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萤火虫

作者:王星

在我印象中,小学三年级的那个暑假始终带着点不真实的梦幻色彩。也许因为那是个没有多少大人出现的暑假:低矮昏暗的大房子里只有我和堂姐两个人,白天我们在吱嘎作响的地板上挖空心思地编造各种追逐游戏,晚上把自己埋在一堆不着边际的杂志里消磨时间。那只萤火虫就是在这样的夜晚飞进屋里的。我们抓住它,装进一个玻璃药瓶,关上灯,用它照亮了随手拽来的一本杂志。

晚年在热河巡狩的康熙也许曾和我们当年一样无聊而亢奋,否则他多半不会有心思去验证那条古人逸事。康熙曾谕大学士等:“书册所载有不可尽信者,如云囊萤读书。朕曾于热河取萤数百,盛以大囊,照书字画竟不能辨。此书之不可尽信者也。”康熙针对的自然是著名的“车胤囊萤”:“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但康熙这通颇具实证精神的考证却显得有点费力不讨好。首先,总有人坚持说“车胤囊萤”贵在精神而不在其可行性;更糟糕的是,后世不时有人做出过结果相反的试验。近年就有题为《“囊萤照读”是可能的》的文章,作者“流荧”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萤火虫的照明能力。

从动物学上看,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组成的。发光器的发光起始于传至发光细胞的神经冲动,原本处于抑制状态的荧光酶被激活,与发光细胞中一种被称为“荧光素”的含磷化学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伴随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出,同时反射层细胞将发光细胞所发出的光集中反射。研究还发现,发光时萤火虫体内一个荧光素分子只能释放一个光子,荧光酶能使荧光素百分之百地转变成光能,荧光不含红外线、紫外线,波长约为600纳米,依此测定,1000只萤火虫所发出的光约相当于一只20瓦的电灯泡的亮度。

换而言之,数百只萤火虫好歹也够上一根蜡烛的照明度了。我益发好奇康熙的试验在哪儿出了问题。回过头再去仔细看车胤的萤火虫。目前全世界的萤火虫约有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各地约有54种。不同种类萤火虫的体长自不足0.5厘米至2厘米以上相差甚大,虽然理论上在卵、幼虫、蛹、成虫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光,但各种类间有所差异,甚至不同种类雌雄的发光方式也各有不同。由于环境污染,萤火虫的群落正在不断缩减,想准确找到当年车胤的萤火虫几乎已不可能,只能大体推测。车胤的出生地以及囊萤读书处经多方考证倒已有定论。《晋书·车胤传》载:“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此处的“南平人”实指今湖南澧县人,具体为新洲乡车渚村,正处洞庭湖北岸。上世纪50年代“流荧”所捕的萤火虫得自湖北汤池,或许与车胤的萤火虫同出一脉。“流荧”的记载是:“那些萤火虫身长约1.5厘米,装进瓶里,死后尾部仍然发光,二十几只就够用了。”2003年,武汉附近还曾发现了一种全身能发出20多个光点的多光点萤。由此看来,车胤当年读书之地很可能萤火虫种类繁多,而且“功率强大”,是地处热河崖口之内、塞罕坝以南的木兰围场所难以比拟的。

再仔细看看,还能发现季节问题。《晋书》中说车胤“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只提到了夏季,而康熙去热河理应是在秋天。除了在台湾和云南,萤火虫大多以老熟幼虫过冬,第二年4月出来活动,5月化蛹,大约要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变为成虫,成虫则在6月间产卵,卵再变成幼虫,通常一年一世代。既无地利也无天时,当年康熙一时兴起做的试验效果不理想也就难免了。

依照萤火虫的习性,车胤应该还占了另外一个便宜。萤火虫成虫的发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求偶行为。曾经有人试验将雌性萤火虫放在窗口,结果连续数天都吸引到雄性萤火虫在窗口附近徘徊。假如依史书所言,车胤日日囊萤苦读,只怕他的书庐早成了当地萤火虫的约会胜地,《格致镜原》中所说的恐怕也不只是怪谈:“车胤好学,常聚萤火读书,时值风雨,胤叹曰,天不遣我成其志业耶。言讫,有大萤傍书窗,比常萤数倍,读书讫即去,其来如风雨至。”

固然是求学之心可嘉,“囊萤”的做法对于萤火虫本身还是有些残忍。萤火虫蜕化为成虫后平均存活5天。这段时间它不吃不喝,四处招摇只为寻找配偶。一旦交配,雄虫马上死去,而雌虫也会在产卵后死去。书上说到处飞的都是雄虫,而雌虫只伏于地面。我倒希望能确信当年我们逮到的是只雄萤火虫,这样能对这个只在我们手中存活了一夜的小虫子的命运略感宽慰些。那个暑假的夜晚我们没有苦读的愿望,只是无比好奇地拎着它照亮一本电影杂志的封面。封面上明星的名字很特别,故而记到现在,是恬妞。■ 康熙

上一篇: 唐豪瑟
下一篇: 不飞就已经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