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黎巴嫩真主党交换俘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7月17日,几位黎巴嫩妇女追着以色列换俘车辆等候亲属遗体交还
)
“理解这次交换俘虏行动的一种方式是:它是以色列领导人对他们的安全部门官员的胜利。”
英国《独立报》写道:“7月16日是2006年以黎战争的最后一天,是以色列的蠢笨和真主党的自大的最后一章,是移交遗体和棺木的可怕的一天。”16日上午9时,位于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的哈尼克拉角检查站,在国际红十字会主持下,真主党先移交以军士兵雷格夫和戈德瓦塞尔的遗体,以方归还了199具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的遗体。以色列方面看上去不慌不忙,他们知道真主党会大肆庆祝他们的俘虏归来,移交头12口棺材他们延误了5小时,接下来移交5名囚犯又延误了4小时。5名囚犯中包括以方关押最久的肯塔尔,他30年前打死以方3人,其中包括一名4岁的孩子,被判处542年监禁。参与袭击以色列人时他才16岁,现在已经45岁。
以军发言人说,保证每位参战士兵归来是犹太民族传统的道德力量。移交结束后,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说:“我的嗓子已干,我眼睛里噙满泪水,我的心飞向了那些在没有生还可能的情况下挣扎,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希望的家属。没人明白每个以色列人非常明白的一点:对我们每一个士兵命运的担心将我们联结成一个社会,使我们能够在这样一个被敌人和恐怖组织包围的地方幸存下来。”
两年前的7月12日,真主党越境伏击以军巡逻队,士兵戈德瓦塞尔与雷格夫受重伤被俘。为了救回这两名士兵并破坏真主党的军事能力,奥尔默特发动了为期34天的黎巴嫩战争,导致黎方1200多人丧命,以方160人死亡,但以色列没能救回两名士兵,也没有击溃真主党的武装。2006年8月14日,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701号决议,以色列与真主党实现了停火。“直到使两名士兵的遗体被交还,奥尔默特和以色列人才最终结束了在黎巴嫩战争中的惨败。”
以色列士兵的亲人本来抱着很高的希望,就在一天前,戈德瓦塞尔的父亲仍认为他儿子有活着的可能。真主党对这两名士兵的所有信息都加以隐瞒,这一残酷的做法使两名士兵的家人希望能看到他们的孩子自己从黎巴嫩红十字会的汽车上跳下来,而不是看到他们的棺木被从车上抬下来。当装殓两名以色列士兵遗体的两个黑棺木出现在电视中时,许多居民,尤其两名士兵的数十名亲友都忍不住痛哭。雷格夫的一位邻居对美联社说:“这是以色列最悲痛的一天。他们让我们一直等到最后一刻才得知我们孩子的命运。”
在边界另一方,真主党铺设红地毯和舞台,隆重欢迎获释者回国。黎政府宣布放假一天,庆祝英雄获释及战士遗体回国。黎总统苏莱曼、总理西尼乌拉及议长贝里等政要参加欢迎仪式。连半年不露面的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当天也现身集会,与5名获释者握手、拥抱和亲吻。他通过大屏幕向现场数万人发表讲话,说真主党已实现了两大目标:让以色列放人、成立黎巴嫩新政府。在加沙,哈马斯也集会庆祝,称今天对哈马斯和真主党都是伟大胜利,让以色列放人的唯一办法就是绑架其士兵。
美国《新闻周刊》说:“理解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这次交换俘虏行动的一种方式是:它是以色列的政治领导人对他们的安全部门官员的胜利。”以色列国内对和真主党换俘分歧颇大,军方和大部分内阁官员支持换俘,摩萨德和国内情报机构“辛贝特”(Shin Bet)的领导人表示反对,努力阻止这次交换——他们担心这将鼓励真主党和哈马斯继续袭击和绑架,从而使同哈马斯进行释放以士兵夏利特的谈判更困难。坎塔尔被以色列视为与真主党谈判、获得王牌飞行员罗恩·阿拉德下落的“最后一个筹码”。然而,在被俘士兵家属及舆论压力下,以及推动加沙停火、以叙和谈、以巴和谈的政治需要,以色列内阁最终以22票赞成、3票反对批准了换俘协议。■(薛巍)(文 / 三联生活周刊) 中东局势真主党黎巴嫩真主党以色列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