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学亚:从专才到专业志愿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梁学亚:从专才到专业志愿者0( 奥运会医学专业志愿者梁学亚 )

测试赛

2007年8月8日,国际曲棍球邀请赛在“好运北京”测试赛北京奥运会曲棍球场开幕。这是“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的第一项比赛,包括罗格在内的多名国际奥委会官员都到场地视察,这是对北京奥运会场馆和组织工作的第一次正式考察,相当于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我作为曲棍球场地的医疗经理,在开赛第二天就受到首次考验。

比赛开始第二天,上午10点30分,中国队与南非队的比赛开始。当天的天气异常炎热,双方队员的拼抢也非常积极。身着红色队服的中国队攻到前场,在禁区前沿向左侧传球,一名南非队员探出球杆封堵,把球截下来,试图传球给另外的队友。争抢中,两名队员的球杆勾在一起,中国队员向左侧转身抢球,为了甩开纠缠在一起的球杆,本能地将球杆向后一挥,不料正砸在那名南非队员右侧的额头上。

一声大叫之后,那名南非队员右手捂着额头,痛苦地跌坐在地上。裁判中断比赛,我立即指挥医疗志愿队的成员将受伤的运动员搀扶到医疗救助站内。我们马上检查伤口,伤口很深,脂肪外露,长度也达到2厘米。我们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和简单包扎,当时这名南非的女孩不停地哭,医生张柏松一边给她处理伤口,一边安慰她,“不要紧,我们北京有很好的医院,我们会马上把你送到奥运会指定医院,应用颌外科面部整形技术对你的伤口进行缝合,以后对你的面部影响非常小”。同时我立即联系交通和安检部门,迅速将伤者转移到北医三院进行清创缝合,从运动员受伤下场到简单包扎,再转移到专业医院,全过程不到半个小时。

志愿者

1999年,我在协和医院内镜中心学习,回到积水潭医院不久,就赶上共青团中央组织的“扶贫接力计划”。当时通知下到我们医院,需要一名年轻的消化内科大夫,我正好刚培训回来,没有任何推辞就接受了任务。作为扶贫接力医疗队中的一名医生赴新疆库尔勒,这是我第一次成为志愿者。

在新疆,医疗工作的基本内容没有变化,但要适应两地的自然、医疗、文化差异。新疆气候干燥,当地人饮食中有较多的肉类和辣椒,导致胃溃疡的发病率较高。我和同行的医生讨论,在医疗方案上做出调整。当时的志愿者并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我们接到任务两周就出发,只能在临行前查一些资料,了解当地的医疗水平、发病特征,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一起讨论,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除了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我们还要适应当地的医疗水平,完全采用北京的工作方式不行,只能因陋就简。在北京可以先做CT再做诊断,可是在当地不行,我们只能依靠现有的医疗设备做出诊断,这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特别高。

专业化

作为扶贫志愿者,我面临的问题是在一家异地医院工作,虽然有环境差异的问题,但工作模式是一样的。但奥运会的医疗志愿服务彻底改变了这样的工作模式,没有院长,没有医院,我要带领我的团队完成场馆内的医疗服务,一切都需要自己组织协调。

2006年11月,奥组委从北京各家医院遴选出几十名医生参加一次培训,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模拟赛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医疗状况,要求这些医生根据给定的情境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此来选拔奥运会的医疗经理。11月底,任命我为医疗经理的通知就下到积水潭医院,在测试赛中主要负责曲棍球、水球、跆拳道和体操4项比赛的医疗工作。

这样,我的角色必须从医生转换为专业医疗志愿者。作为大型体育比赛的医疗志愿者,不注意细节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在用药的时候就一定要小心是否含有兴奋剂成分;同样出于兴奋剂成分的考虑,运动员在医疗站内接受治疗时要自带饮食;由于奥委会对于缝合、输液这类医疗处理的空气质量要求很高,我们只能把这些环节转移到定点医疗机构中。这些在日常医疗中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在医疗志愿服务中变得特别重要。

医生在医院给患者看病时,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流程,而且由医生把握整个治疗方案。当我们成为志愿者之后,就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诸如出现伤员不配合治疗或者一些突发事件,这些事情的处理都要依靠医疗和其他业务口协同作战。普通场馆有23个不同的业务口,“鸟巢”更是达到27个,包括兴奋剂检测、安保、交通、观众服务、票务等各方面力量。病人送出赛场需要联系安保部门,同时在救护车上要通过交通部门、交通台等开辟绿色通道,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伤员送到医院,尽量缩短伤员从赛场到医院的时间。驾驶员也要不断熟悉从场馆到各个医疗机构的路线,包括从哪个门出入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因此医疗救助站只是奥运会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一方面打破了各科室医生所属的专业,所有人都要进行心肺复苏、脊柱板等紧急处理的培训,以应付运动员的各种伤病;另外一方面又限制了医生的处理范围,我们的医疗志愿者中都是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但作为医疗志愿者,大多数时候要扮演中转站的角色,我们的任务是对伤员的情况做出判断和简单处理——尽快检查伤口、简单包扎、及时送往指定医院才是我们的职责。

以前北京举行大型体育赛事的医疗志愿者都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只是从各医疗单位抽调人员直接在场内进行服务。这次我们是第一次进行医疗志愿服务的系统培训,从4年前奥组委到雅典学习相关的经验,到现在多次进行模拟演练,7月份我们就要进入场馆进行最后备战。这次志愿者的培训已经成为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的一项无形资产,今后再有任何大型活动我们都能从容应对。■(文 / 陈超) 梁学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