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孟頫的《滦菊图》
作者:李晶晶(文 / 李晶晶)
(
《滦菊图》(局部)
)
程琦,出生在辛亥革命爆发那一年,是近代著名的旅日侨商和收藏家,好古物,尤其是书画。原来常会在拍卖会上为了一幅字画和另一位书画收藏大家王己千一争高下,决不相让。几年前老先生去世了,家里人不知是睹物思人还是另有他情,将程老先生的收藏一次性出售。据说买家是台湾广达电脑的董事长林百里。
其实东西是谁买下的倒不重要,满足一下好奇心。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出售,让赵孟頫的一幅《滦菊图》,在数百年的私人递藏后,第一次公开出现在市场上,下个月将在香港苏富比进行拍卖。
这幅《滦菊图》手卷乃是赵孟頫画作中难得一见以时令花卉为主题的色绘珍品。在通高29.3厘米的黄地绢面上,赵孟頫仔细地描绘出数十种不同姿态、色瓣各异的菊花,用色着墨都极为全面。细致工整的“勾勒”笔法,以及包括透明的青、绿色和不透明的白、黄、紫和粉红来重彩填色的技法,都与晚宋宫廷画风类似。他为人所知的花卉画作另外只有一幅,是一个画册的散页葵花,如今已经破损严重,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滦菊图》手卷虽然没有款识,也没有日期,但是画家细心地将自己的“赵”字姓氏印章钤盖在了手卷右上角,第二枚印章“大雅”钤盖于右下角,以此定出画的边界。第三枚印章“赵氏子昂”则盖在最左侧中心以下的位置。这3枚小心挑选及精确钤盖的印章,为手卷的作画人提供了确切的证据。
通过手卷的印章,可以清楚知道它的记录始自元朝政府的奎章阁。天历年间内府收藏最盛,元文宗图帖睦尔达下令在秘书监外又设奎章阁,特授柯九思为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凡内府所藏古器物、法书、名画,均由柯九思鉴定。说白了,奎章阁其实就是一个官方的书画鉴藏机构。元顺帝时沿袭奎章阁旧制而设宣文阁,奎章阁藏品除部分赐予近臣外,大部分归宣文阁。
就这样,这幅《滦菊图》被赐予了元代名臣、礼部尚书潘迪。他是有史料记载的私人收藏者中的第一人。随后辗转经过几位明朝学者和画家之手,其中有邢侗和王延世,传至两位17及18世纪时期最著名的收藏家——梁清标(1620~1691)和安歧(1683~1742)。其后经安岐传入乾隆皇帝的内府收藏,便一直留在清宫,直至1911年。
“在这之后,我们推测《滦菊图》应该是由溥仪作为‘赏赐’赠给了他的弟弟溥杰。在手卷上钤有溥杰的鉴赏章。同时在《清代宫廷档案——宣统》之《诸位大人借去书籍字画玩物等粗账》中对这幅画也有详细记载。”香港苏富比瓷器与工艺品资深专家沈恩文说。
( 大仓喜八郎 )
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但仍住在紫禁城,尊号不变。为今后的生活打算,加之溥仪在他的英籍教师庄士敦的影响下,起了出国留学的念头。为了准备充足的资金,他开始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向宫外转移文物。作为逊位皇帝,他并不敢直接把东西拿出宫去,而是制造机会,让他的弟弟溥杰进宫陪读,由太监用黄绫将书画、善本包好,交给溥杰,放学后再带出宫外。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回忆说,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的精品。那时正值内务府大臣和师傅们清点字画,溥仪就从他们选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运出的总数大约有1000多件手卷字画,200多种挂轴和册页,200种上下的宋版书。1924年溥仪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点查毓庆宫的时候,发现了“赏溥杰单”,付印公布,其中说赏溥杰的东西“皆属琳琅秘籍,缥细精品,天禄书目所载,宝籍三编所收”,择其精华,大都移运宫外。赵孟頫的《滦菊图》就顺在这批偷运的字画里出了宫。
“现在说来,这次‘盗窃’行为或许可以说是救了这些古董、字画,不然说不定就在那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沈恩文所说的大火,是1923年6月26日,神武门内建福宫的那场大火。
建福宫花园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为历代帝后休憩、娱乐的场所。这个花园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经常作诗赋词加以赞美,还将众多自己喜爱的珍宝玩物存放此处,因此库房里堆满了古玩、字画、瓷器、彝器、珍宝。据记载,大火过后内务府呈报说:大火共烧毁房屋120间、金佛2665尊、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古书几万册。
此后,《滦菊图》被日本的大仓喜八郎男爵收藏。1837年大仓喜八郎出生于日本新潟县,是明治时期的实业家、大仓财阀的创始人。父亲是新发田藩的大名主。大仓喜八郎18岁时上东京闯荡,1865年创立了大仓屋枪炮店,并在戊辰战争中获得巨利。明治维新后,组建大仓组商会,着力于对外贸易行业和建筑业。
此后,在“台湾出兵”、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继续通过贩卖军火大发战争财,由于日俄战争中出资援助日军,获封男爵称号,一时被称为“政商”。同时,也积极地对朝鲜、中国进行投资。1902年以中国汉阳铁工厂借款为契机,涉足我国矿山、木材、银行、纺织等行业,并在大连设分店。1906年任满铁创立委员。1911年辛亥革命时应黄兴要求,为南京临时政府借款300万元。1912年,肃亲王善耆以100万元的价格,将历代肃王传下来的敕封金册抵押给大仓喜八郎……晚年与同为实业家的涉泽荣一等人一起创建了鹿鸣馆、帝国宾馆、帝国剧场等。
大仓喜八郎爱好戏剧、书道、邦乐等,对东洋美术尤为痴迷。据说义和团起义的时候,满载着中国美术品的俄罗斯船只进入长崎港,准备着如果在日本找不到买主,就前往美国。害怕文物散佚的大仓,就把它们全部买了下来。1917年他在自己家里设立了日本第一个私人美术馆——大仓集古馆,并在美术馆开幕这天,做了一个“中国宋元明清名画大观”的主题展览。《滦菊图》就被收录在这次展览的画册中的第30页,并对它做了详细介绍。
大仓集古馆是日本第一个私立美术馆,一直保存到今天。现在,该美术馆的收藏品包括绘画、雕刻、工艺品等各个领域的作品,数量已多达2000部。在当时出于拉拢一些中国文化人士的需要,大仓喜八郎常委派天津的“东亚文化研究会”有选择地高价收购少数高水平画家的作品。
日本战败后,各大财阀被一一解散。大仓财阀在中国所攫取的矿权也被中国人收回。在大仓喜八郎去世后,后人将《滦菊图》等多幅书画作品出售给旅居日本的侨商及收藏家程琦。程琦将它收录在1972年香港地区出版的《萱晖堂书画录》中,同时在《滦菊图》上钤上了自己的两方印章,并一直珍藏于家中,珍爱之情不言而喻。
曾经辉煌一时的大仓财阀因经营不善在1998年8月时申请破产,最终解散。而《滦菊图》还是那幅《滦菊图》。■ 字画滦菊图赵孟頫赵孟艺术溥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