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亿美元的啤酒冲击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啤酒消费者通常都有很高的品牌忠诚度
)
“啤酒业的整合还将持续10年。”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简称“AB”)大中国区总裁程业仁在7月10日解读中国啤酒业格局时,对中国啤酒业的前景并不乐观。“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啤酒产地,但总销售额只排在10名上下,吨酒利润勉强进前50名,是美国的1/8~1/10。”程业仁认为,目前啤酒业没有任何品牌的市场份额能超过20%,工业产业集中度太低,整合还很艰难。
但一份52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将加速这一进程。7月15日,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InBev,简称“英博”)宣布将以每股70美元的现金、总计股本价值520亿美元收购所有AB的流通股,交易完成后,AB将成为英博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合并后的公司将称为安海斯-布希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此次并购使得安海斯-布希英博超过SAB米勒(SAB Miller)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商,由此,这项并购被称为啤酒业的“世纪大收购”。而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也将从SAB、英博和AB的三足鼎立转变为双强争霸,竞争更趋于平衡,而借助外资曲线整合中国市场或将成为现实。
英博的橄榄枝
全球啤酒行业横向兼并的风潮从来没有停歇过。SAB米勒集团便是在2002年由南非的SAB集团与美国第二大啤酒公司米勒(Miller)合并形成,交易额达56亿美元。英博则由全球第三大啤酒酿造商比利时英特布鲁(Interbrew)与全球第五大啤酒酿造商美洲饮料(Ambev)于2004年8月合并组成。英特布鲁前身可追溯到1366年的比利时啤酒厂,它经过1987年一次合并后改名英特布鲁,并曾于2001年8月以22.4亿美元从德国啤酒公司Brauerei&Co.手中收购了德国贝克啤酒。今年1月,丹麦啤酒制造商嘉士伯(Carlsberg)还与荷兰喜力公司(Heineken)联合竞标,以152.8亿美元收购了英国最大的啤酒制造商S&N(Scottish & Newcastle)。但这些并购案无论是从交易额还是在啤酒业掀起的波澜上,都不及英博与AB的交易。
英博集团的橄榄枝是在6月11日抛出的,当日英博向AB的董事局正式发出收购要约,拟以每股65美元、合计463亿美元的报价,现金收购AB。AB随即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声明,谴责英博向其发起恶意并购。AB是一家已有156年历史的美国家族企业,总部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旗下有世界最大的啤酒酿造公司和美国第二大铝制啤酒罐制造厂。AB占领着美国啤酒市场48%的份额,它旗下品牌有百威(Budweiser)、布士(Busch)、米狮龙(Michelob)等。同时AB公司也经营主题公园和包装业。
但经过一个多月的胶着后,英博集团做出让步,将出价提高了7.7%,并同意合并后的新公司命名为安海斯-布希英博。合并后的新啤酒航母销售量将达到460万千升,营业收入达364亿美元,利润达107亿美元,掌握全球25%以上市场份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其北美总部仍将位于AB所在的密苏里州,新公司董事会将主要由英博董事会构成,英博的CEO卡洛斯·布里托(Carlos Brito)将担任新公司CEO。“英博和AB两家公司的业务运作很少重复,且业务的互补性非常高,因此,此次合并不会造成大规模裁员。当然,合并后会对重复的职能部门进行合理整合。”布里托表示该交易将在今年底完成。
为这次并购,英博向桑坦德银行、东京三菱银行、巴克莱资本、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富通,以及JP摩根等投资银行求助,信贷债务将达450亿美元,英博必须消化让步的收购成本。布里托称截至2011年至少需要节省15亿美元成本,为此他可能剥离AB的非核心资产。
“啤酒消费者通常都有很高的品牌忠诚度,一项和平达成的交易有助于英博顺利进军美国市场。”悉尼国民证券公司的饮料分析师格兰特·萨利加里则称。去年10月,SAB米勒与北美啤酒酿造大亨摩森·康胜(Molson Coors)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米勒康胜(Miller Coors),合并了双方在美国和波多黎各营收共66亿美元的业务。而美国啤酒业的消费规模高达1000亿美元。
中国市场洗牌加剧
中国市场早已经变成国际市场。中国啤酒行业去年涨幅超过了13.8%,依此推算,今年全国啤酒产销量将突破4200万千升。程业仁毫不讳言:“从产量上看,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也是AB除了美国之外最重要的市场,这是一块谁都不想放手的肥肉。”英博对AB的收购自然涉及竞争日益加剧的中国市场。但中国市场的尴尬在于利润太少。
“虽然产量很高,但是产过于求,利润率只有近70%。”程业仁不掩饰他在中国市场的困扰,“中国的啤酒是从地产啤酒发展起来的,小到一个市都有自己的品牌。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前中国没有其他可乐品牌,所以它的早期没有并购。而经过好几轮的并购,啤酒行业至今还有300多家公司。”地方小厂很多,基本上都在生存线上下徘徊,但为了把市场份额撑大,坐等并购机会,他们不惜打价格战,使得低端啤酒品牌几乎都在赔钱赚吆喝。“但是啤酒行业又是进厂和出厂成本门槛比较高的行业,建一个酒厂可以建两个可乐厂,因为有发酵设备。如果因为不赚钱就不做了,或者是份额做差了,上亿元的设备只能等着被收购。”程业仁分析道。
并购曾使得如今的“燕京”成为后起之秀,让华润啤酒从无到有。2003年以来,占据华北市场50%份额的燕京啤酒先后收购了福建惠泉啤酒,以及广西桂林的漓泉啤酒,前者为其与青岛啤酒、华润等企业争夺国内啤酒市场赢得重要砝码,后者让“燕京”在南方市场立足。华润啤酒则是1994年以一个“啤酒外行”进入内地啤酒行业的香港华润集团通过纯粹的资本并购之路形成的,它先是将沈阳雪花、四川蓝剑和安徽零点等收至麾下,而后又在2004年以3500万美元持有浙江钱啤集团70%的股份,并以7000万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狮王啤酒在内地的啤酒厂,构筑了东北、西南、华中、京津和广东组成的势力竞争范围。
大的外资啤酒制造商也借道抢滩。从2001年10月南非米勒以6.1亿元人民币入股华润啤酒,拥有30.38%股权开始,外资啤酒对本土啤酒企业掀起了并购高潮。最后形成了持有华润雪花49%股权的SAB、拥有33家独资与合资工厂的英博,以及全资拥有哈尔滨啤酒和青岛啤酒27%股权的AB三足鼎立之势。但相比之下,英博与AB实力稍逊于SAB。
国外大公司的本土化急剧扩张使得并购成本不断增高,所以在2004至2006年的并购高峰过去之后,这两年鲜有并购案发生。AB公司在中国短期内也不再计划收购,而是改为扩建厂房。
“并购价太高,不如自己建厂,重新做品牌和渠道建设。”程业仁将重金放在新啤酒厂的建设上。在英博与AB的收购胶着之时,百威啤酒(唐山)有限公司在唐山破土动工,一期投入4900万美元,计划于2009年底竣工。该厂首期产能为31万吨,将酿造包装AB旗下多款产品,包括百威、百威冰啤、百威纯生、哈尔滨啤酒精品酒和唐山啤酒等,主要供应华北市场。此前,AB在海外的第一个自建厂广东佛山厂也于去年动工,计划于今年底竣工,一期产能为26万吨,加上武汉厂2005年扩建后的40万吨,AB在中国的产能已达300万吨。“在唐山建厂后,AB便完成了其在中国华南、华中、华北及东北市场的布局。”程业仁称,并希望AB在2010年市场覆盖率能翻番。
显然,英博对AB的收购将加剧这一过程。虽然华润雪花啤酒在SAB的资本护航下已成为全国老大,但是现在他们遇到了资本更强大的对手,安海斯-布希英博可能来不及迅速整合中国的相关业务,但和SAB旗鼓相当的啤酒巨人业已存在。英博将控制AB在中国控股的哈尔滨啤酒,并间接拥有青岛啤酒27%的股权。青岛啤酒和哈尔滨啤酒都是产量位居国内排行前10位的啤酒巨头,2007年青岛啤酒产量为505万吨,哈尔滨啤酒产量为149万吨,再加上英博在中国拥有的约334万吨的产量,英博在中国所能影响的啤酒产量已超过SAB所持有的华润雪花的产量。
而除了产能增加外,英博与AB在市场布局上,并没有直接冲突。AB中低端主流酒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东北市场的哈尔滨啤酒旗下,AB参股的青岛啤酒主要优势集中在山东、华南、西北等市场,此外,拥有众多区域强势品牌却没有全国性品牌的英博,也有望利用AB旗下百威的全国性高端品牌和渠道。可以想见,双强争霸的局面指日可待,借助外资曲线加剧啤酒市场整合也将成为可能。而这其中最危险的恐怕是没有任何外资背景、主打低端牌,并盘踞华北市场的燕京啤酒。■(文 / 董璐) 啤酒设备青岛啤酒德国啤酒品牌排行520亿美元英博集团哈尔滨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