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滚石”留在民间的“大嘴”
作者:于萍(困困)( 老年米克·贾格尔多以雌雄同体、紧身瘦削的形象示人 )
“软绵绵的,像个女人!”1970年的一天,米克·贾格尔把一沓唱片封套设计草稿扔在了地上。那是由滚石乐队当时所属的Decca唱片公司设计的。从乐队1963年出道,他们就绑在一起,经历了闪烁着光芒的岁月。当时他们正在闹“分手”,在一起的时间也太长了,足以让最美好的回忆变得黯淡无光。米克·贾格尔感到厌烦,尤其看不上那千篇一律、缺乏力量的封套设计,走出房间时,他兴许还在那沓草稿上踩了一脚。同一天晚上,一个与米克·贾格尔截然不同的人物,正皱紧眉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里溜达。他叫约翰·帕斯彻,24岁,他有理由透露自负的神情,因为这家学院是当时英国唯一招收本科生的艺术学校,每年在上千名申请人中只录取16名,可他也非常局促不安,已经在这儿念了9年书,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钱。
就在那一年,这两个不相干的人相遇了,在当年的毕业生作品展上。米克·贾格尔解除了与Decca唱片公司的合约,滚石乐队自己成立了厂牌,他怀着野心打算大干一场,首要的是为乐队寻找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鲜的品牌标识。也许还有点赌气,只要不同于以往,怎么都行,他可没想着创造摇滚乐的历史,或者改变一个年轻人的命运,然后停在了约翰·帕斯彻的作品面前,带点儿随意地挑中了他。24岁的年轻人第一次见到米克·贾格尔时紧张得要命,他后来都忘了当时说了些什么,只记得摇滚明星的那张嘴,比想象中还要巨大,舌头像蛇一样不时探出头来吐信子。
约翰·帕斯彻花了一整个星期描画那张嘴,他说:“这是集反传统、反体制、性、摇滚坏小子寓意于一身的最佳形象。”滚石乐队爱上了这个点子,他们从草稿中挑选了一幅,正是后来我们见到的样子,只是当时还仅仅是黑白阴影画,没有被涂上血淋淋的红色。它迅速出现在滚石乐队1971年专辑《黏手指》的内层封套里,有点赶乱的是,这张专辑的外层封套由安迪·沃霍尔设计,他弄了两个穿牛仔裤的人形,装了个真实的拉链,拉开后可见内裤(这个拉链设计后来被抱怨会损坏唱片),好多人误以为那张“大嘴”也出自沃霍尔之手。约翰·帕斯彻在1970和1971年前后收到稿费共250英镑。问他这笔钱怎么花的,说:“记不得了,我当时那么穷,肯定是找了点什么乐子。”
今年9月2日,“大嘴”设计的手稿在Mastro在线拍卖行以9.25万美元的价钱拍出,买家是伦敦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V&A),他们战胜了一家美国的竞拍方,志在必得。在接受采访时,V&A戏剧与表演相关藏品总监维多利亚·布罗克斯(Victoria Broackes)告诉我:“设计师约翰·帕斯彻所在的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与V&A博物馆毗邻,起草手稿期间他还到博物馆来寻找灵感,‘大嘴’标志正是在我们所在的区域——南肯星顿诞生的。因此它不仅是摇滚乐历史上第一个被当做乐队标识的标志,是音乐界最具辨识性的标志,也与伦敦、与V&A博物馆有着最紧密的联系。”约翰·帕斯彻附和了这一说法,不过他纠正说:“在博物馆找到什么灵感也说不上,上学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到V&A去转转,然后在那里吃中饭。”
拍卖第二天,约翰·帕斯彻就接受了《三联生活周刊》的专访,也就是说,他一点都不桀骜。“大嘴”标志之后,他的职业生涯的确打开了一扇门,当时他刚在一家广告公司找了份工作,“重复劳动,极不愉快”,他更喜欢与音乐有关的设计,同一时期与滚石乐队签了约,设计了乐队1971、1972和1973年巡回演唱会的海报,1974年专辑《鬼头汤》的唱片封套也由他操刀。合约到期后,也零星为保罗·麦卡特尼、The Who乐队、The Stranglers乐队和Dr Feelgood乐队做过设计,为此坐上了蝶蛹唱片公司(Chrysalis)和伦敦南岸艺术中心创意总监的位置,设计由色彩饱满的波普画逐渐转为更圆滑和经世致用的摄影风格。2005年他辞职在家,目前是个自由设计师。“我钟爱海报和我的艺术家客户——他们有的是小型舞蹈团,有的是不知名的管弦乐队。”他说。也许缺乏对公共知名度的迷恋与追求,约翰·帕斯彻并不是一个进入通俗世界的人物,即使他最有名的作品——那幅“大嘴”,也经常被讹传的安迪·沃霍尔的名声所遮掩,“起初我感觉不公平,他们搞错人了,可又觉得很荣耀,像一种赞美”。他从来没有见过沃霍尔,一度非常渴望见到,他也是沃霍尔众多仰慕者中的一个。
( 滚石乐队是时尚生命最旺盛的摇滚乐队
)
谁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大嘴”脱离了唱片封套,变得满世界都是。最枝繁叶茂的地方是滚石乐队网站主页,必须点开“大嘴”进入内容页,还可以看到乐队现存的4名成员由4个“大嘴”表示,可能寓指他们性格迥异,“大嘴”的颜色也不同,比如吉他手凯西·理查兹的就比米克·贾格尔的更矍铄、更冷酷。之后可以点击“大嘴”买票、查看影像信息、购买标签是“大嘴”的葡萄酒、下载“大嘴”手机屏保……除官网外,“大嘴”还出现在川久保铃、Dior Homme前设计师海迪·史利曼(Hedi Slimane)等设计师的作品中,出现在手袋、马桶盖、纸巾盒、手机套子,以及成千上万的T恤衫上。它们有的交了使用费,大部分没有。摇滚乐历史上出现过太多被奉为经典的标识设计,“地下丝绒”的黄色香蕉,“性手枪”的“上帝拯救女王”,平克·佛罗伊德的“飞猪”……唯有“大嘴”标志走出一次性消费的唱片封套,成为第一个具有反复销售功能的乐队标志。当然它也是市场化最成功的一个。约翰·帕斯彻并未料到这样的局面,他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与滚石乐队一起分成“大嘴”标志的使用费,之后将版权卖给了乐队的市场推广公司Musidor BV。问到是否会觉得有点不平衡,他说:“任何一个艺术家都觉得自己的设计很棒,当然也希望他人叫好。我想‘大嘴’标志的流行是出于人们对权威的崇拜,或者触发了一种志同道合的反叛情绪。又因为是卡通造型,它不易过时,经久不衰。”
摇滚乐与时尚的关系真有点像恋人,起初此消彼长,后来黏在一起,最后就厌倦了。如果真的以为摇滚乐诞生于1947年,那这个年份克里斯汀·迪奥的“New Look”也首次面世,只不过后者不被接受,走地下路线,前者却走在风尚的前沿——每一个好莱坞明星和赶时髦的年轻人都是詹姆斯·迪安的模样,手里再拎一个穿着衬裙和布胸罩的姑娘。这阵风潮为迪奥和伊夫·圣·洛朗提供了机会——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破晓而出,那时的年轻人既要延续前辈,又不想雷同。之后很长时间,摇滚明星等同于现在的时装模特,他们还分了流派:诗人和梦想家(皇后乐队、珍妮丝·裘普琳);超级偶像(“猫王”、甲壳虫乐队);珠光宝气(米克·贾格尔、U2、埃尔顿·约翰);叛乱者(凯西·理查兹、佩蒂·史密斯);高级时尚(提纳·特娜、麦当娜)……可是见了太多的天鹅绒紧腿裤、饥饿造型、虚无主义黑色塑胶外套、俗丽弹性绸外衣、过分繁复的流苏与铁链,时尚有点消受不了,也许还代表反叛和酷,可因为太容易获得而变得稀薄,所谓摇滚精神像被兑了太多水的葡萄酒。这几年的时尚,只把摇滚范儿当成偶尔为之的点缀,大众更青睐圆滑和简洁,耻于穿得像个地下歌手。
( 以9.25万美元的价钱拍出的“大嘴”设计手稿
)
即使经历了这样的流变,滚石乐队也从来没有与时尚疏远过,当然跟他们命长有关,留下嬉皮宝石套装的“猫王”和长刘海头的“甲壳虫”都已作古,滚石乐队还在巡演。不过米克·贾格尔中断了2005年的一场而跑去看海迪·史利曼为Dior Homme做的时装秀,有点讽刺的是,T台上的衣服好像从30年前的滚石乐队成员身上扒下来似的,米克·贾格尔傲然坐在第一排。吉他手凯西·理查兹则出现在今年的LV广告中,照片中他怀抱吉他坐在酒店房间里,台灯上覆盖着骷髅图案的黑色丝巾,桌上摆放着头骨装饰,左下角写着:“有些旅程难以言喻。纽约。清晨3点。蓝调C。”
最开始他们也跟“甲壳虫”差不多,喜欢穿配套的衣服,1970年,“大嘴”标志诞生的那年,米克·贾格尔突然意识到他们需要一些与众不同又造型各异的巡演服,从此步入有型时代。这跟最初的经纪人颇有关联——安德鲁·奥尔德姆(Andrew Oldham),是个“服装狂人”,最大的乐趣是拉人去裁缝店。他包揽了乐队成员的演出服和平日着装,他先给他们穿上套装和细条领带,之后是圆领T恤配灯心绒短夹克,然后长头巾附带恶魔般的臭架子,最后再来一顶“山姆大叔”礼帽。总体来说,他们洋溢着仿佛饱吸鸦片的俗丽颓废风,是《加勒比海盗》中强尼·戴普的造型模板。年纪大了之后,乐队成员依然俏丽,他们没有鼓起大肚子,尤其米克·贾格尔,60多岁的人了,腰围27英寸,他们的风格转为剪裁考究、瘦削紧身。这种启发了无数男装品牌走“紧”和“小”路线的风格并非无意之作,2002年《纽约客》有篇文章记录了米克·贾格尔是怎么打扮成这副样子的。
( 设计师约翰·帕斯彻1970年为滚石乐队设计了“大嘴”标志
)
那是当年的多伦多巡演前,他穿了条Dior Homme的紧身裤子,站在一个大长穿衣镜面前反复端量自己:“是不是有点……太女里女气?”转头走进试衣间又换了条德国新锐设计品牌Dirk Schonberger宽松点的裤子。他的服装顾问、一个生于伊朗名叫马拉科普(Malakpour)的女士说:“他最大的难题就是裤子,既不想太松垮,又不能紧得抖擞不起来。”她每年都会为米克·贾格尔挑选上百套还未发布的下一季新品,她比较青睐Dior Homme、Costume National、Body Worship和Alexander McQueen,间或再来点Miuccia Prada设计的皮配饰和羽毛。每次登台前,他们都要经过冗长的讨论和试穿,这个肖像般的人物,从头到脚都不是随便玩玩的,而是皆有出处。
有人说滚石乐队长盛不衰的时尚生命力得益于他们“混杂”的形象。既可以披挂羽毛又不像小丑,既可以说美也可以说丑,既下流又高级,既有刚硬味道又流露阴柔的同性恋气质,而且,他们出身于中产家庭,激发了上流社会的渴望,又带着工人阶级的口音。米克·贾格尔是其中的代表,而他浑身上下最惹人瞩目的,还是那张大嘴,只要张开它,任何财阀都愿意买断他的一生。罗兰·巴特曾经论述过一个“刺点”概念,也就是能引发深层联想的影像,戴安娜微笑的照片,相比于她悲惨的命运,就是一个“刺点”。那“大嘴”标志便是滚石乐队的“刺点”,它囊括了滚石乐队所代表的一切含义与阐释,同时又十分简单,如果非要学习他们那种剑走偏锋的范儿,不必套上一堆贵得离谱的大牌,只消把“大嘴”挂在身上。米克·贾格尔深知这一点,那次多伦多巡演,他的主打服装就是一件印有“大嘴”标志的T恤衫,只不过旁边还拼写了“米克”的字样,镶了钻的。
( 吉他手凯西·理查兹出现在LV广告中
)
“大嘴”标志的设计者,约翰·帕斯彻,也算跟米克·贾格尔成了朋友了吧,在后来的几年里他去过歌星的办公室和位于切尔西的家一两次。但他不是滚石乐队的歌迷,也不穿“大嘴”T恤衫,反抗与叛逆的摇滚精神,已经跟他毫无关系。这个中年人住在伦敦近郊,过着最简单、最平常的生活,拍卖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在看儿子的足球比赛,几乎在同一刻,儿子所在的球队踢进了决胜一球,“这两个结果都让我高兴”。他之所以要卖掉那份“大嘴”手稿,是要为11岁的儿子交私立学校的学费。■
( “大嘴”标志是摇滚乐历史上市场推广最成功的标志 )
( 约翰·帕斯彻为滚石乐队设计的海报:197年巡演
)
( 约翰·帕斯彻为滚石乐队设计的海报:1972年巡演 )
( 约翰·帕斯彻为滚石乐队设计的海报:1973年巡演 ) 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