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何必拘泥“百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有关部门公布了国家级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扩展项目名录,常州列入公示名单的9个项目全部榜上有名,但民间呼声很高的常州乱针绣和金坛谈庄秧歌灯未能进入榜单,前者落选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其传世时间尚不到百年。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常州乱针绣是东西方艺术的交融,她采用与传统刺绣不同的绣法,使绣品达到油画般的效果,这一艺术形式的开创者是常州人杨守玉大师。乱针绣在民国初年渐渐成型,当时也叫“正则绣”、“杨绣”。乱针绣创立确实不足百年,可至少形成了独立的实践和表现形式,有实物(曾作为国礼送给美国、苏联等国家),在上海、苏州、无锡、丹阳等地都有乱针绣传人,但以常州最为集中。
所谓百年,仅仅是一个符号。事实上,乱针绣至今已形成三种不同风格,常州的更传统些,苏州的则和苏绣结合了起来。乱针绣和苏绣,根本是两种不同的工艺,不能混淆,还是应该让乱针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一席之地。(文 / 山河) 手工艺何必常州拘泥乱针绣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