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樱子,母语与芬兰语之间

作者:葛维樱

李樱子,母语与芬兰语之间0( 李樱子 )

李樱子申请的职位是“语言服务”,“据说全球只招300名华人华侨志愿者,我太幸运了”。芬兰语这样的小语种志愿者相当紧俏,因为国内大学没有大批招生,小语种志愿者大多是曾经担任过外事工作的翻译或留学生。相对于成年后才学习芬兰语的中国人,李樱子从初中开始以芬兰语为母语的优势体现得相当明显。而她还不到22岁,中文说的字正腔圆,连说话的表情都是中国式的,穿着朴素的格子衬衫,会不好意思地把长头发捋到耳后。

针对海外华人华侨志愿者的培训,因为时间和距离关系,推迟到了7月中旬,李樱子目前能做的只是在网上把所有的资料下载来看,“有中国文化和北京历史的书”。可是这些背景资料对于李樱子也是小儿科的,她看的中文书籍和任何一个国内大学生一样多。“我最近看的一本是中文版的《追风筝的人》。芬兰图书馆有中文图书库,我从小就每个礼拜去看书。在听说方面我对芬兰语很习惯,但是从小养成的阅读和文字感却是中文的。我看芬兰的书以童话居多。”

李樱子被分到了奥运村工作。她已经从网上知道了奥运村是为运动员、教练员服务的大后方,这让她非常兴奋。“我有很多朋友买到了门票,可以到场馆去看比赛,而我却能看到运动员休闲的样子。”李樱子没有买比赛门票,“估计每天都会很忙,晚上闲下来我可以看电视,我不是来观光或者看比赛的,我是来服务的,能认识各地来的志愿者,这经历更让我享受”。

这次回中国做奥运志愿者,李樱子的预算是2000至3000欧元,要靠父母赞助一半。李樱子的父母上世纪90年代从济南到芬兰工作,父亲开了自己的公司,母亲在学校教中文,家境殷实为人平和。李樱子自从初来第一年把芬兰语搞定之后,就再没出现过任何问题。“这里的题目非常简单,但是学习范围很广,比如高中的生物课,我们不会学习很深很难的理论或者系统知识,但是会学习世界前沿的生物学成果,教材每年都变动。只有想在大学里继续研究生物的学生才会去上选修课学更深一点的东西。”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李樱子初中时就发掘了自己的数学天才,“可能我比较贪玩,发现数学可以突击,但是文科不行”。每年芬兰都要举行一次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没有任何辅导课程,纯属兴趣考试。李樱子自愿报名,年年参加,“在自己班里的老师那报名就行了,老师到时候告诉我们考试时间,不用准备”。这样的考试李樱子觉得毫无压力,“成绩时好时坏都没关系,只是好玩。最好成绩是高二时拿到全芬兰第5名”。

年纪小小的李樱子,还不至于把当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和民族情感联系在一起。李樱子每年都会回中国的奶奶家过圣诞节长假,“我没觉得表弟、表妹的生活和我有什么不同,我们都喜欢打电玩、上网聊天,只是他们把更多焦点放在学校或者学习上”。芬兰的升大学制度是第一轮以高二全国会考成绩为基础,各大学录取,第二轮是高三,各大学各自出题目再招生。李樱子在高二时就被赫尔辛基大学数学系本硕连读录取了,她的志向是在金融机构里“做一个精算师”。“芬兰或者北京都可以,我都很适应。不过明年我会交换到美国去读书,如果喜欢的话英语国家也不错吧。”

因为当奥运志愿者,李樱子在Facebook里认识了100多个全世界来的海外志愿者,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我们整天交流怎么买机票最便宜,到北京买什么电话卡打电话最便宜,还有就是各自的场馆不同,大家约好了要各处去玩”。对于他们来说,李樱子的中文读写能力简直好太多了,“很多人出国或者出生在国外,就不怎么接触中文了。能说能听,但读写有问题”。李樱子一去芬兰就参加了母语班,“芬兰政府的规定,一个城市只要有3个以上同龄的同母语学生,就要开设免费的母语班”。李樱子在母语班一直上到进大学,大学里中国来的留学生又成了她的母语朋友。因为不具备国内广大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参与培训的条件,“所以我现在经常在网上教其他的志愿者读写中文”。

“我们会配发统一的服装,发给区间交通费,安排在北京的学生公寓住宿。除了这些都要自己承担。”李樱子的愿望就是认识更多人。她叫张蕾张老师,是因为1980年出生的张蕾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读书,并且也申请了成为奥运志愿者。初选通过以后,张蕾目前还在等待最后的通知,“即使最后不选我,我也觉得很快乐”。张蕾学的是芬兰语专业,并“被美丽的芬兰童话吸引”,志向是做一个翻译家,李樱子和张蕾都是芬兰的华人联谊会向北京侨办推荐的奥运志愿者人选。不同于国内大学生,她们的交往面都非常广,李樱子上大学以后参加的社会活动多了起来,“比如大学希望向海外学生收费,留学生们有不满的意见,我就要代表他们不断和市政府、教育局沟通,每次教育局开会也会邀请学生代表,我们开会的频率是一个礼拜一次,要去政府讨论和学生相关的问题”。虽然只是个大三学生,李樱子已经有不少和政府以及各种职业打交道的经验。她聊天随口就说出很多实用的芬兰政策和法规来,“不管是谁,交流起来都很平等,其实做奥运志愿者也是一样,平等的沟通就能办好事”。

“芬兰的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特别是芬兰红十字会组织的募捐活动和赫尔辛基田径赛。这里玩体育的人很多,所以志愿者也特别多。”张蕾说自己在国内从小“体育都不合格,成绩拖后腿”,来到芬兰居然也参加了两次马拉松。“我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没经验,腿抽筋得厉害,全身抽搐,有一个12岁的芬兰小姑娘一直在我身边,我开始以为是谁家孩子,后来问她才知道是志愿者。她把我送医院,还一直陪我在病房里叫车、打电话。”

李樱子和张蕾都是刚到芬兰就参与了各种志愿者活动。“你到了那个国家,人人都跑步,自然你也会跑步;人人都做志愿者工作,自然你也会为别人尽力。”为了中国大地震上街募捐是李樱子和张蕾最近的一次行动,“不敢在家里看电视,怕难过,干脆上街去”。她们俩说这还是第一次为中国人募捐,“以前都是在把自己当做一个有公益心的公民,现在则是中国人”。国内的志愿者队伍从没有如此引人注目,这大灾之下不断向前推进的志愿者精神感动了李樱子和张蕾。“在电视里看到,国内越来越多很伟大的志愿者,不管奥运还是地震,志愿者就是这么简单:每个人都尽心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文 / 葛维樱) 芬兰公司张蕾李樱子芬兰语