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也需要证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袁越)
( 8月24日,为迎接2012年奥运会,伦敦举行盛大户外派对
)
伦敦奥组委主席在接受采访时说,伦敦奥运会将很难和北京相比,“好在伦敦不需要证明什么”。他这话的意思似乎是说,英国人祖上曾经阔过,不必再用奥运会打知名度了。
可惜历史书上不是这么写的。英国人特别喜欢证明自己的强大,19世纪中期,全球1/4的人口和1/5的土地归英国女王管辖,英国真正成了日不落帝国。可即使强大到了这个分上,英国人仍然要向世界证明自己强大,于是就有了1851年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The Great Exhibition)。英国人专门为这次博览会建造了一座“水晶宫”,建造费用全部来自民间赞助,不但政府没有掏一分钱,就连企业赞助都不允许。
博览会一共开了5个半月,参观人数超过600万,是当时英国总人口的1/3。主办方依靠卖门票盈利了1.86万英镑,如果水晶宫后来没有毁于火灾的话,还能挣更多。博览会把绝大部分奖项颁发给了英国展品,一举树立了英国工业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垄断地位。
卡尔·马克思很讨厌这个博览会,称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对物质的过度迷恋”。有趣的是,组委会却用赚到的钱在水晶宫附近修建了维多利亚和艾伯特艺术展览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科技博物馆,现在这3个馆仍然是伦敦最吸引游客的地方。
第一届博览会举办100年后,也就是1951年,英国刚从“二战”中恢复过来,就又举办了一次类似于博览会的“英国节”(Festival of Britain)。这次英国政府投资了800万英镑,试图证明英国人有能力重建好自己的家园。“英国节”把地点选在了泰晤士河南岸,这里一直被仓库和蓝领工人破旧的宿舍占领。伦敦政府早就想对这里下手,终于借此机会把工人们赶出了这块黄金宝地,把泰晤士河南岸建成了一条布满现代化建筑的步行街。如今这里到处是现代艺术馆和高档购物场所,蜂拥而至的外国游客们每天都要在这里扔下大笔外汇。
一晃又过去了50年,英国人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在了美、日、德、法等国的后面,甚至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不如了。这下英国政府坐不住了,于是,2000年1月1日,由政府投资修建的伦敦千禧穹顶(Millennium Dome)正式开门迎客。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直径365米,象征着一年365天。顶壳用12根100米高的黄色钢塔作为支撑,象征着每年12个月。英国人想用庆祝千禧年为由头,向世人证明自己老当益壮。可惜它太像是一个面子工程了,缺乏实际功效,结果票房惨败,日均参观人数不到1951年“英国节”的一半,引来国内外一片嘲笑声。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英国获得了2012年的奥运会主办权。这简直等于天上掉下来一块馅饼,英国人终于等来了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英国人想利用奥运会证明什么呢?答案早在半年前就初现端倪。今年3月,英国大使馆资助中国数家媒体的十几名记者前往英国参观,主题是“奥运创新科技”。看来,英国政府打算借此机会证明英国的科技实力仍在。
两个星期里,记者们走访了12个与体育有关的科技公司、医院和运动员训练机构,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接待。有意思的是,每处采访最后都会绕到中国来。比如,记者们参观了伦敦著名的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奥雅纳(Arup),对方除了介绍由他们参与设计的“鸟巢”和“水立方”外,又拿出一本早就做好的中文小册子,列举了奥雅纳在北京负责的所有项目。原来,包括央视总部大楼、首都国际机场、国贸三期和北京南站在内的很多北京新地标建筑都有他们的身影。
再比如,记者们参观了StadiArena公司在伯明翰的示范点。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负责把露天运动场改为室内体育馆和会议室的公司,据说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这一转变,大大提高体育场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这家公司的宣传片专门有中文版,其网站也有专门的中文介绍,其试图打入中国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英国残疾人健身器材设计认证机构(IFI)专门有针对中国健身器材市场的调查报告。擅长膝盖内窥镜韧带修复手术的施乐辉(Smith & Nephew)医疗器械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分部,正准备进军大陆。国际泳衣巨头Speedo则特别强调,虽然中国国家游泳队和Nike签约,但选手们仍然私下决定使用Speedo新推出的LZR Racer泳衣。甚至素来以体育见长的英国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也派专人向记者们演示了学校优良的训练设施,并向记者询问如何能够争取让中国奥运会代表团在2012年奥运会时选择该校进行赛前训练。
在记者们采访过的12家公司和机构中,只有软件分析公司ProZone态度相对冷淡。这家公司擅长对足球赛进行统计分析,能在比赛结束后24小时内向教练提供每位运动员详细的跑动路线,传球效率,以及所有你能想到的统计数据。在草草演示了一遍软件后,该公司的技术人员承认,这套软件和比赛分析结果收费昂贵,中国足球不景气,俱乐部很难承受这笔费用。
看来,英国政府宣传英国科技创新只是一个幌子,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借助奥运会,扩大本国产品在中国的销售。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向世人证明,英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仍然是全球顶尖的。
相比于英国政府的急切,美国政府就懒散多了。美国的科技实力有目共睹,美国政府不需要花纳税人的钱宣传本国的科技实力,早有中国记者主动上门了。■ 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