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adeus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在通俗的古典音乐史中,莫扎特的全名算是“Wolfgang Amadeus Mozart”,其中的“Amadeus”格外具有魅惑力。据说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对莫扎特崇拜得无以复加,为表达自己的敬意,他决定在自己名字里加入大师的名字。霍夫曼原名“Ernst Theodor Wilhelm Hoffmann”,此后变为“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也即后世所知的“E.T.A.霍夫曼”;“Wilhelm”换成了借自莫扎特的“Amadeus”。选中“Amadeus”,霍夫曼绝对是经过了精心考虑:直接将“Mozart”拿过来用太张扬,“Wolfgang”太过普通,“Amadeus”不仅与大师沾边,还另有一层好彩头的含意,即所谓“上帝的宠儿”——至今仍有不少人相信:“Amadeus”这个拉丁名字的含意是“为上帝所爱的人”,而这层含意简直与莫扎特的天才匹配得无以复加。
倘若追根溯源,不知“Amadeus”是否会让许多人失望。首先,“Amadeus”原本不是莫扎特名字中的一部分。莫扎特正式登记的受洗名是:“Jo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Joannes Chrysostomus”是莫扎特的“圣徒名”。根据天主教传统,1月27日是这位圣徒的斋日,故而生于当日的莫扎特要“继承”他的名字;“Wolfgangus”是“Wolfgang”为适应教堂使用而做的拉丁变形,实际上是莫扎特外祖父的名字;有了外祖父不能忘了祖父,接下来的“Theophilus”就是承继自莫扎特的祖父。后来还曾加入过“Sigismundus”,那是为了以此向叫这个名字的顶头上司大主教表示敬意。总体来说,整个名字亲属关系清清楚楚,完全符合那年代最常用的造名法,并无新奇独创之处。
“Theophilus”看来有些眼生,但它却是传奇的“Amadeus”的前身。“Theophilus”源自希腊文,意为“上帝的朋友”。这个名字自莫扎特诞生后没几天就开始经历一系列仿佛传话游戏一样的翻译变形史。在给多年挚友汇报自己儿子诞生的书信中,父亲利奥波德将自己儿子称为“Joannes Chrisostomus,Wolfgang,Gottlieb”。“Gottlieb”算是“Theophilus”的德语版本,但意思略有差异,含意更接近“上帝所爱”。从1770年起,“Gottlieb”成为意大利语的“Amadeo”,相信这也是为了当时在意大利巡演宣传的需要。1777年之后,“Amadeo”变成了“Amadè”。
莫扎特本人显然偏爱“Amadè”这种写法,他在签署婚约时使用的就是“Wolfgang Amadè”。令无数人为之动容的“Amadeus”事实上很可能只是恶作剧的产物:莫扎特写信时经常将自己的名字倒写,譬如“Mozart Wolfgang”或“Trazom”;在同样有这种“文字游戏”嫌疑的一封家信中,莫扎特自称“Wolfgangus Amadeus Mozartus”。这显然不是一个严肃的署名,因为写日期时莫扎特同样在每个词的结尾都加上了“us”。1998年,在奥地利发现一份1787年的公文档案,其中提到一位名叫“Mozart Wolfgang Amadeus”的先生前来申请返还替朋友签写的保证书。这是莫扎特生前在政府档案中留下的唯一作为“Amadeus”的证据,只是那种颠倒的署名法显然又带着某种恶作剧意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Amadeus”是在莫扎特死后才获得“新生”的。莫扎特的遗孀康斯坦茨似乎对这个名字有特殊的偏爱:莫扎特的死亡证明上使用了“Amadeus”;此后康斯坦茨为抚恤金而递交的申请书中使用的也是“Amadeus”,宫廷的回复函件同样延续使用了这一称呼。然而,18世纪最早一批莫扎特的传记作者使用的仍是“Gottlieb”。1791年12月,在布拉格举办了募捐音乐会,打出的招牌也是纪念“Wolfgang Gottlieb Mozart”。“Amadeus”的流行始自1810年左右,也即E. T. A.霍夫曼改名前后。自19世纪起,尽管有许多学者坚持使用“Amadè”或“Gottlieb”以示正统,“Amadeus”仍开始以绝对优势成为莫扎特最通俗的名字。
尽管并非“原装”,“Amadeus”好歹还算是顺着“Theophilus”的路子一路变形下来的,怎么也不能否认它确实是莫扎特名字的一部分。最要命的是有语言学者指出:“Amadeus”的准确含意是“爱上帝的人”而不是“为上帝所爱的人”。“Amadeus”由“ama”与“deus”两部分组成。“deus”自然是“神”,问题在于“ama”。古拉丁语用于表示“爱”的动词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就是“amare”。与更强调柏拉图式情感的“diligere”以及几乎专指“仁慈之爱”的“caritas”相比,“amare”多少带了几分尘世欲望的味道,由它衍生出的名词有“amans”(恋人)、多少带有些色情意味的“amator”(职业恋人)以及“amica”(女朋友)。奥维德写的那本古典泡妞秘籍在标题中就使用过它的衍生词,所谓“Ars Amatoria”(调情的艺术)。由此看来,“Amadeus”的含意似乎并没有人们原先幻想中那么脱俗,与其说是“上帝的宠儿”,不如说是“上帝的爱人”。
真正更接近“上帝的宠儿”的意蕴的其实是正经德语版的“Gottlieb”。追溯到此,实在有点为当年的E.T.A.霍夫曼觉得不值:费这么大劲换了个连自己都没搞清含意的拗口拉丁名字,还不如用念着顺口的“Gottlieb”,反正后人也不会在乎他是E.T.G.霍夫曼还是E.T.A.霍夫曼。■ 莫扎特amadeusAmad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