金融危机的恶化,汽车业重组的消息逐渐多起来,密歇根汽车业智囊机构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戴维·科尔预期有一系列交易将“很快进行”。
尽管消息面涉及的汽车巨头还只是谨慎地表态,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些传闻也并非是空穴来风,汽车业的变局一触即发。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克莱斯勒正在与通用汽车及法日合资集团雷诺-日产就广泛合作事宜进行谈判,克莱斯勒表示“正在考虑若干潜在的全球合作伙伴”。有消息称,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的合并谈判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通用公司高层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定期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纽约时报》报道,通用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的控股企业瑟伯勒斯资本管理公司一个多月前开始会谈,考察双方合并的可能性。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福特已经与一些日本企业接洽,考虑出售马自达20%的股份,印度塔塔汽车集团可能是潜在买家。
……
扑朔迷离的消息面充满了不确定性,然而,市场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华尔街仍在风雨飘摇中,消费市场遭受重创,轿车销量进入寒冷的冬季,底特律的拯救计划能让市场苏醒吗?这与其说是一个期盼,不如说是一个悬念。■ 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